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五角枫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五角枫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1 五角枫的生物学特征

五角枫是温带树种,喜温凉湿润气候,不喜光和干热,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且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五角枫花呈淡黄绿色,花叶同开,花期多在5月,果期常在9月。叶掌状5裂,基部心形或浅心形,裂片卵状三角形,顶部尖状,全缘,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树皮纵裂,呈暗灰色或灰棕色,伞房花序顶生。五角枫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适中,是林业和城市景观常用造林树种之一。

五角枫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2 五角枫造林技术

2.1 苗圃繁育

一般在10月中下旬从品质优良的10年生树体上采集成熟果实。播种前使用800倍新高脂膜液喷洒及低温层积催芽处理,以更好的保温防虫,维持五角枫种子正常的萌发与吸胀功能,加强种子呼吸强度,并提高种子发芽率。育苗用地要肥沃、干燥,并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坑深在0.8m左右,宽0.5m左右。坑底铺鹅卵石约20cm。将种子与沙子按照体积1:3的比例充分混匀,置于鹅卵石上,厚度约30cm,上层铺湿沙约20cm。最上方用草帘盖好。定时翻倒与补充水分,在计划播种前7d行增温与催芽处理。

2.2 造林与苗木选择

五角枫造林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春季造林宜在土壤解冻至萌芽前进行,苗木宜用1a生营养杯苗,并予以截干处理。秋季造林宜在雨水充足时进行,苗木无需截干。造林前需选合格苗。合格苗判断标准为:根系发达、杯体完整、干型通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萌芽力强、顶芽发育饱满、充分木质化等。造林前,需提前打坑。坑穴深应大于营养杯体高度,穴宽不得低于营养杯体直径。栽植后压石保熵,或铺塑料薄膜,以保障成活率。栽种后,浇定根水,并安排专人进行栽后管理。

2.3 造林后管理

造林后要强化管理。抚育应持续3a以上,每年抚育2次,以促进五角枫郁闭成林。定期进行除草、松土等措施。根据幼树成活情况,及时补植补造。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造林,都需要做好防冻防寒措施。具体防冻防寒措施包括撒干草灰、铺设稻草、根茎培土、树干涂白等。如根茎培土需在树干处进行,培土30cm后踩实;树干涂白则将石灰水与石硫合剂混合后,将混合液涂于树干上。通过这种措施,以降低树干昼夜温差,防止树干冻裂。此外,石灰水还有一定的消毒除虫作用,可以预防病虫害。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及时补水、补肥等,以保障土壤肥力。

3 五角枫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五角枫病害防治

五角枫病虫害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定期喷洒新高脂膜等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猝倒病和褐斑病是五角枫常见病害。猝倒病、褐斑病多发生于6~8月。在幼苗出土后的7~10d内,可以喷洒敌克松(浓度为0.1%),或者采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多菌灵、敌克松的比例为3:1:1)。在苗期为了预防病虫害发生,还可以喷洒波尔多液[4]。白粉病也是五角枫常见病虫害之一。在发生白粉病后,可以使用无机铜素杀菌剂喷洒。初期发病,喷洒次数为1~2次。此外,也可以运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在秋季白粉病发病后,还要及时清理病果、病叶等,以免病菌潜伏过冬,在次年造成更大的危害。漆叶斑病对五角枫的危害也较大。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波尔多液1~2次,或者向树冠喷65%代森锌溶液(0.25%)。

3.2 五角枫虫害防治

刺蛾、蓑蛾、天牛、蚜虫等是五角枫常见虫害。这些害虫可以危害五角枫的嫩枝叶或树干。刺蛾、蓑蛾多采用15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喷洒防治;天牛、蚜虫等可以使用300倍液90%敌敌畏乳剂或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喷洒防治。根据“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思路,还可以在害虫幼虫期进行药物防治。比如在天牛幼虫期,可以向虫道注射药物,或者使用涂有防治药物的棉签堵塞天牛的排粪孔等。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生物防治也受到了重视。但是生物防治的成本较高,目前推广运用还有一定的限制。

总之,五角枫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在林业和城市景观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不断总结五角枫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更好的发挥五角枫在林业和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优势,为我国生态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角枫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