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對小學孩子進行人格培養?

用戶8916015743262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培養孩子人格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自信心和上進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獨生子女、留守兒童的狀況卻令人擔憂:許多孩子在家庭的呵護中變得膽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讓爺爺、奶奶或父母代勞。為此,我校每學期都會開展衛生每月一評、學生自理能力大比拼等系列活動,活動時採取了櫥窗專欄公佈成績、校會表揚、流動紅旗、物資獎勵、將表現寫進期末操行評定等多種形式來激勵學生上進心,通過活動學生剛入校時的垃圾亂扔等等壞習慣都逐漸改正了,我班學生胡良美在一次班會課上興奮地說:“以前我被子不會疊,衣服不會洗,現在全會了!”雖是一句簡單的感言,卻從側面告訴我們這些活動的有效性,給我與我的同行們很大的鼓舞。其實家庭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法也直接影響著學生自信心的形成。所以我在學生家長會上建議家長天天向孩子發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們逐漸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態,並經常與一些“問題學生”溝通,真切瞭解他們的想法,並及時將這些信息反饋給他們的監護人,使其能配合學校做好工作。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肯定,這是對高尚人格渴望和追求的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一個對自身價值持 積極態度的學生,必然是“志存高遠”,以歡快、充實、進取的態度生活。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力求讓學生覺得自己很能幹。教育學生的最好時刻應當是在他們的行為表現良好時,對良好行為的強化和讚美可以使學生越來越滿意自己,也就越來越有自信心。比如說我們班的留守兒童倪銘浩,作業書寫不工整,生活自理能力差,經過家訪等方式,溝通交流,表揚其進步,學生自信心増強了,成績穩步提高了。

二、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剋制不正當慾望。

我們工作的方向是要指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實行自我管理。學生的個人發展同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內因起決定作用,所以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呢?就是要教會學生剋制不正當的慾望。學生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人看待,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有自制的願望。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採用恰當的做法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自制能力是以自我約束為基礎的,為了很好地培養學生抑制自己的慾望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自制能力。我還充分利用教室內張貼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中小學生守則》,讓學生熟記這些內容,用它們時時約束自己的言行,逐漸養成自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學生,我總會進行個別談話。如 我們班 學生倪宏清,從小父母就常年在外打工無人管束,所以養成了不寫作業的習慣,在被學校老師發現後,我先後多次找他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明白養成認真做作業的自制力,剋制不正當慾望對自己未來人生的重要意義,在一段時間的洗禮後,他不僅改掉了不寫作業的陋習,而且學習也有了不小地提高!良好的自制能力會使學生從中獲得光榮感和幸福感。只要教者“有心”,時間長了學生便能養成很強的自制力,這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遠非物質享受能比。

三、長期磨練形成習慣,啟發學生的自覺行為

自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基礎,自覺與自信、自制分不開。學習要出類拔萃就要靠自覺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發的內在的,不是靠外界的壓力和干預,而是經過長期磨練形成的。比如在學習方面,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我總是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總結優勢和找出薄弱環節,揚長避短,由學生自己合理支配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學生會把這種自覺習慣看成合理正常的,做到學習認真刻苦。又如每天的午睡課僅在學校校園內安排了一位值日學生,啟發學生自覺遵守午睡紀律,以集體利益為重,這很利於養成自覺習慣。再如平時的生活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我在班會時總要求大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對學生,在清明節、母親節、教師節期間開展“感恩在我心”自我大行動,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教育,在“好吃零食風”盛行時進行勤儉節約教育……等等諸多的活動讓學生把尊敬父母、師長,熱愛祖國,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等作為一種自覺的習慣,為自身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利用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班級充分發揮少先隊的組織作用,開展做“文明學生”為主題的班隊活動,使學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號召學生學習身邊的榜樣,和他們比學習,比進步,比提高,促使學生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

由此可見,良好的人格品質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引導學生自我求成,力爭上進,要善於捕捉每一個有用的信息和時機。唯有如此,才能和學生有效地溝通。真正把自己的工作責任落在實處。

第一,教師要加強師德建設,樹立正確學生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樹立教師良好形象。例如:教師帶頭講誠信,學會寬容,禮讓,說到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普通話課內課外都要講好,帶頭營造推廣普通話的良好氛圍,處處事事為學生做出表率,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養成好習慣。

第二,家庭教育要從落實家庭教育常規入手,從家長自身做起。如:對長輩有禮貌,養成按時學習的習慣以及生活,勞動習慣。通過家長學校,家訪等創建學習型家庭等不斷提高家長綜合素質,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學生做到在校在家一個樣,促進行為習慣的內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教育實效性。

有位哲人說過:“成才必先成人,一個人只有把知識和崇高的國格,高尚的品格,優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由此可見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小學階段更是健康人格培養的關鍵期,要充分挖掘校園文化環境,課堂教學主渠道,班隊活動等方面的人格培養因素,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構建與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心理素質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老師的啟發誘導,薰陶影響。因此,班主任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最直接,最具體的引路人,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塑造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任務是繁重的,艱鉅的,長期性的,不僅要有方法,還要有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對待一些特殊群體(單親,問題學生等),需要教師付出加倍的愛心與信心。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因為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而是一項繁重複雜的工作,內容也包羅萬象。小學生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在學校進行教育就能形成的,它還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協調,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真正地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Love66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人格基本可以定性為:一個人的優良品質。東西有好有壞有殘缺有瑕疵之分,人按理來說也是有好有壞有勤奮有慵懶之分的。

我們的孩子在出生後他是白紙一張,他後天所表現出來的好於壞之分也是我們家長(或者監護人)所教化的結果。對於孩子的人格教育是一個漫長浩大的工程,絕不像有些人說的從幾歲開始培養,然後培養到十幾歲就定型了之說。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一個盆景的培育是把他買回來就行了嗎?當然不是,在這之後的日子裡,培土施肥噴營養液修剪等等都是長久的進行的。認識到這點那接下來就需要我們的家長長久的堅持一些事情坐下去了!

  1. 品行教育。家長的品行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的家長在自己都沒有好的帶頭之下就要求孩子去做這去做那!自己說話帶髒字還要求孩子講話要有禮貌,這不是笑話嗎?你要知道你自己的暴力會傳給孩子,自己的惡習孩子會去模仿,不好的待人接物孩子都會記在心裡。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事,但是這些都是太平洋上的蝴蝶會有蝴蝶效應的,會影響孩子很久很久的。
  2. 榜樣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都會把自己看重的人和事作為榜樣的,孩子時是父母,長大後是老師,學霸,運動員等等。你想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就要引導著去讓他學習那個榜樣,榜樣的力量會讓孩子產生自律和主動學習的精神。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學習那個榜樣,這樣的帶動更能促進孩子的積極性。
  3. 讀書教育。人類總歸是思想型高級物種。書籍又是集人類思想之大成的工具。很多道理與其靠孩子去悟不如讓他直接學習經驗的成果,少走彎路,育才成梁。多讀書,讀好書,沉浸孩子的思想,抹去孩子的銳氣,事半功倍。
  4. 認可教育。孩子的成長在一點一滴的進行著,他做對的事,努力的一面我們家長要及時的給與鼓勵和肯定,有了這些孩子會越來越積極的面對這麼好的自己。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揚的,所以我們家長就不要吝嗇自己的言語了。多鼓勵孩子吧!
  5. 長久教育。不管孩子是三歲五歲還有以後的青春期時候的教育,基本都離不開這幾點,這裡最重要的我覺的就是我們家長自身了,培養孩子成人成才不是口頭宣誓,不用給誰立保證書啥的,但是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多付出去教育他,等以後出現問題也只有家長自己去品嚐自己釀下的苦酒。

今天“管”孩子,是為了以後“不管”孩子,今天對孩子的付出,在以後孩子會絕對的加以回報的。寶爸寶媽們我們加油吧!您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的。


騰樾寶兒


孩子的人格,總體分為兩部分:其一,先天基因遺傳。這個我只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應該多注意自己言行舉止,做到以身作則,儘可能從環境和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去建立一種可信的關係,慢慢引導孩子心智成長。其二,後天培養。一切都要建立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之上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1、父母雙方之間溝通,在工作、做事、說話等等方面,即使有很大的衝突,爭吵,也不能大聲的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這就是行為舉止與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引導。

2、做到第一點,接著父母要重新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種新的親子關係,做到有什麼事情多溝通,多聽聽孩子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且給予相應的支持,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做主,父母只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引路人,導師或者良師益友。

3、父母要同孩子一起學習,今天的課本難度,比以前我們那個時候的都難,現在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比當初我們那個年代的壓力大,且競爭激烈。那麼父母就應該學一些相應的技能,方法及如何幫助孩子選擇相應的工具,從實質上能幫助孩子,給到孩子覺得滿意的建議。起碼要做到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父母是最棒的,這樣孩子的內心覺得父母是榜樣,自己會更加努力的去做好自己。

更多關於孩子成長問題,教育問題和分析方案,請關注翼卿諮詢檔案,就此翼卿寫了一本《我是孩子的榜樣》一書,裡面包含了孩子行為,情緒分析,親子關係建立與鞏固,父母如何學習,如何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心智成長等等。將會在後續文章發佈推出,敬請期待!


翼卿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說的多不如做的多,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比較大,父母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無形之中回答了孩子怎樣做人,做事,所以想培養孩子高尚的人格,父母必須具備。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多買一些這方面的書籍,多讀,多看取得認同孩子就會多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00f55eb904f41858dc573f46a746ba1\

二丫麻麻


蔡元培說過,完全人格唯有體育。簡單說運動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積極樂觀,吃苦耐勞,團隊合作,拼搏進取。當然鍛鍊了身體同時腦筋也靈活。


深谷清溪90600641


建議你關注李玫瑾,她是這方面的專家、教授


魏瑞璞20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要長的直,必須從苗培,同樣,人要走的正,必須從小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其個人人格不僅僅事關個人的發展,事關祖國的前途和希望。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就不說了,一句話有好的因才有好的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