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六尺巷”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以心宽、性善,不斤斤计较、不结怨、不生恨、不寻仇的修养,升华了自己的人格。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证。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叫张英的安徽桐城人,在朝廷当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权势显赫。

有一天,远在桐城的家人给张英写信,要他出面摆平一件“宅地纠纷”案。

事情的起因,是吴姓邻居因为盖房子,想占用两家府邸之间,一块原本作为交通使用的地,张家人不同意,但官司诉至县衙门,也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张家人希望张英出面干涉。

张英在了解事情始末之后,提笔给家人回信道:“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罢,明白张英在劝他们“少计较,多谦让”,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而吴家见状,大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

就这样,张家与吴家之间,形成了被人传颂至今的“六尺巷子”。

“六尺巷”的故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张英这样宽宏谦让,总有一些人,他们睚眦必报、斤斤计较、以暴制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