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鄉村小學50多歲的語文老師普通話引起熱議,你怎麼看?

Erica42


對於這樣的老師,我覺得不必苛求。理由有三:

一是年齡已較大,50多歲,這部分老教師在他們求學讀書的年代並沒有正規地學習過普通話,即使在那個時代的師範類院校,雖然開設了語音課,但也沒有多少人重視,學校也沒有把它當作有份量的主課,不過是學一下,懂點皮毛就行。所有任教的老師,除了語音教學的老師,其他人一律用方言上課。這樣一來,自然就導致普通話沒學好,能說得很標準流利的極少。到後來走上講臺後,也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誰強調要用普通話上課,所以也沒有人去刻意學習和練習,等到十多年前國家號令全面推廣普通話教學時,這部分教師已經錯過了學習新知的黃金時期,加上平時教學任務繁重,又要承擔養家餬口的重大責任,所以普通話表達水平自然一直就沒有機會提升,成了人生的一大缺憾。這個結果的產生,與時代和社會環境有極大的關係,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對老教師應該網開一面。

第二,既是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相對欠缺,學生都是本鄉本土,跟進時代節奏的步伐也相對滯後,在這樣的學校暫時仍用地方土話教學似乎更切合實際,也能夠為學生接受,不會有什麼抗拒和牴觸情緒。不像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學生,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方言區,加上一直習慣普通話上課,你教師不用普通話教學,他合因聽不懂而強烈抗議,讓你的課上不下去。

第三,教師上課只要學生能聽懂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就行,不必強求普通話多麼標準,非要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甲等的標準。對於老教師,在這方面我感覺可以寬鬆一些。因為語文老師主要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技巧和能力,只要能把該講的所有語文知識講清楚讓學生聽懂就算達到了基本目的,而標準的漢語表達能力培養並不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所以不必苛求。

當然,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和全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語文教師能講標準普通話是一種必然趨勢。所以,作為所有的教師,包括老教師和其它學科的教師,還是不能滿足於現狀,要努力練習普通話,儘量把普通話說得更好一些,不然就會跟不上形勢,被時代潮流所淘汰。


禾水廣隸


第一,大約是在去年的上半年,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門就下達了一個文件:語文老師普通話必須達到二級甲等的要求,不論職稱和年齡,都必須達到這個要求!老師說好普通話,才能引導學生說好普通話。


有了這個文件規定,我們學校那些評了高級職稱的40多歲的老師,甚至50多歲的老師,都還是在努力的學習普通話,每天都在辦公室朗讀,但是考幾次都沒有過。

第二,50多歲那批語文老師,在二三十年前讀書的時候,確實沒有經過比較專門的普通話訓練,普通話說得不好,也情有可原。


我們學校年級組六位語文老師,只有我最年輕,普通話才過了二級甲等,其他所有老師基本上都是45歲以上,還有一個50多歲,其中三個已經評了高級職稱,但是他們的普通話確實說得不好,不敢恭維,自從出了文件之後,他們還是去參加了一兩次普通話測試,但是都沒有達到二級甲等。有一次備課組會,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師,頭髮都花白了,他很生氣的說:如果過不了普通話二級甲等,大不了不讓我教語文。

50多歲的這批語文老師沒有經過普通話專業訓練,說不好普通話也情有可原,不能夠求全責備。


第三,50多歲的老師還堅持上網課,這種職業精神,還是值得敬佩,普通話不好並不是完全個人不努力,而是有當年教育教學的客觀原因在裡面。

所以作為老師普通話不好,大家應該一分為二的來看人家的敬業精神值得肯定,普通話說得不好是由於客觀原因造成的,並不能夠代表整體教師的素質不好,現在網絡上黑教師這個群體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以點帶面,以偏概全。


教師資格證持有者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家在廣西省偏遠的山區,從小到大,我講的都是壯語。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同學之間交流,大多時候是用壯語的,真的很少講普通話。到大學後,我讀的是師範專業,在上漢語言文學這門課時,我才開始真正跟著老師練習說標準的普通話。我那漢語言文學老師是國家一級普通話測試員,聽她說普通話,真的是一種聽覺享受。網上熱議的這位,農村小學50多歲的語文老師為何會拼音發音不標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受方言的影響。

我們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方言發音習慣,比如“椒鹽”川普,港臺腔等。從小就說方言的人,從來沒有發過普通話的某些音素,也從來沒有做過普通話某些發音動作。對於這些人,通過一定時間的專業訓練可以準確發音,但對於年齡越大的講方言的人來說,能說準普通話的難度越大。有的人即使學了普通話,也沒有完全發準發音,而形成了一種帶有地方特色普通話。

其次,受周圍環境影響。

鄉村學校,大多數老師的普通話估計講得也不是很標準。在農村,人們用的是方言進行溝通和交流。你自身普通話講得再好,長期與這些發音不標準的人講話,你受他們影響。這位50多歲的語文老師就深受影響啊!

最後,他自身的原因。

這位老師以前上學的時候,他的老師也可能是普通話講得不標準的,並沒有上過專業的漢語言課,練習如何說標準的普通話。有可能,這位老師以前學的是其他專業,根本沒接觸過漢語這些專業,甚至出來工作大多時候是教數學。同時,這位老師後天也沒有真的去系統地學普通話,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不可否認,這位老師確實語文教學素養和技能差些。但是這位老師遭人肉搜索,真的是不應該,是遭網絡暴力的體現。試問,50多歲的老師教了多少學生,有多少個學生曾經被他用心教育過,你們這些人肉搜索的人怎麼不搜索計算一下呢?試問你們身上就沒有什麼缺點嗎?都是完美無缺的人嗎?試問你們老師沒有教過你如何正確看待別人的缺點嗎?

對於這問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致力於解答小學語文教育問題,不斷分享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與您見證孩子的成長。假若我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持續關注!


小小溪學堂


有網友認為普通話達到二級甲等是教師的基本素養,這個沒錯,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記得我有個同學的父親是小學老師,有次他班上的孩子調皮不學習,這位老師直接給學生跪下了,語重心長的教育學生。後來全班同學都哭了,調皮的那幾個孩子當時就道歉並表示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老師的期望。這事當時轟動了整個鄉鎮,並在一定時間內改變了學校的學風。由此可見,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語文老師,普通話不標準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當然,這位老師50多歲了,還是鄉村小學教師,普通話不是那麼標準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鄉村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待遇偏低,好的教師都留在了城市。這裡說“好的教師”,並不是說教書育人做的好的教師,而是說學歷高普通話好的教師。這位鄉村教師普通話是欠缺了點,但看她上課的認真程度,我相信她是一位好老師。我也相信,這位老師也下功夫勤練普通話了,但有些事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我的觀點就是老師是好老師,但是普通話不標準對學生的影響真的是不好。還是呼籲社會多關注下鄉村偏遠地區,政策向落後地區教育傾斜,讓農村孩子跟城市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我的漫漫路


我覺得50多歲的老師普通話不好,不應該教語文。畢竟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更注重拼音的發音,教得不準,那不是誤人子弟。學校應該重新安排一下普通話更標準的老師來上語文課。我們小時候讀書,教我們的老師普通話也不好,我那時的拼音一塌糊塗。但是條件有限,有人教就不錯了。我覺得我們不易過多評論,凡事皆有兩面性,不能因為普通話不好而否認老師的其它能力。


菡女


我兒子初中男老師還用他們方言(他是市裡的,我們是縣城,南方城市,每個縣說話都不一樣),給他們上數學課呢,現在說起來,兒子都說,當初數學就被他坑了,好在高中時遇到了好數學老師。作為家長,我們能怎麼辦,總不能讓學校把老師開除吧



芸姐愛生活


我家老公從小就在鄉下讀書,鄉下條件不好,老師的年紀普遍都很高,上課一般都是講方言,甚至語文課也是如此,作為老師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但是考慮到鄉村師資力量較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老公的普通話到現在也不標準,但他依然上了城裡最好的高中,考取了大學。學習主要還是靠個人。



木子家的囡囡


我是東北人,在北京擔任教師工作,很多人和我說你的東北口音重,其實我的普通話挺標準的,只不過是和北京人的重音不同,上課時也不說東北話,其實教師更多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如果教師的口音學生能聽懂,願意聽,這不妨礙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很多學生都說老師我特別喜歡你用東北口音上課,可能是地域關係吧,很多人都勸我說你的口音必須得改,入鄉隨俗,我認為只要是不影響我的教育教學,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21克86303698


有熱議,說明大家終於關注到不少農村地區的教育落後現狀了。

我小時候,徐淮地區,一個老師教語文數學,普通話也不行。教拼音“麥”嗎mai,不會,而是mei。。等等。

這位杜老師教了村裡所有人,並且是家裡的兩代人。沒有一個人嫌他普通話不好,就不是一個好老師,,

教育本來就是教書和育人,普通話不好可以改。單育人歪了,害兩代人。。

那些瞎比比的,你可以去支教撒,讓鍵盤俠也點評一下你


沙湖十一樓


這沒什麼,我就是50多歲的初中教師,我自己的普通話自認可以打75~80分,已經算不錯了。但回想從小學到高中,老師上課都是用本地白話,那個年代,電視等節目都沒有,去哪裡學普通話?我的普通話是在三年師範專科學的,跟電視、電影學,還自學,才有今天的普通話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