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宋江拒绝招安,且跟方腊一起起义,成功几率有多大?

朝夕闻道


你好!我是影视创作者博仔,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即使宋江联合方腊一起起义,也定无胜算!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都知道水浒传是宋朝时期,具体是北宋宣和年间,而剧中提到的大奸臣高俅,相信看过《水浒传》的网友们都应该知道,抗金名将岳飞就是死于此奸臣之手。博仔要说的岳飞就是这个时期的人物,岳飞打战之厉害我们都知道,如果让他去抗击梁山的好汉们,以岳飞的军事才能我想应该不会太难吧,毕竟打战是岳飞的强项,另外打战也不是单打独斗!而单论战力我想能战胜岳飞的也寥寥无几!

其次,我们看看梁山上,论个人战力梁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真正领过兵打过仗的又有几人,兵力又有多少?大多数是有勇预谋,方腊手下到是有几员猛将。虽说此时的北宋虽然腐败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精兵强将的!当时林冲身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这一点不仅能说明林冲武艺高强,更能说明一点北宋朝廷兵多,单单东京就有80万禁军,而这80万兵需要多少将领统领呢!由此可见,此时的北宋虽然腐败,但还是比兵多将广的,单东京就有80万禁军,更别说还有各地守军呢!仅凭借梁山及方腊的那些人马还不能撼动北宋王朝的地位!如果只是占山为王,偏聚一偶到是可以,推倒朝廷绝无可能!

最后,值得一提战绩,就是晁盖之死。攻打一个小小的曾头市,晁盖带领20个头领前往攻打曾头市,确被设计伏击,最后他率军夺路而回,却遭遇乱箭射击,被一箭射中面颊,而后突围退回山寨。晁盖回山不久,便毒发身亡。一个小小的曾头市,就让梁山失去大头领,单单一场小战争,梁山就损失如此之大,博仔觉得小打小闹还可以,如果是真正起义,最后也必然失败!但凡自古起义成功者,无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而梁山的好汉们此时并不具备这些!所以即使联合方腊起义,最后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博仔爱视频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从诏安宋江给的官职就可以看出宋江有两个大官一个是武德大夫一个是楚州安抚史

在宋朝武将的官阶有53级,而武德大夫排名28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28是个什么级别?再来说一说楚州安抚史如果是安抚史,那么是个大官!但是如果加上某一路,那么就是很小的官儿类似于现代的警察局长,一般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武将级别是28级!那么他在这个国家排名能到多少?而每一级又有多少人?大家就可以看出宋江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很低!就拿清朝吴三桂来说吴三桂直接是蜂王割据一方大家就可以看出宋江的实力有多长?

我们再回到主题,说的是宋江!所以我们必须谈到宋江这个人,我们得了解宋江是一个怎样的人?宋江是一个从小立志于报效国家的人!在宋江的思维世界里,将来长大就是要报效朝廷,所以从宋江的个性来看,宋江不允许假如!也不会和方腊一般!人最难改变的是思维!最难改变的是梦想!就好像再美的花儿在牛羊眼中,只是饲料!我们不能要求牛羊去欣赏花的美!同样我们也不能要求宋江改变自己的人生梦想!假如

这些都已发生改变,那么它就不是宋江!他是方腊!他是朱元璋!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


小鸡观影


按照《水浒传》小说的设定,只要宋江拒绝诏安,不用联合方腊就分分钟可以灭了朝廷灭了赵宋的。

一起来分享分享小说当中的一些描述吧!

一,梁山团队在鼎盛时期,梁山团队在与北宋朝廷的战斗过程当中“三败高俅、两赢童贯”……央视版《水浒传》电视剧更是渲染高俅高太尉直接被梁山生擒活捉了!二,梁山全伙接受朝廷的诏安,然后梁山军队奉命征讨大辽国。结果梁山雄兵三下五除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堂堂的大辽国给打趴下了。三,在平方腊的时候,尽管梁山方面损兵折将梁山好汉十亭已经去了七亭,但是,梁山团队依然活捉方腊凯旋而归了!

因此说如果是按《水浒传》小说的设定的话,只要宋江不接受朝廷的诏安,那么宋江不用联合方腊宋江单干就可以灭了北宋政权的。

但是,那只是小说而已。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情况大概是这么样的。第一,宋江起义军的力量并不强大;宋江所领导的起义军只有36人而已;第二,宋江及其所宋江领导的起义军是被张叔夜镇压下去的,不是主动接受朝廷的诏安的第三,至于方腊则是被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生擒活捉的。

至于方腊起义,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军的力量要比宋江起义军强大得多!因此,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假设的话,如果宋江拒绝诏安,而且又联合方腊一起起义,那么笔者个人观点认为起义成功的几率应该有15%这样。然后理由吧:首先是,宋江和方腊起义军占尽了天时和地利。而且两支起义军一南一北可以遥相呼应。其次是,当时的北宋政权可谓是外患不断----北有大辽国虎视眈眈,西北有西夏国雄起骚扰。最后就是,其时是宋太宗在位时期,宋太宗在打仗方面远远逊色于宋太祖。


骑蜗牛走高速


政治道路和方向,决定了“革命”的最终结果。如果宋江不选择招安,别说和方腊联手,就是頻借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实力,雄踞天下,也未可知。

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招安,并不是朝廷一致要招安,而是宋江等人想方设法促成的招安,其实就是投降。

当时的宋朝虽然已经腐败不堪,但是对敢于造反,挑战皇权的“梁山贼寇”,却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要不遗余力的剿灭。所以先后派出多支人马攻打水泊梁山,但却被梁山好汉杀的丢盔弃甲,就连童贯、高俅等人都被梁山俘虏。此时的宋王朝是内忧外患,北有大金虎视眈眈,内有宋江,方腊作乱。所以对梁山招安也是无奈之举。

此时的梁山,历经攻打曾头市、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等一系列作战,人员信心百倍,战法纯熟,兵强马壮,战斗力相当强悍。山寨建设已经具备了争夺天下的可能。而此时的方腊,手下也是战将千员,兵力雄厚,朝廷屡次进剿都被打败。此时,假如宋江搞好统一战线,即使不能一统天下,推翻宋王朝的统治也是存有很大可能的。





老赵茶语


一切机械的拿历史套小说都是瞎扯,我们说小说中梁山的实力有多强呢?

大聚义前的梁山战绩汇总:

攻破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府,杀高廉、灭曾家五虎、斩史文恭,收编秦明、徐宁、呼延灼、关胜、索超、水火二将、董平、张清等诸多朝廷将领,七千梁山军马从山东杀到陕西,杀官放粮所过州县没有一个敢出来拦截;元旦夜一千骑兵能够杀到东京,一个晚上就能把城门夺了。

大聚义后,梁山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

两赢童贯,歼灭宋军五六万之多,击毙马万里、王义、韩天麟、吴秉彝、李明、段鹏举、周信,擒获酆美。

而败高俅的含金量就更高了,因为高俅带来的十节度,就已经代表了水浒位面的大宋朝廷最高战力了。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并金辽等处】,武艺精熟,请降钧帖,差拨为将。”

宋江听得高太尉亲自领兵,调天下军马一十三万,十节度使统领前来,心中惊恐,便和吴用商议。吴用道:“仁兄勿忧,小生也久闻这十节度的名,【多与朝廷建功,只是当初无他的敌手】,以此只显他的豪杰。如今放著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节度已是过时的人了,兄长何足惧哉!比及他十路军来,先教他吃我一惊。”

十大节度跟辽金西夏全都交过手(水浒位面中此时已经有大金国),并且“多与国家建功,向无他们的敌手”,也就是说历史上压着宋朝打的辽金西夏,都不是十节度对手,而十节度对上梁山又如何呢?吴用眼里,不过一群过时之人罢了。

梁山三次败高俅的战绩,生擒高俅、徐京、梅展、闻参谋、王文德、李从吉、党世雄、韩存保,阵斩刘梦龙、牛邦喜,荆忠、丘岳、叶春、王瑾,火烧船只一千五百余,宋军十余万人马或被歼灭或被生擒可谓全军覆没。可以说吴用实现了他说的“那十节度已是过时的人了”。

而大聚义后,一般认为征田虎、王庆这部分内容是后人加进去的,纵然不算这部分的战绩,梁山同样有征辽,将辽国打的称臣纳贡的辉煌战绩。

次日早朝,百官朝贺拜舞已毕,枢密使童贯出班奏曰:“有先锋使宋江杀退辽兵,直至燕京,围住城池攻击,旦夕可破。今有辽主早竖降旗,情愿投降,遣使丞相褚坚,奉表称臣,纳降请罪,告赦讲和,求敕退兵罢战,情愿年年进奉,不敢有违。伏乞圣鉴。”

简单来说,书中的大宋朝廷显然不存在剿灭梁山的能力,最强的十节度被梁山打的落花流水,北面的辽国已经被梁山打的称臣纳贡,当然要说梁山能否灭宋,同样是极其困难,水浒位面的宋朝是戏曲小说的版本,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降世,作者钦定的大宋有四百年江山。

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

而除了赵匡胤外,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临凡,包拯、狄青分别是文曲星,武曲星。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大宋朝天命在身,自然是不会被梁山所灭,何况书中九天玄女也告诉宋江,要求他匡扶大宋,日后可再回天上,否则罪下酆都,这也是作者打的补丁了,为何梁山这么强却不灭宋,很简单,玉帝不让、九天玄女不许。


ks123213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成功

跟朝廷作对,不会有好下场,诏安其实是最合理的结局,

小说中为了突出人物个性,对人物的描述过度夸张。各个人物看起来相当厉害,其实那都是特意加工;就如林冲,东京80万教头,听起来和唬人,其实在朝廷官吏中真不算什么。

言归正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1. 宋江并无雄才大略,更谈不上经纶济世。梁山的事业从宋江开始壮大,但其壮大的背后却是血债累累的仇恨;这是内部的仇恨,表面的和谐是难以抹平的。先是让你朝廷做不成官,举手投降;转而带你去朝廷做官,做个奴才;走的每一步都是下下策,谁能服?这样一个人,却能把梁山众兄弟收拢在自己麾下,不能说天将降大任于宋江,只能是说梁山都是一些有勇无谋之辈。虽有智多星,那是相对草包而言,鸡立鸟群显得大一点。顶多一点小聪明,此外没有什么惊世之作。

  2. 梁山一百零八将,江湖义气重,有勇无谋,打打杀杀只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们骨子里并无治国安邦的思想。所谓梁山好汉只不过是一些杀人越活的乌合之众,各怀心胎,各个来路不正;比如林冲,走投无路,逆来顺受,投奔梁山只为复仇;武松,杀人越活,好坏不分;再如杨志,被梁山逼上梁山,与仇人搭伙也是百般滋味,心系朝廷。大部分梁山好汉但凡能有其他安身立命之处,必做鸟兽散。对梁山对宋江谈不上忠心耿耿。梁山之众形不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来对抗朝廷。真的怀疑宋江招安是不是有这个原因。

  3. 梁山所作所为为世人所不齿,没有群众基础,因此也就没有强大的后援和生力军。成就霸业者,至少给人民画个大饼,讲点实惠。得民心者才得天下。宋江这位大哥对美女都没什么欲望,哪还有天下。

  4. 方腊:方腊指点江山,小有气候;方略超纲按部就班;手下良将如云,人才也是济济;走的倒是江山美人的步伐。奈何地盘虽大,实力虚弱,朝廷略施一石二鸟之计,就败给了宋江,在朝廷面前就是个小巫。即使方腊和宋江联手,谁是老大一定是个问题;宋江不坐江山,做大哥是铁定的,而且实力比方腊大,方腊要做天下,已经称王,志向比宋江大。鸡头蛇尾巴凑在一起四不像;没准为了上位还可能火拼,内部消耗。所以团结是不可能的,朝廷能使一石二鸟之计,就能来个离间计,死相更难看也是可能的。

  5.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儒家理学深入人心,同仇敌忾才是根本;人民恨腐败,但不反朝廷;其公务员队伍中不缺忠臣良将,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付梁山和方腊之流绰绰有余,其走向死亡的稻草只能是比其更强大的外患。

个人看法,欢迎交流,不喜勿喷!


淡然风琴


如果说百分百那可能是吹,但是几率非常大?

那个时候宋朝已经走下坡了,虽不至于民不聊生,但也是腐败严重,官场黑暗,在官场任职都是小心翼翼。

有权利的压榨百姓,有些人被逼无奈就入草为寇。

方腊在南方,其实已经成势,手下也多有强将,而且你想想,方腊已经称帝,那么能是小人物么?至少要称霸一方才行。

再来说梁山军,那也都是武艺出众,在各行各业里出类拔萃之人,能人异士也是非常多的,再加上朝廷一些不受待见或是压迫之人,其实也是单独就能成事。

这两个群体和在一起那肯定问题不大,但是最关键一个问题是,他们目标要一致才行,说白了就是心要齐,心不齐难成事,这也就是作者的精明之处,方腊要自己做皇帝,宋江要报效国家,这就成了对势,所以最后两败俱伤。


中国真话人


先来说答案:成功几率45%

公式如下:第一步,四寇推翻大宋(战略:联合三寇,农村包围城市)-胜率为九成。

第二步,宋江成就帝业(A战略:使三寇混战,坐收渔利)-胜率为七成;(B战略:远交而近攻,各个击破)-胜率为三成。

63%的几率与27%几率折中,成功几率为45%

1.梁山

依据《水浒传》中描述的数字作统计,鼎盛时期宋江团队的武装力量约为四五万兵马,战将八十员左右,且有上流战将近十员(卢俊义、关胜、林冲等)。在第一步,也就是抵御大宋官军围剿阶段,梁山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地理条件,梁山的位置非常好。地形为一个面靠山,三面靠水的地形,梁山在防守的时候只要把靠山的那个路给堵死,然后让梁山的水军防守好水泊,那么朝廷想要攻下梁山是没有可能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三寇

淮西王庆势力一直扩张到八州八十六县,是四寇中地盘最广的一个,座下一流战将四五名;江南方腊在当地州县有较高威望,势力范围八州二十五县,一流战将七八位,都是可以以一当十的人物;河北田虎,占据五州五十六县,尤需提及的是田虎座下可谓人才济济,孙安、卡祥、山士奇,尤其妖道乔道清,法术堪比公孙胜。

3.大宋

当时的朝廷内部政治昏暗,皇帝忠奸不分、重文轻武;武将无权,奸臣当道误国,徇私枉法、卖官鬻爵。跟周围的几个国家时常发生战乱,而且几乎每次都是败绩,不得已只能割地求和。当时辽、金都是宋朝惹不起的角色,动不动的就会挥师南下。就连区区西夏,我们的大宋王朝也要每年向人家纳贡。就举一个例子,试问哪个王朝有着八十万之众的禁军?真可谓冗军冗政。





伟哥谈古


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别看水浒传里面把梁山英雄写的那么神,几乎战无不胜。说到底就是一伙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打个曾头市都把老大弄死了怎么可能跟当时的整个朝廷分庭抗礼!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是朝廷集全国之力还把你一个小小的梁山打不下来。所以说宋江是聪明的选择招安!好歹还可以在历史的车轮上留下一笔。


荆门胖子


腐朽的宋王朝岌岌可危!如若方、宋联盟,犹如破竹之势,顷刻间,大宋江山土崩瓦解,如西山落日之势,灰飞烟灭!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赵室王朝,败亡之势不可逆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