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斯拉夫的一些二戰電影很精彩,為何實戰中130萬軍隊不堪一擊?

陳縱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南斯拉夫王國軍隊本來就沒戰鬥力。

其實南斯拉夫王國根本就是拼湊起來的一個國家。

在巴爾幹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南斯拉夫的概念,分為七八個小國,各有各的統治者。

這些小國大部分是斯拉夫人,但之間有不小的區別,文化也有不同。

這個南斯拉夫是一戰結束後的1918年,首先是戰勝國的塞爾維亞王國和黑山合併建立的,隨後又兼併了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小國。

這主要是英法的佈局,因為巴爾幹地區本來是奧匈帝國的地盤。

英法肢解了奧匈帝國,再成立南斯拉夫這種新的國家,目的是讓德國徹底減少一個盟友。

所以,南斯拉夫王國自從1918年12月成立,就有嚴重的內部問題。

他的國王為原本塞爾維亞王國國王彼得一世,其他民族則採用國會的方式維護自己利益。

這樣勉強到了1929年,各民族都開始要求獨立,尤其克羅地亞人鬧得最厲害。

為此,國王亞歷山大一世以鎮壓對付,直接搞了獨裁。1929年1月,他解散議會、廢除憲法,開始獨裁統治。

這樣一來,國家更是混亂。各民族獨立者因被亞歷山大一世打壓,將他當做最大敵人。

1934年亞歷山大一世在法國遇刺,刺客是馬其頓民族主義者弗拉多·切爾諾澤姆斯基。然而,幕後策劃者是克羅地亞極右組織烏斯塔沙。

看看,亂成這樣,連國王都被刺殺了,南斯拉夫內部混亂可見一斑。

這樣一個國家是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一旦遭遇強大外敵就很容易解體。

1939年歐戰爆發後,南斯拉夫王國怕被德意入侵,開始妥協。

1941年南斯拉夫簽署三國公約,答應與軸心國合作。

為此,南斯拉夫高層發生政變,新政府開始傾向英美。

然而,巴爾幹地區是德奧傳統的勢力範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新政府也不敢徹底同德意決裂。

這樣做了牆頭草的結果就是,兩面捱打。

1941年4月,德軍藉口南斯拉夫是英法的盟友,大舉入侵。

當時南斯拉夫皇家軍隊,表面上很強大,共有2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及32個獨立旅,六七十萬之眾。

然而,這些部隊都是虛的。

他們民族成分複雜,分屬不同民族,塞爾維亞人佔據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並不是多數民族。

很多軍官和士兵不想打仗,不願意這個塞爾維亞人統治的王國賣命。

另外,他們的武器裝備也非常差,大體是一戰水平,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

話說回來,南斯拉夫主要地區都是複雜山區,如果堅決抵抗還是可以阻擋德軍的。

南斯拉夫王國軍隊並沒有誓死戰鬥的決心。

德軍幾乎沒有遭遇什麼強烈抵抗,就佔領了首都貝爾格萊德,推翻了亡國政府。

德軍前後進軍12天,輕傷輕微,僅有500多人。

而南斯拉夫王國軍隊沒有像樣抵抗,就有30多萬人投降,其中主要是克羅地亞等其他民族。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其他民族不願意為了塞爾維亞人去作戰。

諸如克羅地亞的烏斯塔沙組織,還希望德軍儘快打垮南斯拉夫王國,這樣克羅地亞就能夠獨立。


薩沙


南斯拉夫二戰電影很少有德軍入侵時的電影,大多數都是鐵托起義之後,率領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在和德軍對抗,鐵托並不是代表之前那個南斯拉夫政府在和德國人打。實際上,南斯拉夫在二戰中,僅僅用了12天就被德軍滅了,南斯拉夫皇上都跑了。

我們看下德國入侵南斯拉夫的兵力對比,德軍方面,有33萬人參加,意大利派出22個師的兵力,也有30萬人,匈牙利派出9個旅,外加三個預備隊,加一起,軸心國這一邊有七八十萬人的兵力,配備不到2000架戰機。而南斯拉夫方面,戰前33個師的兵力,進行戰爭動員之後擴軍,達到120萬人。但是這120萬人裡面,至少有40萬人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只有一百多輛坦克,四五百架老式飛機,而對面德軍裝備了875輛坦克。這些決定戰爭的重武器方面,南斯拉夫是絕對落後的,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人數。

從4月6號開始,德軍開始對貝爾格萊德進行全方位的轟炸,大轟炸中,南斯拉夫的防空火力根本無力對抗德軍飛機,上萬平民被炸死,在南斯拉夫內部造成巨大恐慌,這也就導致後來貝爾格萊德輕鬆被德軍佔領。

德軍三路突進到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的軍隊根本就沒法對抗德軍。德軍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力,都遠強於裝備不足的南斯拉夫軍隊。德軍在質量上,遠勝於南斯拉夫的數量。

除了裝備不夠,動員不足之外,南斯拉夫還有一個敗因,內部不穩定。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他包含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而南斯拉夫的主導則是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並不願意為塞爾維亞拼命,南斯拉夫內部並不是團結一致的。

德軍入侵之前,南斯拉夫軍隊就受到了國家分裂的影響,南斯拉夫軍隊內部是非常動盪的,內部的分裂,甚至克羅地亞人還抵制塞爾維亞的軍隊。而克羅地亞的第四軍和第七軍還發生了造反,新成立的克羅地亞政府,直接向德軍投降了,在薩格勒布,克羅地亞人開城歡迎德軍。

南斯拉夫的局面就是,軍隊裝備不足,準備不夠,倉促應戰,而內部又極其不穩定,南斯拉夫只能一觸即潰。而後來和德軍作戰的是鐵托,也是後來的南斯拉夫領導人,當時率領南斯拉夫游擊隊,後來又變成了南斯拉夫人民軍。


軍武文齋


南斯拉夫的二戰電影很精彩,但是影片中作戰勇敢的角色基本上是鐵托的游擊隊。戰後他們拍戰爭題材電影自然有自我表彰的意味。為頌揚民族精神提高士氣,理所當然。

1941年4月德軍突擊,不堪一擊的是南斯拉夫皇家軍隊,沒多久就向德軍投降。而後,南斯拉夫共產黨揭竿而起發動了全國起義,不久就匯聚了32萬人,到了1944年鐵托游擊隊就達40萬之眾。這三年裡,鐵托幾次跳出德軍重圍,使德國人始終沒有達到剿滅鐵托的目的。南共遊擊隊英勇善戰,在《蘇捷斯卡戰役》等影片中可說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戰鬥異常慘烈,以至南斯拉夫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死亡,鐵托部隊抵抗侵略者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然而,勝利突圍和局部的勝利,並不能改變游擊隊的整體劣勢。若說消滅了德軍有生力量那只是鼓舞士氣的宣傳。因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戰爭期間,鐵托游擊隊並沒有重創德軍。實際上,德軍在整個巴爾幹地區,1943年11月1日至1944年8月共陣亡6927人。這段期間,鐵托軍隊給德國人的殺傷有限,戰事頻繁時每月只打死數百人左右。

游擊隊的存在,只是在巴爾幹半島牽制了幾十萬德軍,對盟軍來說也實現了其戰略目標。

面對德軍重兵集團,游擊隊顯然無能為力。南斯拉夫解放軍雖然解放了大片國土,但是,直至1944年9月前,南斯拉夫所有重要城市、主要鐵路和公路仍被德軍牢牢控制著。

在解放南斯拉夫城市時,鐵托請求蘇軍幫助。1944年10月,蘇軍和鐵托軍隊發動貝爾格萊德戰役,當月,德軍在巴爾幹戰區的陣亡人數第一次超過1000人,為1247人,3348人失蹤、4939人負傷。11月,德軍在巴爾幹陣亡2102人、負傷7419人、失蹤2223人。

戰後德國的統計資料揭示,只有當蘇軍參戰後,在巴爾幹戰區德軍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毀滅性損失,個人認為,此說法比較客觀。

1944年9月蘇軍攻入南斯拉夫,鐵托曾派人前去聯絡蘇軍,商討貝爾格萊德戰役協同作戰事宜,沒想到蘇軍不理睬,並且傲慢拒絕:沒有你們的事。

顯然,俄國人看不上鐵托游擊隊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一支沒有集群戰經驗的游擊隊去迎戰57萬的德軍“F”集團軍群及坦克第2集團軍,僅憑藉游擊隊的戰力和裝備,無異於以卵擊石。

即使當年達百萬之眾的白俄羅斯游擊隊,也同樣無力單獨對戰成建制的德軍集群,明斯克戰役還得蘇軍強大的方面軍扛鼎,游擊隊只是協同作戰。

後來南民族解放軍協同蘇軍解放了貝爾格萊德,對鐵托而言,實則是榮譽之戰。

2019.8.4


掌上三言兩語


希特勒裝甲部隊正面打擊的是南斯拉夫王國“皇家軍隊”,也就是當時這個國家的政府軍,跟電影裡的鐵托游擊隊(南斯拉夫人民軍)不是一碼事。如果不是南斯拉夫政府軍迅速崩潰,恐怕也沒有鐵托崛起的機會,世界就是這麼奇妙。



上個世紀30年代的南斯拉夫政府原本是親德的,是納粹德國的盟友,本來兩國之間不會發生戰爭。不過在南斯拉夫政府和軍隊內部,確實有一批親英的少壯派。1941年3月,受英國出兵援助希臘(抵抗意大利人)的刺激,親英的軍官們發動政變,空軍司令西莫維奇組織新的政府。

雖然南斯拉夫新政府聲稱在英德兩個陣營間保持中立,但其親英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希特勒為了在打擊蘇聯之前確保側後方的穩定,遂下定決心對東南歐用兵,打垮南斯拉夫和希臘兩個國家,徹底趕走英國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於是“巴爾幹戰役”爆發。



南斯拉夫“皇家軍隊”擁有2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和32個獨立旅,紙面兵力大約有120萬人。但是裝備低劣訓練不精,只擁有110輛法國造的雷諾輕型坦克和400來架陳舊的飛機,其部隊數量和質量甚至遠遜於法國,“歐洲第一陸軍”在納粹坦克進攻下都稀里嘩啦,何況南斯拉夫?

德軍在巴爾幹戰役中投入了兩個集團軍和一個裝甲集群,差不多是一個“集團軍群”的力量,剛剛歷經波蘭戰役和西歐戰役的德軍配合嫻熟經驗豐富,根本不是南斯拉夫軍隊可以抗衡的。同時,德軍還有意大利和匈牙利軍隊的助戰,總兵力超過80個師,“聯軍”擁有2000輛坦克和2000架飛機,對南斯拉夫軍隊有壓倒性優勢。



更要命的是,南斯拉夫是個“捏在一起”的國家,其境內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兩個地區具有強烈的分裂主義傾向,這是複雜的民族矛盾造成的。所以戰爭爆發後,德國人的進攻給這倆地區提供了“揭竿而起”的良機,由上述地區兵員組成的南斯拉夫皇家軍隊第一集團軍(轄第4、第7兩個軍團),迅速倒戈成為德國盟軍。

看過《蘇捷斯卡戰役》《內雷拉瓦河戰役》等電影的軍事愛好者,都應該記得配合德軍作戰的克羅地亞部隊,那些原來都是南斯拉夫的政府軍,他們是歡迎德國人的。因此,德國人需要主要打擊的,根本沒有120萬軍隊,南斯拉夫野戰部隊只編有三個集團軍六個軍團,等於倒戈了三分之一。



說句題外話,哎,就跟90年代北約打擊南聯盟的情況差不多,鐵托用強力手腕組成的南聯盟,再次四分五裂,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南斯拉夫政府軍的最大貢獻,是在政府宣佈投降後,部分愛國者加入了鐵托游擊隊,同時給游擊隊留下了相當多的武器。

至於說到前南電影裡鐵托游擊隊有多麼厲害,也是誇大宣傳的結果,真有那個本事也不用被德軍圍剿了。南斯拉夫人民軍得以生存和壯大,與蘇德戰爭爆發有直接關係,整個巴爾幹戰役是在1941年5月全部結束的,而不到兩個月後希特勒就實施了“巴巴羅薩計劃”,主力全部東調。



所以當發現鐵托游擊隊有所壯大後,希特勒早已深陷東方戰場,無力抽出太多精銳進行打擊,動用的都是番號在100甚至300以外的後建步兵師和黨衛軍外籍部隊,比如“歐根親王師”就算絕對主力了,以及克羅地亞、意大利等雜七雜八的混合部隊,戰鬥力只能算三流,

到戰爭末期,南斯拉夫人民軍已經發展到百萬之眾,而德軍在南斯拉夫境內只留駐20萬兵力。即便如此,在蘇聯紅軍到來之前,鐵托游擊隊也只解放了三分之二的領土。如果德國人不是受蘇德戰場的牽絆,哪怕調動兩個精銳集團軍進剿鐵托,那南斯拉夫人民軍在1943年之前也不是對手,逃往蘇聯是不二選擇。


度度狼gg


南斯拉夫政府投降非常快是因為根本沒有充分的戰爭準備,內部民族統一戰線根本沒形成,克羅地亞人、穆斯林紛紛效忠德國,這和南斯拉夫內戰的情況差不多,克羅地亞人傳統上是親德的,任何時候都會為德國而戰,而塞爾維亞是反德的,本來是親德勢力控制南斯拉夫,已經簽約同意加入軸心國了,塞爾維亞人發動政變推翻親德政府反德,激怒了希特勒,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名義上有130萬軍隊,作戰意志非常弱,大部投敵了,德國大量招偽軍,偽軍都是自願參加的,克羅地亞人為德國人作戰非常勇敢,殺起人來比德國人還狠,而塞爾維亞人報復起也很兇,雙方都達到滅絕的程度,這就是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人仇很深的重要原因。反德游擊隊主體是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偽軍在德國投降時都已逃往德國,蘇聯南斯拉夫政府強迫英美交還所以蘇南的偽軍,否則就扣住救下的英美戰俘不放,英美把俘獲的蘇聯克羅地亞偽軍戰俘強制遣反後,塞爾維亞游擊隊基本殺光了克羅地亞偽軍,克羅地亞對塞爾維亞可以說是仇深似海了。南斯拉夫電影中表現的是塞爾維亞游擊隊,他們在二戰中的表現使南斯拉夫在二戰中取得很高的地位,美國電影中也經常表現。


海中巖haha


提到南斯拉夫,那就繞不過一個人的名字鐵托。作為南斯拉夫最偉大的領袖,鐵托的存在完全承載了南斯拉夫當年所有人的希望。而這裡所提到的130萬不堪一擊的軍隊,其實並不是鐵托領導的,而是在鐵托上臺之前聯合王國的軍隊。

南斯拉夫是一戰的產物,由三個王國組成。

南斯拉夫過去其實並不是一個整體,所以現在在霸權主義的摻和下,再次淪為一盤散沙。一戰以後的南斯拉夫是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諾文尼亞三者組建而成,所以國家內部壓根就沒有達到一個團結的地步,更加不會有平衡存在。

各路諸侯都想著自身的利益,雖然組建了所謂的聯合政府,但是該聯合政府的號召力明顯不夠,這就直接導致了南斯拉夫面臨一個嚴重的困境,沒有發展能力。

從一戰到二戰這麼多年的時間給南斯拉夫,可是他們楞是沒能發展起來。而這個時候德國已經從戰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逐漸開始吞噬周邊國家。在英國放棄了波蘭以後,其實南斯拉夫也應該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

130萬大軍不堪一擊,12天時間南斯拉夫便被征服。

德國跟南斯拉夫本身關係還可以,但是南斯拉夫內部的政局十分不穩定,反對德國的派系逐漸走上領導舞臺,這就讓德國比較慌了。慌亂中希特勒自然是要對南斯拉夫發起進攻了。這一次希特勒沒有掉以輕心,他組建了一支多達70萬的軍隊,直奔南斯拉夫而來。

於是說是消滅一個國家,倒不如說是在同時應付三個國家。南斯拉夫的軍備力量雖然很差,但是從來不缺少人口。匆忙組織之下,火速拉起了一支多打130萬的大軍。

不過南斯拉夫的飛機落後,坦克陳舊,跟現代化裝備的德國是完全沒法比的。所以僅僅12天的時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就被德軍給征服了。

南斯拉夫的領導人選擇跑路,拋棄了他的子民,南斯拉夫的子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傷害,死亡人數直線上升,多數是被飛機轟炸而死。而且德國納粹還在南斯拉夫各地建立不同的臨時政府,以此想要徹底分裂這個被湊攏起來的國家。



英雄鐵托的問世,徹底改變了南斯拉夫的命運。

要麼說一個民族在危亡的時刻,一定會有一位蓋世英雄的出現。鐵托顯然就是這樣的人,他早先是在蘇聯留學,從斯大林那邊學來了一整套共產主義的模式,回到國內後,國內發生動亂。政府軍被德國納粹頃刻間擊敗,鐵托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擊隊,鐵托擔任該軍隊的總司令。

在鐵托的帶領下,游擊隊逐漸擊敗了在國內的傀儡政府,粉碎了德軍佔領南斯拉夫的夢想。不久之後鐵托甚至成立了一支多達80萬人的人民武裝。經歷了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鐵托總算是擊敗了所有入侵者,在1945年完成了全國解放,成立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可以說沒有鐵托,那那斯拉夫的人民將會一直成為戰爭下的犧牲品。甚至會遭受到同猶太人一樣的悲慘命運,所以完全可以說南斯拉夫最偉大的英雄就是鐵托。

蘇聯解體以後,南斯拉夫也遭受了解體。

蘇聯過去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可是在1991年宣佈解體,從此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成了我們國家。當時南斯拉夫其實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所奉行的一套制度跟蘇聯是非常類似的。

鐵托作為南斯拉夫的領導人,一直以來都努力推動南斯拉夫的經濟發展。可是在1980年的時候,鐵托在88歲的時候去世了。隨後南斯拉夫便一蹶不振,一直到了蘇聯解體以後,歐美力量逐漸插足南斯拉夫內政。

歐美的介入,導致南斯拉夫內部內亂不斷,最終南斯拉夫聯盟在1992年徹底解體。一個人的力量對一個國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可能整個國家上千萬人,真正能夠帶領大家走向光明的,就那麼一兩個。


江湖小曉生


二戰前的南斯拉夫,由三個王國組成,分別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組成,是奧匈地國分裂的產物,向心力不強,軍心、軍力不振,戰術和裝備都極為落後,空有強大的兵力,發揮不了相應的作用,只對德國抵抗了十來天就戰敗投降。

而做為當時南共創使人之一的約瑟夫.布羅茨.鐵托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鬥爭能力。他在蘇聯學習歸國時,沒走蘇聯人設計的線路,結果免於身亡(那是蘇聯派系鬥爭的死亡之路),這說明他有敏銳的感識。在斯大林死後,在斯大林辦公室發現一封鐵托寫給他的信:你已兩次派人暗殺我,都已失敗,如果再來,我只需派人暗殺你一次就能成功。這也是南斯拉夫剛建國不久,可見南共的組織嚴密性。

二戰時,南共在南斯拉夫組織已然壯大,加上鐵托的組織和鬥爭能力,還有英國的秘密外援,組織不斷壯大,最成功的一次,打敗十萬德軍對山區的圍剿,游擊區擴大到克羅地亞等地。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大衛思想


因為沒有後勤沒有武器彈藥!南斯拉夫的工業力量跟德國完全不能比,沒有武器彈藥的話,他們的士兵就只能拿燒火棍去打仗了。

當時的德軍實在是太強了!這種強大主要是基於德國強大的國力。我們以法國戰役為例,當時的法國稱得上是世界的一極,法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至少也是世界前五的存在,但是德法戰爭打了一個月,法國的工業系統崩潰,所有彈藥全部消耗殆盡,槍械大炮沒有槍管跟炮管替換,有大約180多萬法軍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被德軍繳械投降的。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沒有彈藥沒有後勤工業系統,打個屁仗。

在南斯拉夫戰爭中,南斯拉夫的士兵也碰到了這個問題,當時的南斯拉夫沒有自己的工業系統,所有武器必須全部依賴於進口。但是呢,當德軍對南斯拉夫發動進攻的時候,又有誰敢頂著被德國入侵的風險去給南斯拉夫提供武器彈藥?所以,南斯拉夫的士兵們就只能拿著燒火棍去打仗了。

其次,德國在進攻南斯拉夫的時候恰恰是在巔峰狀態,總兵力達到了480萬人,兵力是南斯拉夫的4倍以上。同樣的德軍入侵蘇聯370萬人,在三個月內消滅了650萬蘇軍中的240萬人,南斯拉夫攔不住德國實乃合情合理。


優己


南斯拉夫王國的軍隊不堪一擊,並不代表由南斯拉夫共產黨人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游擊隊)也不堪一擊。溫斯頓·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客觀評價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游擊隊)的歷史功績:“游擊隊在巴爾幹牽制了不少於21個德國師,此外還有9個保加利亞師駐紮在希臘和南斯拉夫。就是說,這些勇敢的游擊隊牽制了敵軍的30個師”。

史載,希特勒對鐵托的頑強抵抗耿耿於懷,親自下令粉碎這個膽敢自稱“元帥”的傢伙……

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先後向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游擊隊)派駐了軍事代表團。由此可見這支反法西斯武裝力量在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重要地位。

反法西斯戰爭英雄鐵托不朽!


草民879


二戰前的南斯拉夫與二戰後的南斯拉夫實際上不是一個國家,一戰之後,戰勝國通過強制性的手段,將多個民族與地區合併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國家就是南斯拉夫,在二戰之前,這個國家的內部還是有了許多分歧的,某些地區想獨立,某些地區還有自己的主張,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還有多種宗教並存的局面。德裔民族在這個國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軍隊中有相當一部分只有得以人組成的以,這部分人在德軍進攻之後,主動的投向德軍。

其實在一九四零年的時候,德國與南斯拉夫的關係還不錯,南期拉夫實際上可以算一個親德國家,但是在內政出現問題之後,雙方關係拉開了,後來出現讓德國不安的局面,才導致德國要出兵了,南期拉夫內部不團結,這就造成了德國可以快速將其擊破的原因,這也是後來分裂的基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