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CES展覽會,全稱ConsumerElectronics show,其由美國電子消費品製造商協會(簡稱CEA)主辦,創始於1967年,迄今已有47年曆史,每年1月在世界著名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辦,是世界上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技術產業盛會。

作為一個科技盛會,CES展覽會向來都是電子科技公司的主場。但近幾年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也參與到這一科技盛會當中,並在展會上亮相概念車型,與大眾分享公司對於未來出行生活的構想。

而在今年的CES展上,寶馬展臺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寶藏庫。它們攜眾多“黑科技”亮相,其中包括了與Designworks聯手打造Vision BMW i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交互概念座艙、BMW ZeroG Lounger零重力座椅以及一座會移動的“豪華酒店——BMW i3 urban suit。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而今天,我會重點跟大家聊聊關於BMW i3 urban suit這款車。也許很多人就奇怪了,寶馬i3不是已經上市很久了嗎?還有什麼好聊的?咦,先別急,如果你真的這樣想,你可真的是走寶了。

其實本次在CES展上亮相的這款寶馬i3並不是全新一代i3,它只是寶馬打造的一款i3概念車,但通過這款小車上的種種設計,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寶馬對於未來汽車形態的一些構想。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哪是一輛車嘛,這分明就是頭等艙嘛!

全車只有兩個座椅

與量產版i3不同,i3 urban suit採用的是前後1+1的兩座佈局,廠家取消了副駕駛座椅以及主駕後方的座椅,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移動腿託以及一張小木桌。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先說說這個移動腿託吧,其實在蔚來的車型上我們已經看到有類似的設計,蔚來把它命名為“女王座椅”,副駕駛乘客通過電動調節可以把副駕駛座椅整體後移到二排空間,從而營造出一個寬敞的乘坐空間。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蔚來ES6的女王座椅

但與蔚來ES6不同,i3 urban suit取消了副駕駛座椅,把後排空間與前排連同,並搭配上電動腿託,從而營造出一個等同於“女王座椅”的效果。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廠家取消了副駕駛座椅,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電動腳託

在行車過程中,後排乘客可以把腿舒展地伸開,這是何等尊貴的享受啊!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PS.溫馨提示,有腳氣的人最好不要這樣做,否則燻到司機,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飛機頭等艙式的私人空間

說完“女王座椅”,我們再來說說主駕後方的這個區域。廠家把這個區域改造成了一個小木桌,並且還配備了檯燈、杯架、插座以及USB插口,後排大佬上車之後就可以把書本、電腦、食物等雜物放置在上面,看書的時候有檯燈,工作的時候也有電源為設備充電,真正做到了工作、休閒兩不誤。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當然,這個區域的亮點還不止於此,在主駕駛的座椅後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衣架,而在下方區域還有一個置物架,乘客可以放置書包之類的雜物。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對了還有一點忘了說一下,廠家在前排水杯格內加裝了製冷和加熱裝置,乘客無論是想喝熱飲或是冷飲,都能在車上得到滿足。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除此之外,廠家還為後排乘客配備了一塊屏幕,並且提供5G WIFI,乘客只需操縱遙控器,或者把手機投屏到屏幕上,就能在行車過程中看到自己想要看的娛樂節目。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還有還有!寶馬特地打造了一個出行軟件,乘客通過手機在預約車輛時就能順便設置車輛的溫度。不得不說,寶馬在這種細節處的設計真的是太貼心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其實看完這個座椅佈局,大家是不是覺得有些似曾相似呢?沒錯,這就相當於飛機上的頭等艙,獨立的座椅,可以完全舒展的腿部空間,旁邊還有一系列配套設施,豪華感爆棚有木有啊!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說實話,飛機的頭等艙我是沒機會坐了(說到底還是因為窮),但如果這輛寶馬i3 urbansuit能引入國內,偶爾我還是會忍痛體驗一兩次的,畢竟這種出行體驗真的是太高級太尊貴了!

全車大量採用環保材質

為了秉持環保的理念,廠家在打造量產版i3時,就在其車內使用了大量的可降解材料(據說這個比例達到了80%)。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而在這輛i3 urban suit也不例外,除了車內的織物內飾繼續採用可回收的PET材料外,底下的羊毛襯可回收的比例也達到了70%,而在一些皮革飾邊,廠家採用的欖鞣製工藝,也是無毒無害的。按鍵、小木桌、托盤等也是採用了無毒無害的材質構造而成,整體就是為了突出兩個字——環保!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對開門設計

與量產版i3一樣,i3 urban suit採用了一個對開門設計。嗯,你們沒聽錯,就是跟勞斯萊斯一樣的對開門設計。這種設計加上內在超豪華的佈局,我們幾乎可以把這輛i3 urban suit視作是一輛“小勞斯萊斯”。有了這個對開門設計,尊貴的後排乘客在上下車時的動作就會顯得更加優雅,更加方便。對於這輛專為乘客而打造的車而言,這簡直就是個大大的加分項!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續航里程與量產版i3一致

在消費者最為關心,也是純電動車最為核心的一項指標——續航里程上,i3 urban suit保持了與量產版i3一致,NEDC工況同為340km。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樣的續航里程也許也太少了,畢竟現在許多電動車動輒就是500、600的續航里程,而你寶馬才設置340km的續航里程,未免也顯得太沒誠意了吧。

其實受限於充電條件的限制,電動車的最佳定位還是家裡的第二輛車,城市間的代步工具。在這樣的定位下,340km的續航里程足以滿足日常出行需求了,如果僅為了追求高續航,勢必就會要裝載一個更大的電池,這不僅會增加車輛的重量,更會侵佔掉一部分乘坐空間,有些得不償失。

因此,把NEDC續航里程設置在340km,可以說是不多不少剛剛好。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雖然i3 urban suit只是寶馬為了本次CES展而打造的一款概念車,最終不會量產,但寶馬所倡導的這個出行概念還是挺超前 的。而把這個出行概念付諸在i3這款車上其實也非常合適。畢竟i3 urban suit是一輛電動車,行駛品質、NVH等各方面的表現都更好、更高級,這就使得乘客的整個乘坐體驗會變得更好。加之它保留了寶馬i3原有的優點(對開門設計),對於一款尊貴的老闆用車而言,這實在是一個能凸顯身份的好設計。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30萬隻考慮國產Model3?寶馬i3:“我太難了!”

前幾天特斯拉Model 3正式國產,新車售價成功降入30萬以內,引起了一眾消費者的熱議,許多人紛紛表示這是30萬以內最適合入手的電動車。但小鹿認為,在30萬的預算區間內,如果你真的想入手一輛純電動車,其實寶馬i3是更好的選擇。

自2011年動工設計,到2013年正式上市,再到2020年的今天,寶馬i3已經面世9個年頭了。雖然其在中國市場表現不如人意,但在全球其他汽車市場,寶馬i3還是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究其原因,還在於其擁有一個超前的設計理念。車上所配備的很多技術、採用的很多設計放在9年後的今天依舊不顯得過時。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首先要說的是它的無框車門+對開式車門的設計。對於這樣一輛小車而言,採用對開式車門+無邊框設計是非常罕見,同時也是非常大膽的。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為什麼我會說寶馬非常大膽呢?因為採用這種設計,車門就無法為車身提供強度支撐,而取消B柱也會對車輛的車身剛性造成極大影響。而我們都知道,車身剛性是汽車操控性能之母,沒了車身剛性,一切操控都是扯淡。

那為什麼寶馬會如此大膽呢?原因就在於寶馬i3的車架採用了全碳纖維的材料,而底盤則是採用了鋁合金的底盤設計。這不僅保證了寶馬i3的車身強度,還大幅度減輕了車身重量。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寶馬i3的車身重量僅為1.25噸

其實像寶馬這樣如此不計成本的做法,別說在9年前了,就算放在今天,也罕有廠家能做到,這也讓寶馬i3在當時成為了純電動領域的一款標杆車型。

而來到車內,我們依然能看到非常超前的設計理念。首先是中控臺,其中控臺設計非常簡潔,僅有的兩塊小屏幕已經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雖然現在很多車型已經配備有液晶顯示屏了,但在9年前,這樣的科技性配置還是非常罕見的。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其次就是它車內超高的空間利用率。去年我們的子珺同學寫過一篇關於鈴木Hustle的文章,裡面曾提及日本人對於收納這件事有著特別的執著。而在寶馬i3的車內,我們同樣可以見到有這樣獨特的收納空間,比如在副駕駛前方區域,廠家就設置了一個超大的收納格,只要打開擋板,你就能發現有意外的驚喜。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而在中控臺上方的屏幕前方,也有這麼一個收納格,放些瑣碎的小雜物是非常方便的。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而在中控區域的下方,廠家還打通了主副駕駛之間的區域,保留了一個全平的地臺,這使得我們上車之後所有雜物都能非常方便地就扔在地上。這種設計放在9年後的今天,可以說也是鮮有見到。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那這麼一款設計超前,技術超前並且在全球大多數汽車市場都頗受歡迎的純電動小車,為什麼到了中國就會遭遇滑鐵盧呢?

其實這還是要歸結於國內汽車市場對純電動車的錯誤定位。上文也有所提及,在當前中國汽車市場,許多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動輒就是500、600公里,這使得續航里程只有340km的寶馬i3優勢全無。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此外它真的是太過於純粹,許多深受國人喜愛的智能化配置、安全輔助配置在寶馬i3上統統都看不到。因此,縱使寶馬i3的機械素質有多麼高,設計有多麼超前,但在面對國內這些配置超高,續航超高的純電動車型時,它可以說是一點優勢都不剩。不受國人待見也在所難免。

但汽車嘛,最本質,最關鍵的配置依舊是它的三大件,是它的可靠性,而這也正是特斯拉最不具備的(特斯拉做工差人盡皆知)。而純電動車最適合的依然是城市代步工具,300公里的續航其實已經完全足夠,太大的續航不僅會增加車輛的能耗,也會侵佔車內的空間。而基於這兩點來看,寶馬i3絕對是比特斯拉Model 3更好的選擇。因此,如果你真的要花30萬買輛電動車,記得一定要考慮一下寶馬i3。

這款“小勞斯萊斯”如果量產,也許就沒Model 3什麼事了


文 | Ho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