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與病毒賽跑,疫苗研發不徒勞

武志軍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除中國外,全球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報告感染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在政治、資金以及科學領域的團結都是考驗。

為了迎戰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際組織、各國政府以及相關機構正攜起手來,在科研攻關、臨床治療、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戰“疫”。

國內研發在路上

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表示,該中心開始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當前已經成功分離出我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毒種,正在篩選種子毒株。若是將疫苗種子株培養變成疫苗株,就能製備疫苗了。

隨後,浙江省疾控中心和廣東省疾控中心也相繼宣佈分離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毒株,為後續其研發疫苗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與斯微(上海)生物、藥明生物、智飛生物等多個國內研究團隊及企業相繼宣佈進行2019-nCov疫苗研發。

其中,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發的疫苗預計有望於1年內對人體展開臨床測試;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聯合斯微(上海)生物的研發團隊則宣稱最快40天內完成大規模預防性疫苗樣品的生產和製備;藥明生物預計將於2個月內完成首批抗體樣品生產,供應臨床前毒理試驗和初步人體臨床試驗。

至於本土上市民營生物疫苗供應和服務商智飛生物,於2月2日晚間發佈公告,宣佈旗下全資子公司智飛龍科馬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參考MERS-CoV疫苗的研發思路等,加快對2019nCoV疫苗的研發。

2月10日,中國疫苗行業協會發文稱,已有18家會員單位正在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工作。科研人員分別採用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術路徑,加班加點進行攻關。這18家單位中包括華蘭生物、智飛生物、遼寧成大、康泰生物、沃森生物等5家A股公司及康希諾生物1家港股公司。

全球協同攻“難關”

與此同時,國外的大型藥企與研發機構,也在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而努力。

2月3日,葛蘭素史克(GSK)與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The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宣佈新的合作,旨在助力推進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苗的全球研發。在此次新的合作中,GSK將提供現有的預防疾病大流行疫苗佐劑平臺技術用於加強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疫苗的研發。

據葛蘭素史克官方透露,首項協議已在GSK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之間達成。此外,CEPI已宣佈的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開發相關的4個項目中,與CEPI開展合作的機構分別是:CureVac;Inovio;Moderna, Inc.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相關項目將利用已經得到CEPI支持的快速反應平臺,儘快推動新型冠狀病毒候選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此外,CEPI發起了一項新的呼籲,建議迅速開發和生產已經被證明可以用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至少有包括中美英法德奧在內六國宣佈正在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上市日期不確定

此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曾在《新聞1+1》欄目中表示,“在疫苗種子株出來以後,要通過細胞株培養,這個過程要一個月。拿到疫苗株後,各方面的檢查、檢測大約半個月,然後,還要通過鑑定部門的鑑定,通過國家一期、二期的驗證,得需要一個半月審批的過程疫苗才能夠出來。”

這讓很多人都誤以為3個月後就有疫苗可用了。但實際上,疫苗從研發出來到走向市場還有較長的一段路。新疫苗在研發出來後還需要進行嚴謹的臨床試驗來檢測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一般沒有數年是無法完成的。

雖說目前由於疫苗開發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型疫苗的上市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但疫苗研發有其固有的週期和規律,即便是有了突破性進展,也還是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來證明疫苗的安全有效。總的來說,按最快的情況估計,疫苗也可能需要1年的時間才會面世。

如此看來,疫苗面世的時候,本次疫情可能已然結束。不過,疫苗的研發仍然具有價值。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部主任、2003年SARS國家專家組成員林江濤教授在最近一次直播中就表示,研究疫苗是戰略儲備,對以後的疾病防控意義深遠,以防日後捲土重來。

“遲到”也並非徒勞

事實上,針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全球都曾在疫情暴發初期集中火力投入疫苗研發,但人類研發疫苗的速度追不上病毒認輸的速度。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疫苗研究的科學家羅賓·沙托克教授表示,對於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來說,疫苗已經“遲到”。不過這不代表疫苗研發是徒勞的,“如果未來再次發生同類事件,疫苗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到20年的時間裡,已爆發3次冠狀病毒疫情,“這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馬克·丹尼森說,關鍵還是要找到能對付形形色色的冠狀病毒的疫苗。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專家表示,與其追蹤疫情,不如趁現在研發可以適用於整個冠狀病毒家族的疫苗原型,以便在新病毒出現苗頭時就能將其扼殺。

對研發企業而言,新疫苗未能獲得國家採購並不是最大的損失,損失在於為了投入研發喪失的商業機會成本。北京科興此前研發出的甲乙肝疫苗和流感疫苗,均因主攻SARS疫苗研發而在那期間停產。科興的例子證明,大型傳染性病毒疫苗研發是一個綜合性、長週期、高成本的社會工程,需要商業公司的責任與自覺,但不能只靠商業公司自行探索。

科學家、政府機構、生物醫藥企業構成了疫苗研發的三股力量,而且缺一不可。政府為疫苗研發提供資金及審批等政策支持;科研機構進行臨床前研發;生物醫藥公司則負責臨床研究、批量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