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郑州和东莞都是新一线城市,那么郑州跟东莞比较,哪个发展的更好一些呢?

明日农人


郑州和东莞最近都入选了我国的新一线城市,那么郑州和东莞这两个城市综合来比较的话哪一个更强一些呢,其实还是很好区分的,因为两个城市虽然经济上差距不大,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讲郑州的优势还是特别的明显的,别的不说,省会城市这一级别就有差距了。



像我们分析两个城市的发展,肯定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和人口,2017年郑州市的经济总量9300亿,而东阳市的经济总量只有7482亿,显然还是有差距的,当然经济因素还不是最主要的,像郑州的政治地位要比东莞高上好多,郑州虽然是副省级城市,但是也是个省会城市。


还有就是郑州还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我国的八大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航空港是我国获批的第一个航空港实验区,而且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往郑州,未来的郑州兼具人才、交通等多种有利因素而郑州和东莞的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


商丘身边事儿


作为一个在东莞的郑州人,两个地方都比较熟悉。个人感觉两个城市定位不同,各有千秋吧。不谈gdp什么的,先说下直观感受。东莞发展均衡,环境好,有活力,感觉就是城镇化的代表,哪里都像城市又没有大城市的感觉。郑州城市市区建设高档一些,其他地方就差很多,空气不好。 不谈那些什么新一线的虚名,郑州作为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这些大的方面是东莞所不具备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慢慢由外向驱动逐步转为内部驱动,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郑州来说都是有利因素。再加上区域面积较大,河南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上可能会跟东莞越拉越大的。但郑州没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导致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也是其日后能否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变数。 东莞做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前几十年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之都,积累了完善的轻工业制造及配套体系。这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自己中国制造成本的提升,大量工厂外迁到东南亚各国,东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出现了大量工厂倒闭,以及工人的流失,跟扫黄其实关系不大。所以这几年东莞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吸引深圳产业转移提升自己,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出现了以oppo,vivo.华为等手机制造业为名片的代表性企业。同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设立实践基地吸引高端人才以弥补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这点其实值得郑州学习的。但东莞也是面临很多问题的,制造业发达,但只是规模大,小散作坊企业多,没有形成大的品牌,所以很容易收到经济危机冲击。再就是要吐槽下东莞房价,本来东莞主要是靠承接广深的产业转移的,结果产业没接到什么,人接了不少,房价基本先向广深看齐了。高房价导致大量普工流失以及成本上升,相对来说没啥优势了,所以很多产业都转移到很远的惠州或内地了。感觉东莞的出路就是借着大湾区建设加速和广深一体化,深度融城。要不然只依靠制造业只会衰落更快。 总的来说,看大的层面郑州肯定会比东莞好,但东莞的依靠广深取得的发展高度应该比郑州要强。


咫尺2147756318


两座城市都没有居住过,纯粹看客,说说自己的看法,非喜勿喷。从目前的发展看,郑州明显超过东莞,在近几年这个差距在不断拉开。在2010年以前,两座城市的GDP不相上下,东莞略强于郑州,我们来看看一组GDP对比的数据:2005年,东莞为2181亿元,郑州为1660亿元;2009年,东莞为3763亿元,郑州为3305亿元;2013年,东莞为5490亿元,郑州为6197亿元;2016年,东莞为6827亿元,郑州为7994亿元。可见,2010年以后,郑州明显加速,超过了东莞。

郑州在经济实力上比东莞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也要细致分析,个人认为两个因素不能忽视:一是郑州面积为0.74万平方公里,东莞只有0.25万平方公里,单位产出东莞要高一筹;二是南部沿海城市普遍在2008年金融危机遭受重创,深圳就是典型代表,2008年前深圳与广州的GDP只有二三百亿元差距,遭受金融危机重创,深圳在2009年GDP与广州的差距达到近1000亿元。东莞亦如此,2008年、2009年GDP分别为3703、3763亿元,几乎没有增长;而同时期的郑州增长了300亿元,由此拉开差距。

东莞为什么经济放缓?原因有二,一是作为承载深圳来料加工型企业的“大车间,东莞和当年深圳一样,正处在转型的阵痛期;二是东莞的扫黄,客观上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拉动。综合看,这些都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要要触及的软肋,早改变、早整治远比积重难返要强。

”郑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古城,中原的中心城市。这些都是东莞无法赶超的。不过,东莞处在深圳、广州之间,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机遇与挑战比郑州更有想象力。


纸马无缰


郑州和东莞都是新一线城市,那么东莞跟郑州比较的话,哪个发展的更好一些,那个城市的潜力会更大一些?关于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探讨。

我们知道,郑州是河南省会,2016年又被获批支持其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而东莞只不过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由于被广州、深圳夹在中间,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因此从城市地位和级别上来说,东莞根本没法与郑州相比。

但在2017年第一财经选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郑州和东莞均入选。当然,所谓的一线和新一线,都不是官方称号,亦没有官方定义,只是民间一种约定俗称的说法。既然郑州和东莞能够并列成为新一线城市,必须要来比比这两个城市。

东莞虽然没有郑州的城市级别和地位,但其地理优势是郑州没法比的,全中国能处在两个一线城市周边,只有一个东莞。这样的城市,躺着发展都不会太差,当然如果真的只是躺着发展,那充其量也只能发展壮大房地产,而无法干好实业。东莞显然没有躺着发展,而是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充分成绩广深尤其是深圳外溢的产业,将自身也发展成了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其经济实力也不错,2016年GDP高达6827.67亿元,位于广东21市第第四位,只比郑州这个过去十年发展迅猛的省会城市少不到1300亿元。金融实力方面,东莞2016年的资金总量有11545.10亿元,郑州有19000.7亿元。

目前郑州和东莞两相比较,当然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发展的更好,这很正常,郑州获得的中央政策红利要比东莞多得多。但平心而论,在同级别的城市当中,潜力能超过东莞的城市屈指可数。


天天说钱


这还用问吗?省会城市的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高速发展,GDP领跑全国。深圳、东莞都是内地人心中向往的城市。

中部崛起以来,中部城市奋起直追,有了很大的提升,每个城市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发展的都非常好!

郑州和东莞都是新一线城市,可郑州还是国家中心城市呢!全国只有八个城市获得此殊荣: 北、上、广~杠杠的一线城市,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剩下的是: 成都、武汉、郑州。

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是非常高的。郑州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以后的发展前景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东莞也在高速发展,也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如颖随行


这个要看城市定位啦,东莞是沿海城市,但是他的前面有广州深圳,它在中间,定位不会高过广州深圳。

但郑州不一样,每一个地区都有有一个龙头来领导,这样我们整个国家才会发展均衡,这是符合国家层面规划的,所以结果不言而喻了。

不过拿郑州跟东莞比的确有点欺负人,毕竟一个是省会一个是地区市。东莞的城乡发现比较均衡,毕竟发展的比较早,发展的很好,郑州发展比较集中,发展的很不均衡,就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是东莞面积太小发展空间受限制,现在郑州有更高的地位,所以未来的发展应该会更好一点,因为他的目标是北上广深,而东莞想达到北上广深的高度太难了。


明日农人


我是郑州人,下边县级市的。10年大学毕业后先到长三角工作,后来又来到东莞工作,现在东莞定居。两城对比,本人有一定发言权。

讲城市发展,不能只针对官方GDP,这个没有意义。打个比方,郑州下属荥阳市和新密市2016年GDP是650多亿和700亿,人口分别是63万和80多万。人均GDP是9万多和8万多。那么北京2016年GDP26000亿,常住人口2500万,人均10万多一点,从这个GDP来讲,荥阳人和新密人差不多跟北京人一样富裕,这个搞笑不?

那么再来讲郑州和东莞,GDP差不多,没啥意义。从两个城市自身来讲,都有优点和不足,方面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单从工资薪酬来讲,我大学校友来东莞工作的远比在郑州的多,在郑州的三五年后,年薪多在八到十万,在东莞的多在十五到二十万,否则谁不想在家乡工作啊,只是在家乡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无奈背井离乡。

比较城市发展前景,不能只单纯比较城市本身,还要看城市周边,所谓城市群的动力,东莞一小时经济圈有深圳,广州,佛山,香港,身处大湾区腹地,郑州周边有什么?这个根本不能跟东莞比。东莞及周边大城市群吸引多少人才,郑洲又能吸引多少?


木头看社会


东莞完胜郑州。东莞是国际制造名城,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绝不是危言耸听,著名企业有华为终端、oppo、vivo等。东莞是体育之城,是全国著名的篮球城市,CBA广东宏远篮球队九次夺总冠军。东莞的经济相当发达,东莞的税收收入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政府财政实力雄厚。至于郑州嘛,就不想多说了,仅仅是省会城市而已,靠吸河南全省人民的血来发展,企业也就一个“富士康”这个苹果代工厂出名点,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企业了。


君生我未生88



连化草


从吸引人才来说郑州没有东莞高,东莞大部分企业都提供住宿,你看看郑州有几家,东莞随便租个出租屋,几百到几千都有,郑州找个出租屋看看,没有吧,东莞每个月所有花销1000可以生活下去,那样的价格你看看郑州有多少人笑了,当然郑州毕竟是省会城市,只说几十所大学的消费能力不知道比多少东莞的企业了80万的高消费人群,东莞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