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敦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珍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一份藏文文书中记载了一件不见于唐朝史书的军事行动,它的出土震惊了史学界。

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西突厥的残余势力纠结了疏勒(今新疆喀什),朱俱波(今新疆叶城),葱岭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三国发动叛乱,攻破了于阗(今新疆和田)。刚刚平定的西域再次燃起了战火!

刚刚在显庆三年返回长安献俘的苏定方再次披挂上阵,受命为招抚大使,率军西征。

经过长途跋涉,苏定方抵达了碎叶水(现中亚锡尔河),挑选了一万名步兵和三千骑兵一昼夜强行军三百里突袭叛军的营地--马头川。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叛军措手不及,仓促迎战,被打的大败,逃亡马保城。苏定方得理不饶人,随后率军追击,将马保城四面合围,打造器械准备攻城。叛军见事不可为,自缚出降。

苏定方胜利完成了西征平叛的任务后来献俘洛阳。在唐代的史书中,对这件事情做了明确的记载。

然而这次发现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却记载了一次史书中未曾记载的战争,发生在苏定方返回洛阳的途中。

这场战争就是苏定方在乌海(今青海西宁南喀喇海)与八万吐蕃军进行了交战,阵斩吐蕃军统帅--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支,大获全胜!

作为唐与吐蕃在唐高宗时期的初次交锋,这次的战斗规模逊色于后来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的战役,但是意义却很重大。

由于不为人知的原因,新旧唐书中并未对这次战斗进行记述。对此后代学者众说纷纭,提出了各种推测。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一种可能是苏定方作为当事人对战场形势产生了错觉,认为这只是一次烈度不大的遭遇战并就此汇报给了唐高宗,因为并不知道在这次战斗中击杀了吐蕃的副相,君臣对此都没有过于重视,后世的史官也没有记录进唐朝的史书。而与之相反,对吐蕃而言,由于战死的副相位高权重,吐蕃人便将这件事记录在自己的历史文书之中了。

另一种可能则是唐高宗有意为之了,从政治角度上来说,这时候的唐帝国并不想和吐蕃翻脸。在东线的百济问题解决之前,唐帝国不能冒两线作战的风险,因此有意让史官对这件事情不做记录。

现在的我们只能根据现存史料对战斗的经过进行还原,试图从尘封的历史中寻找到这次战斗的真相。

首先苏定方这次的出征是一次烈度有限的平叛行动,动用的兵力肯定不可能太多,再考虑到西域糟糕的补给条件以及前年苏定方击灭西突厥的战斗兵力数量和双方在乌海遭遇时是在苏定方凯旋途中,我们首先可以确定苏定方所部的战斗部队人数不会很多,队伍中主要以俘虏,辎重为主。顶天了算战斗部队不会超过万人。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而《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明确记载了吐蕃军数量八万,那么可以确定双方的兵力对比应该至少是1:8,苏定方处于绝对的劣势!

考虑到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以及苏定方军队的人员构成,我们相信,战斗不大可能是堂堂正正的主力会战,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定方取胜的可能性及其微弱,反而是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很大。

再看一看历史上苏定方以及他的老师李靖的作战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师徒俩的看家本领就是--骑兵急袭!

无论是李靖击破东突厥的战役还是后来苏定方援救新罗,第一次西突厥战役的鹰娑川会战,后来的西突厥平定战以及这次的西域平叛战,师徒两人将这一战术运用的出神入化,神鬼莫测,不击则已,击则必中。

吐蕃人很能显摆,中军精锐都是执五色旗,穿武豹衣,色彩艳丽,威风凛凛,煞是好看。然而在战斗中则无异于告诉对方自己的总司令官在什么地方,和靶子也没太大的区别。

不过吐蕃人比较倔强,吃了多少回亏也坚决不改。后来的唐德宗时期,名将李晟就曾经伏击过吐蕃的中军,吐蕃统帅仅以身免。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有理由推断苏定方很可能是运用了今天被称为“斩首战术”的办法,使用自己惯用的骑兵急袭战术,在适当的时机对吐蕃军队中那支光鲜亮丽的司令部直属队发起了突击并击杀了吐蕃军队的统帅,达到战术目的后又迅速脱离了战场。而失去了总司令官的吐蕃军队也没有了追击的能力,双方就此脱离接触,唐军取得了乌海之战的胜利!

这毕竟只是推断,由于缺少足够史料的支持,我们姑且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看吧。

苏定方西域平叛与乌海之战的胜利实实在在的稳定了刚刚收入唐帝国版图的西域局势,西域的稳定为后来唐帝国解决东线的百济问题争取了时间,东线得到了更多的兵员粮草,唐帝国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上的记载也补齐了名将苏定方一生战绩的最后一块拼图。

他的一生东击高丽百济,北击东突厥,西灭西突厥,又和大唐南边的吐蕃进行过作战,可以说,唐帝国周边两条腿的敌人就没有不被他打过的了!

东线的战争结束之后的苏定方,将自己生命的最后岁月留在了西域这片他所开拓的热土。由于唐与吐蕃关系的破裂以及名将薛仁贵在大非川的惨败,唐朝西北边境战火重燃,白发苍苍的苏定方和阿史那忠在最后的岁月里将自己奉献给了国家民族。公元667年,苏定方病逝于西北前线,享年七十六岁!

然而中华民族是坚韧不屈的,从来都是,至今未曾改变!

吐蕃文书重现一段历史:乌海之战尘封千年,苏定方斩首吐蕃副相

老一辈的英雄虽然已经凋零,新一代的名将却在逐渐崛起:薛讷,王忠嗣,哥舒翰,李光弼,高仙芝,封常清,郭昕。。。。。

他们接过了前辈留下的战旗,继续奋战在唐帝国的西北边防前线,与吐蕃和西域的敌人围绕着河湟地区以及西域的归属展开了漫长而残酷的厮杀,书写下一个个或辉煌或悲壮的故事。

黄沙漫漫,朔风飞扬,煌煌大唐,我武惟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