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朱灵怎样的一个人?

勇敢坚强ygjq


《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色彩非常浓,在罗贯中的笔下,凡属刘备阵营的人和事都尽量美化、拔高,凡属曹操阵营的人和事都尽量丑化、贬低。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阉割或弱化,名声被掩盖或忽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甚至于连名字都没出现在书中,如此厚此薄彼,实在是令人可笑。


被罗贯中故意忽略的“隐身”名将很多,其中便包括被魏文帝曹丕赞许为国家栋梁的大将朱灵,而朱灵在《三国演义》当中正是被当做“酱油党”来塑造的。那么朱灵到底有怎样传奇的经历?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朱灵字文博,汉末冀州清河国人,本是袁绍的部属。朱灵在追随袁绍时期,起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为了公事甚至连家人的性命都不顾。朱灵的老乡季雍占据鄃城投降公孙瓒,并将朱灵的家眷扣押在城中,结果袁绍却派朱灵前往讨伐。此时公孙瓒已率军援助季雍,为胁迫朱灵,便将他的母亲、弟弟绑在城头让他投降,形势非常危急。


朱灵踌躇再三,然后对着城头哭泣道:“大丈夫在世,既然委身于人,自然要效力始终,怎么能再顾及家族的安危呢?”朱灵哭完后,率军力战克城并擒杀季雍,并迫使公孙瓒北遁。但在公孙瓒撤军前,朱灵全家已被杀害。


初,清河季雍以鄃叛袁绍而降公孙瓒,瓒遣兵卫之。绍遣灵攻之。灵家在城中,瓒将灵母弟置城上,诱呼灵。灵望城涕泣曰:“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遂力战拔之,生擒雍而灵家皆死。见《三国志·魏书第十七》引《九州春秋》



不过对于朱灵的无比忠诚,袁绍似乎并没有多少感动,也未授予他重要的职务,这难免会让后者心生不满。数年后,朱灵奉命援助曹操讨伐陶谦,完事后发现曹操是难得一遇的明主,于是再不愿效力袁绍,改而归顺曹操,而他带来的部众也全部自愿留下。就这样,朱灵由袁营“跳槽”到曹营,开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引文同上。



朱灵在投效曹操后,追随其征战南北,屡次摧锋陷阵,展示出极强的战斗力。朱灵作为大将,曾与刘备、路昭邀击袁术于下邳北,随曹操北定冀州、南征荆州,又从征马超、韩遂于关中,西克张鲁于汉中,战功卓著,威名仅次于“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朱灵的能力却被严重忽视,以至于在很多读者眼中,他不过是一个“酱油党”,跟“名将”二字毫不沾边。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朱灵侍奉曹操、曹丕父子,因功官至后将军,封高唐侯。曹丕在封朱灵为侯的诏书中,对其大加夸赞,称他威名盖过周朝中兴大功臣召虎(有扶立宣王、平定淮夷之功)、方叔(南征荆楚、北伐玁狁,为周室中兴头号功臣),功劳远超西汉开国元勋周勃、灌婴(二人皆官至太尉、丞相)。曹丕对朱灵评价如此之高,可见其对曹魏政权的重要性,绝非一般人可比。



文帝即位,封灵鄃侯,增其户邑。诏曰:“将军佐命先帝,典兵历年,威过方、邵,功逾绛、灌。图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内,元功之将,社稷之臣,皆朕所与同福共庆,传之无穷者也。今封隃侯。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原勿难言。”灵谢曰:“高唐,宿所原。”於是更封高唐侯。引文同上。


不过朱灵虽然战功卓著,深得曹操父子信任,但不知何故,曹操常常又对朱灵恼恨不已(或因朱灵性格耿直,常常顶撞曹操;或因朱灵本非曹操嫡系,后者终究对他不放心),每每想削夺他的兵权,但屡屡因战事方殷作罢。


等到天下稍定后,曹操便让于禁收取朱灵的兵权。于禁以治军严整闻名,诸将都很忌惮,所以等到他到达朱灵大营后,朱灵及其部众因畏惧其名,丝毫不敢抗命,乖乖地配合完成部队整编任务。



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引文同上


朱灵卒年不详,或薨逝于魏明帝时期,谥号为威。朱灵病逝后,享武帝曹操庙庭,与夏侯惇、曹仁、郭嘉、司马懿等26人并列,可谓功成名就、千古流芳。


文史砖家


吞食天地二中朱灵、露昭是以渣将的属性出现的,演义和游戏中朱灵的属性是不能再渣的存在,这个人造成一个错觉朱灵就是一个路人甲武将,但是实际历史上朱灵是很厉害的一个武将,而且在曹魏集团的地位也相当高,是配享曹操庙宇的,整个曹魏集团够格配享的也不过二十六人,除去宗室和文臣,外姓武将不过寥寥十人而已。

三国时期的名将—朱灵

有小伙伴肯定会问,你是不是搞错了?朱灵?名将?

不要有疑问,我们一直认为的演义中的渣将朱灵其实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曹魏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

袁绍大将,刚毅忠烈:

朱灵早年为袁绍的部将。公孙瓒派遣人马到鄃城帮助反叛袁绍的季雍守城,袁绍派朱灵前往攻打,朱灵的家人都在城中,公孙瓒便将朱灵的家人绑在城上,以此来劝降朱灵。朱灵望着城哭泣说:“大丈夫一出身为人效力,岂会再顾全家室呢!”于是奋战后攻陷鄃城,生擒季雍,但是朱灵的母亲,弟弟却被杀害。

不满袁绍,归顺曹操:

袁绍刻薄寡恩,朱灵全家被杀但是战后朱灵却没有受到任何奖励,这让朱灵相当不满,当时袁绍和曹操关系还比较好,曹操征讨陶谦时,袁绍派朱灵带兵援助曹操,结果在此期间朱灵被曹操招安,从此成为曹操部将,当时曹操人马并不多,朱灵带去的数千人马对曹操帮助很大。

征战四方,战功赫赫:

朱灵加入曹操集团比较早,算是曹操的老班底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平定冀州、征讨荆州、平定西凉马超等诸多战役中都有表现,击败马超后,朱灵又同夏侯渊平定隃糜、汧氐。曹操攻灭汉中张鲁之战,夏侯渊和朱灵作为前锋一路斩关夺将,战功最大。

备受曹操猜忌

曹操这个人看似唯才是举,但是对于曹氏、夏侯氏等宗室依然是高看一眼,对于有自己部曲的程昱等人一直有所防范,而朱灵也是带着自己的部曲加入曹操集团的,曹操虽然对其恩赏不断,但是确实心存猜忌,有忌惮之心。

曹操对朱灵一直很提防,总是想夺取其兵权。后来曹操派于禁带兵前往朱灵军营收编了朱灵的部曲,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从此朱灵便被边缘化,不过好的一点是曹操还是感念朱灵的功劳,朱灵名义上的地位和封爵依然没有变。

地位尊崇,配享宗庙

朱灵在曹操后期被边缘化,不过曹丕继位后感念朱灵的功劳,或许也觉得父亲曹操对朱灵太过,于是封朱灵为鄃侯,增其户邑。朱灵说:”高唐是我原来的籍贯。“于是曹丕又大度的改封朱灵为高唐侯。

公元228年曹魏和东吴的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被吴军打的大败,多亏朱灵等带兵救援杀退吴军,曹休才得以幸免,由此可以看出曹丕时代朱灵又恢复了兵权。

朱灵去世前最高的官位是后将军,也算地位尊崇。

曹魏集团后来陆续功臣配享曹操宗庙,一共二十六人入选,除去宗室和文臣,外姓武将一共只有十人入选,朱灵赫然在列,这十人是: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

朱灵能和张辽、张郃、徐晃等九个牛人作为外姓武将代表入祭曹操宗庙,可以看出朱灵在曹魏集团是以功臣和名将的形象存在的。

朱灵是曹魏的名将,演义将其过度矮化!


我家的猫叫皮蛋


说起朱灵、袁绍和曹操的故事,《三国志-徐晃传》曾经记载,朱灵对曹操的评价:

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民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友功。曹操征代陶谦时,袁绍让朱灵率领三营助曹操一臂之力。大战之后,所有的大将都返回到袁绍身边,唯独爱将朱灵,却选择留在曹营,什么原因让他执意要留在曹营呢?

朱灵

就在这次朱灵在征战中,对袁绍和曹操两人做了一个评价,他认为曹操的胸怀以及才能志向都远大于袁绍,计谋韬略远胜于袁绍。

他从双方势力中来看,袁绍当时势力和军队规模远胜于曹操,袁绍又出身名门望族,身边的谋士将领投奔众多,在讨伐董卓时留下良好口碑名声。朱灵是根据曹操和袁绍的各方面的优势对比中,最终选择了志向远大的曹操,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屡立奇功。

就这样一位战功显著的人,但是不受曹操重用,还处处提防,最终曹操命于禁去朱灵的兵营夺取兵权,时刻监视着朱灵的行动,让朱灵做于禁副将,他的军队指挥权在于禁手里。

舍弃家人,背叛原主

朱灵,三国时期袁绍最看重的将领之一,此人有勇有谋,军功无数,在一些事件中表现得大公无私,可以大义灭亲。还在跟随袁绍时期和公孙瓒结下世仇,在鄃城大战时朱灵和公孙瓒矛盾激化,由于季雍背叛了袁绍,转而投了公孙瓒,以挟持鄃城内的朱灵家人,想诱降朱灵。基于当时的战场情况,朱灵没有办法救出城内的家人,只能远远望着城池大哭。想到为人效力,且能顾全家室,最终攻陷鄃城活捉季雍,还是和家人阴阳相隔。

朱灵剧照

就为这事朱灵能公私分明,顾全大局而舍弃家人性命,留下了美名。但是在曹操心里却留下了相反的看法,曹操认为朱灵把自己的至亲家人舍弃而攻陷一个城池为他人效力,是对家人的不忠诚,不负责任。

曹操和袁绍联合征伐陶谦时,袁绍让朱灵跟随曹操征战多地,大多数部下已经返回到袁绍军营,只有朱灵未能回去,朱灵认为曹公在办事和胸怀志向远大于袁绍,最终还是投奔了曹操,跟随曹操征战多地。

朱灵的战绩和官职浅析

建安九年(204),曹操平定冀州后任命朱灵带领新兵五千人,战马千匹守卫许南。当时曹操就警告过朱灵,冀州都是新兵缺乏训练,军心涣散,让朱灵训练中严加注意投奔来的一些将领有什么异常变动。最终朱灵在发现中郎将程昂等有谋反之心,朱灵把他斩杀,写信告诉曹操,军队自发生的危险事件。

曹操剧照

从建安十三年至十二年(208一211年)曹操就多次带领朱灵征战荆州、关中、邺城,张鲁等地。朱灵和曹操的几位大将都有配合,在战争中表象的有勇有谋,勇于冲锋陷阵,战功卓越。却在三国英雄辈出时期,留给人们的影响里,只是短暂遗失的普通将领印象,史料对他的记载也是短暂的。

朱灵在三国时期活的还是比较长,最后官至高唐候,他死后曹丕追封溢号威候。在曹魏时期是曹操手下的一位名将,战功表象还是很普通,没有特别突出功效,历史记载对他评价没有像赵云,张飞,马超、于禁、夏侯渊,那样的名气和战功,也是一个被三国英雄时期埋没的名将。


斌哥居丹霞


说起袁绍的爱将朱灵,就不得不提起《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

《三国志·徐晃传》曾经记载朱灵、袁绍和曹操的故事: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曹操征伐陶谦时,袁绍让朱灵率领三个营助曹操一臂之力。所有大将都往返回到袁绍身边,唯独爱将朱灵却选择留在曹营。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在袁绍和曹操俩人之间做选择,阅人无数的朱灵一眼就明白。曹操胸怀大志才能卓越,不是袁绍所能匹敌的。

从军队力量强弱来看,当时的袁绍势力和军队远胜于曹操,且袁绍出生名门望族,口碑名声在当时也首屈一指。

而朱灵却在强弱悬殊的对决中,选择了弱势一方的曹操,陪着曹操征战四方,屡立奇功。

按道理,曹操应该被朱灵的行为很感动才对。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曹操不仅没有感动,反而心怀怨恨。曹操命于禁夺去他的兵权,让他成为于禁的小跟班。这段心路历程在《三国志·于禁传》里有明确的记载:太祖常恨硃灵,欲夺其营。

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曹操为何选择不待见?深入分析,原因有三点。

朱灵非等闲之辈,其心可疑

朱灵是谁?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袁绍最看重的部将。此人有勇有谋,军功无数,甚至在国难面前公私分明、大义灭亲。就是这样一个才情并茂又铁面无私的人,让一向爱才的曹操不敢重用,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的两次背叛。

第一次背叛,弃家人而保城池。

早期,朱灵还是袁绍手下,却与公孙瓒结下世仇,这个仇在鄃城大战时矛盾激化。因为鄃城,清河人季雍背叛了袁绍改行投降公孙瓒,以挟持鄃城内的朱灵家人的方式诱降朱灵。朱灵望着城池大哭,说出流传至今的一段话:大丈夫一出身为人效力,岂会再顾全家室!朱灵不顾家人生命,攻陷鄃城活捉季雍,后果是与自己的家人永远阴阳相隔。

俗话说骨肉之情难以割舍,朱灵为了保国而舍弃家人的性命,留下公私分明的美誉。

通过这件事仔细琢磨便会发现,朱灵看似铁面无私,实际上也反映出这个人心狠手辣,心硬如石。一个人在有勇有谋却能弃血亲不顾,这个人是有问题的。

对于生性多疑的曹操来说,此人连自己家人都不爱,怎么可能会善待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呢?

很显然,朱灵的背叛从放弃家人生命开始了。

第二次背叛,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正如故事的开头,原本被袁绍派出去帮助曹操的朱灵,却在关键时刻有去无回。带着整支队伍留在了死对头的曹营里,仅仅是因为曹操智勇双全又善于用人。跟随更强的人,说明了朱灵隐藏的野心。

朱灵并非庸才,能够协助袁绍逃脱险境,又能帮助曹操立过汗马功劳,这个人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对于曹操来说,朱灵就是一把双刃剑,埋在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这个人可以用却不好用,早在曹操平定冀州后,就以整顿冀州新兵警告过朱灵,从他的话语中就知道非常不信任朱灵:你的书信虽恳切,但多陈说过错,事实也不一定像你所说的。

很显然,朱灵背叛旧主袁绍,舍弃血亲家人,即便此人能力卓越却品行不佳,于公于私,曹操根本不会重用他。

与袁绍结下梁子,时刻提防朱灵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亦敌亦友。两人从小就是发小,关系十分密切。曹操和袁绍的出身都是大官僚世家,曾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两人同样都掌管朝廷的军权。

袁绍起兵反董卓时,是曹操当了袁绍的先锋,后来兵败全靠袁绍救济,就此达成了兄弟联盟,一同对抗袁术和公孙瓒。直到两人实力不断扩大,昔日的好友才成了今日之敌人。

一山不容二虎,袁绍羽翼渐长后想把曹操当作附属,曹操一代枭雄怎么可能甘愿为人作配角?后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在增强自身实力,以更好应对对手,尤其是袁绍所带来的威胁。

曹操与袁绍最出名的一战是官渡之战,此战曹操以劣势兵力扭转乾坤,以弱胜强打败袁绍,奠定中国北方统一的基础。

从侧面就能说明,曹操和袁绍这层微妙的关系,就决定了曹操非但不会重用朱灵,反而生怕他是袁绍派来的密探,对他更加提防。

从朱灵留在曹营的细节上来看,朱灵是带着他的队伍留下来。这支队伍听信的是朱灵,并非曹操。这才有了曹操派于禁前往朱灵军营夺其兵权,震慑了朱灵及其他的部队。


煮酒君


三国时期的朱灵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将了,虽然说不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但是功劳也是非常卓越的。朱灵原本为袁绍的手下在对战公孙瓒时也是有所战绩的;之后在曹操伐陶谦之时被袁绍派遣来帮助曹操,被其人格魅力所征服,于是投靠了曹操,紧接着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战袁术,战赤壁,破南山贼,征张鲁,伐吴救曹休,可以说仅次于五子良将的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