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導語:小米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頗具亮點。經營利潤虧損75.9億元,但最後的淨利潤卻146.3億元,這是什麼原因?高端機型銷量強勢,但手機業務毛利率卻在下滑,這又是為什麼?

文| 趙騏

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

本週三(8月22日),小米集團公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這也是他們上市後的首份財報。

二季度,小米營收452.4億元,同比增長68.3%。經營利潤-75.9億元,去年同期為36.6億元。期間利潤實現扭虧,為146.3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19.6億元。經調整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25.1%。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小米在二季度硬件、服務業務全面開花。智能手機實現305億元收入,同比增幅58.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103.8億元,上漲104.3%;互聯網服務39.6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63.6%。

不過,強勁的財務數據並沒能贏得資本市場的芳心。週四,小米股價以3%高開,但隨後迅速滑落,最終以17.4港元收盤,下跌1.58%。

►估值下調導致“盈利”

小米此次財報頗具戲劇性。

雖然營收實現了大幅上漲,但是成本和各項費用的增速更快。二季度,小米銷售成本395.8億元,增長71.9%。毛利率同比下滑1.8個百分點,為12.5%。

財報顯示,由於世界盃期間加大推廣力度,營銷費用上漲81.5%,達到20.8億元。研發費用13.6億元,增幅92.8%。主要原因是對互聯網服務以及多個新研究項目的研發投入加大。

增幅最大的是行政開支,從去年同期的2.3億元上升至本季的104.6億元,上升幅度4469.6%。這主要是受到一次性股權激勵的影響。本季度,公司一次性支出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99億元。外界普遍猜測獎勵對象為創始人雷軍。實際上,即便剔除該一次性支出,小米在18Q2的行政開支依然達到了5.3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74.1%。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成本和費用的大幅提升導致經營利潤實現虧損,18Q2小米經營利潤-75.9億元,去年同期為36.6億元。

雖然經營利潤為虧損75.9億元,但最後的淨利潤卻又是盈利的,原因還是在股權。本季度,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225.3億元的利潤,一舉扭轉經營利潤的虧損。所謂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在小米公佈招股書時就已經引起了公眾廣泛的討論。

簡單地說,這類優先股的持有人在將來擁有一個認購普通股的權力,可以約定的價格將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即可轉換。如果持有人沒有行使該權力,那麼公司需要在未來按照約定的利息贖回這些優先股,即可贖回。

2015-2017年,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產生87.6億元、25.2億元和540.1億元的費用,直接導致小米在2015年和2017年的虧損,尤其是2017年,其虧損達到438.9億元。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發行這類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科技公司常用的融資方式,其公允價值的變動主要參考普通股的市場價值。當該科目為虧損時,代表投資者未來轉股後獲得的利益更大,比如2017年造成的500多億的費用,說明當時小米的估值上漲了500多億。

以上都不是什麼新鮮內容,早在小米公佈招股書的時候就有相關報道。現在的問題是,18Q2中,該科目一反過去的虧損,居然變成了盈利。如果虧損代表投資者未來轉股後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即公允價值在提升),那麼盈利自然說明相反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自上市以來,股價一度跌破了發行價,但二季報(截止到6月底)中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二級市場股價沒有關係,因為小米是7月才上市的。真正起作用的應該是小米對估值的調整。

小米在上市前,不斷調整估值。從最開始的1000億美元到600-700億美元,最後確定在550億美元,較最初的規模幾近攔腰。這一系列劇烈調整可以從“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中得到體現,2017全年為虧損541億元,即估值上漲571億元;而二季度則盈利225億元,即估值下調225億元。

公允價值的變動又進一步對小米的淨利潤造成巨大影響。所以,本季度的利潤(無論是經營利潤還是最終的期間利潤)其實都不能真正反映小米的經營狀況,因為他們受股權因素影響太大。

►手機業務淪為中美貿易戰“炮灰”

談完股權因素對財報造成的影響,再說一下小米的業務本身,畢竟這才是一家公司的根本。

正如前面談到的,小米二季度各項業務全面發展,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均取得不錯地發展。不過,在營收大漲的同時,他們的毛利率卻在下滑。

二季度,小米綜合毛利率12.5%,去年同期為14.3%。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硬件。智能手機毛利率6.7%,去年同期為8.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毛利率為9.4%,17Q2則是11.7%。

手機業務尤其需要關注。根據財報所披露的信息,智能手機業務在二季度實現了數量和價格上的雙輪驅動。出貨量3200萬,去年同期為2220萬,上漲44.1%;平均售價為952.3元,去年同期863.8元,上升10.2%。

二季度,雖然小米MIX 2S、小米8等中高端機型銷量強勁,但手機業務毛利率不升反跌,較2017年第二季度下跌了2個百分點,至6.7%。

原因在於成本的快速上升。18Q2,小米智能手機的銷售成本284.6億元,上漲62.2%,高於收入增長的58.7%。除了手機銷量增長導致的成本正常增長外,匯率變動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招股書顯示,小米手機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及內部產品組件採購成本、內部產品外包伙伴所收取的組裝費、內部產品所用若干技術許可費、以生產成本及收益分享形式向採購生態鏈產品的夥伴支付的費用、保修開支和存貨減值準備。

這其中,部分組建和技術許可費用均以美元結算。而二季度以來,美元對人民幣以及印度盧比的升值導致了小米手機額外的成本增長。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7月,美國宣佈計劃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隨後在8月又宣佈要把加徵的稅率從10%上調至25%。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過去的1個季度,中國放任人民幣貶值,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10%的關稅。

以中間價來看的話,3月初,1美元=6.3482元人民幣,現在則是6.8367元人民幣,貶值近7.7%,確實基本抵消了10%的關稅影響。如果未來中國持續以人民幣貶值作為應對美國關稅上調的武器,那麼小米必將遭到更大的壓力。

小米在財報中談到““我們亦密切監控貨幣匯率變動,必要時採取措施消除匯率的影響”,但同時也承認在過去的兩個季度均沒有對沖任何外幣波動。

財報解讀|小米18Q2 收入增長68.3% “盈利” 全靠估值下調

本季度小米海外收入增長151.7%,達到164億元,收入佔比36.3%。雖然美國不是小米的主要市場,但他們明顯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波及。沒人知道貿易戰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對於一家海外收入比重如此高的中國企業來說,匯率波動必將對企業盈利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在人民幣隨時可能破7的今天,如何避免成本中美爭霸的炮灰,小米需要準備好相應的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