12.03 東北第一個評劇班社李子祥共和班

東北第一個評劇班社李子祥共和班

作者 馮惠

  評劇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起源於河北東部灤縣一帶的小曲“蓮花落”。19世紀末“蓮花落”傳入營口後,迅速落地生花,組建了關外第一個蓮花落班社——李子祥共和班,培養了大批蓮花落藝人,後經歷折出小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等發展階段,1935年在上海演出開始使用評劇這一名稱。

東北第一個評劇班社李子祥共和班

“蓮花落”傳入營口


營口依河傍海,與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是一座“名聞八閩、聲達三江”的水旱碼頭。江浙、福建、廣東一帶客商先後涉足,興土木、建會館、蓋戲樓。《重修迷鎮山戲樓記》記載:“迷鎮山之戲樓,數百年之古物也,初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這說明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之前,營口就出現了戲曲演出活動。


東北第一個評劇班社李子祥共和班


1861年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河北、天津等地商人紛至沓來,伴隨著商業的繁榮和人口的流動,營口出現了“燕姬勸客”的河北梆子的清唱活動。19世紀末,評劇的前身——冀東對口蓮花落也傳入營口。演員大多為冀東一帶的流散藝人,演出節目短小、曲調單一,因為沒有班社組織,加上當時尚無正式戲園,所以只能在街頭巷尾或在農村糞堆土臺上撂地演唱。


李子祥共和班成立


1906年,營口成立了東北第一個蓮花落班社——李子祥共和班。班主李子祥,名永豐,河北省灤縣(今灤南縣)城南柳贊莊人。自幼喜愛“蓮花落”,而且能唱能演。1876年,他出關到營口,先在永茂德貨棧學經商,後自己經營祥順棧蝦米店。經商之餘經常出入戲園等娛樂場所,廣交藝友。

1906年,李子祥自籌資金買了戲箱,將流散的“蓮花落”藝人組織起來,廣聘關內蓮花落名角,在營口窪坑甸戲棚創辦了蓮花落戲曲班社,即營口“李子祥共和班”。

共和班成立後,首邀唐山警世戲社的前身冀東蓮花落“吉慶班”的成兆才、開花炮(孫風齡)等人主演,在營口小紅樓戲園演出《老媽開嗙》等小折出,一炮打響,連演兩月不衰,一舉鑄就了李子祥共和班在觀眾和藝人中的美好聲譽。


大膽創新劇目


李子祥自建班之日起就堅定創新的理念,在伴奏、表演、唱腔、教學等諸多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在保持了原劇種藝術內涵的同時,根據東北受眾的審美趣味,吸收了二人轉、東北民歌、話劇、京劇等藝術的長處,對蓮花落進行了大膽革新和創造,其中,“折出改革”比冀東蓮花落開始得還早。

邀來眾多蓮花落老藝人入班後,對蓮花落進行改革,從形式上由曲藝變為戲曲,加強了人物動作,增強了戲劇性,去掉汙詞穢語,加強了演員和樂隊建制。特別是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孫風齡、倪俊聲等加入該班演出後,使蓮花落比以前改進更大,出現了“小折出”劇目。清末,孫風齡演出的《黃愛玉上墳》,由“小折出”發展為“大折出”,其音樂結構也形成自己的板腔體系。1919年,唐山警世戲社頭班來營口,由月明珠、金開芳等演出《珍珠衫》《桃花庵》《馬寡婦開店》等,使“大折出”這一藝術形式更為完善,標誌著來自評劇故鄉的“草根”藝術家們在營口完成了奉天落子的改革。這一時期,演出活動也比較活躍。擅演喜劇的孫風齡能夠使營口“商民悉往觀看,頗形擁擠”,且能日夜收入大洋二百餘元。

李子祥共和班在對奉天落子的形式和劇目進行改革的同時,還注重經營理念,善待藝人,不斷拓寬演出市場。除在奉天、長春、哈爾濱、安東等地常年演出外,還開評劇班社商業演出之先河,到國外演出。1926年,班主李子祥與領班李悅來等人積極運作,共和班邀請京劇演員莊月樓、莊德元、趙子楨等,以京、評“兩合水”方式赴朝鮮的平壤、沙裡院、柬兒堡、鎮南蒲等地演出一年多時間,受到熱烈歡迎。


演員陣容強大


李子祥共和班初建時有固定班底40多人。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逝世,京畿一帶嚴禁娛樂,冀東、唐山等地眾多著名的蓮花落藝人紛紛出關,李子祥幾乎把這些藝人都邀入班內。到1921年,共和班的男女演員超百人,由一個演出團體分成兩個演出隊,稱共和“頭班、二班”,也使該班逐漸成為東北最大的落子班社。這些藝人,諸如成兆才、倪俊生、孫風齡、小金龍、東發白、金菊花等名流都曾為共和班做過貢獻。

李子祥共和班還加大對年輕學員的培養,傳授技藝因人施教,強調一專多能。1919年,李子祥共和班首次出現女旦。隨後,又有李金順加入帶藝學徒。共和班培養出了碧蓮花、金靈芝、劉鴻霞、芙蓉花等評劇史上第一代有影響的女藝人,為女旦代替男旦做出了貢獻。共和班能夠根據女旦的自然條件,在唱腔音樂、形體表演上有新突破,使評劇這一新的劇種更富有吸引觀眾的藝術魅力,常常出現“落子園座客擁擠”的熱烈場面。《老媽開嗙》《開店》《花為媒》《因果美報》《獨佔花魁》《杜十娘》《珍珠衫》《桃花庵》八大古裝戲和《愛國嬌》《空谷蘭》《蒸骨三驗》《啼笑姻緣》等時裝戲在營口埠內各劇院、茶園輪番久演不衰,營口由此也被稱為中國評劇演唱四大基地之一。

班主李子祥經常為藝人排憂解難,使藝人安心從藝。“開花炮”在病危時,李子祥資助銀洋,派人護送全家返籍。小生張化龍、花臉周鐵嘴在營口病逝,都由李子祥出面負責為其料理後事。

演員碧蓮花出身貧寒,身世悲苦,14歲就會唱許多零段,1921年到李子祥共和班,拜羅萬盛為師學唱落子。碧蓮花扮相秀麗,甜美,行腔圓潤,極有臺緣。1926年她在瀋陽大觀園演出,很多高官、鉅商包戲園子看她演出,所在戲社每天能掙300元,一個月下來,能掙萬元,為奉天女旦登上評劇舞臺開闢了道路。她吸取各方面的精華,發揮自己的特點,創造了評劇早期的一個流派,她也是評劇男旦向女旦過渡的第一代女名角。

李子祥共和班曾有著驕人的業績與輝煌,也經歷了諸多挫折,時常受到歧視、禁演、驅逐等不公平待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營口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營口商業日趨蕭條,戲曲活動也隨之冷落下來,活動了25年之久的李子祥共和班宣告解體。

  (作者單位:營口市檔案史志管理中心)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6年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