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感覺老撾沒有什麼存在感?

暴風與大地


第一,國際政治中,大國或者動亂地區國家才有存在感,其餘的大部分中小國家,都沒什麼存在感。老撾正是屬於大部分國家中的一員,沒啥動亂,又不是大國,自然就沒什麼人關注。這也是好事,真出了大事的那種存在感,不要也罷。

第二,越南這個“地區小霸”的“強大”影響。越南雖然不大,但是比老撾大,由於歷史上的原因,越南在政治經濟乃至安全上對老撾都有著很強的影響力,不會讓老撾太多展現自己,不然不好控制。

第三,老撾國力弱小,沒那麼大的國力去刷存在感。老撾是個內陸國家,經歷過長期戰亂,人民生活貧困,根本就沒有財力去展現自己。不僅政治層面,就連發展旅遊這種好事,也沒太多的資金在國際上“打廣告”展現老撾的旅遊資源。


北玄武


在東南亞10個國家中,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柬埔寨,東帝汶9國雖然發展水平各有不同,但也稱得上是各有特色。但是有一個國家卻幾乎沒有啥存在感,平時在國際上也屬於默默無聞。這個國家就是老撾。



老撾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北端,與中國、柬埔寨、越南、緬甸、泰國相鄰,國土面積為23.68萬平方公里。

有人說,老撾是東南亞國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了。不要說與印尼、泰國、越南相比,就連緬甸、文萊這些國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都比老撾要高。

發展緩慢

這是因為老撾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工業基礎薄弱,仍然以農業經濟為主。從上世紀80年代老撾政府宣佈對外開放至今,全國經濟總量還沒有超過200億美元,人均GDP更是少得可憐,甚至不如我國一個縣城。

在中南半島上、老撾的那幾個鄰國之中,混得最好的是泰國。泰國是中南半島上經濟總量最高的,在東南亞則僅次於印尼。

另外,越南的經濟雖然不如泰國,但軍事力量在中南半島上屬於中上水平,而且以越南戰爭而聞名於世界。只有老撾長期默默無聞,在東盟內部也沒有什麼太高的存在感。

沒有海岸線和海港

同時,老撾是一個貧窮的內陸國家,沒有自己的海岸線,所以發展得非常慢。老撾的鄰國緬甸雖然也十分窮困,但緬北的少數民族戰事時不時也能夠引起國際社會的注目。

而且,越南、泰國都有較長的經濟海岸線,就連柬埔寨也有一條短短的海岸線,只有內陸國家老撾連一個海岸港口都沒有,更別說海岸線了。

這俗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而老撾就是屬於又小又窮又沒有出海口的“深山窮困”了。

所以老撾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幾乎沒有,在東南亞影響力甚至不如小國文萊。老撾的人口是文萊的15倍還多,但其經濟總量還不到文萊的1.5倍。人家文萊雖然小,但人均gdp高,在東南亞也是說得上話的。



世界人文通史


國際地位以及影響力,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莫過於經濟,人口,面積。現如今整個世界格局大局已定,國土面積的變動基本不大,所以在國土這個硬性考量因素上,老撾顯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畢竟才僅僅23.68萬平方公里,而且人口也不過才區區700萬左右,就拿眾所周知的二八定律來說,老撾顯然處於那80%。


至於老撾為什麼沒有存在感,我們可以從它的歷史根源,來進行深入剖析,作為曾經無我國的附屬國之一,在歷史上被其他國家覬覦侵佔的時間不在少數,由於整個老撾北部與我國國土毗鄰,老撾與我國最早的關係始於清朝雍正年間建立,隨後隨著清朝末年清政府的沒落,整個老撾也飽經滄桑,先是被越南欺負,後來又被法國殖民統治,好在最終於1945年獨立。

首先從地理位置方面考量



老撾國旗

總體而言,老撾的鄰國不僅僅包括中國,當然也還與柬埔寨、越南、緬甸接壤,整個西南地區也與泰國相連接,作為一個內陸國家,自然也少了港口與其他國家地區直接對外連接,在隔絕了大部分安全隱患的同時,也為整個老撾的發展添加了上限條件。何況就整個老撾境內的地貌地形來說,多以高原山地為主,即使有平原,也被分裂成小塊的,顯然對於經濟發展不太友好。

其次再從經濟結構來分析



沒有了國土資源的優勢,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就拿整個老撾的首都萬象來說,這裡在歷史上有著“檀木之城”的美譽,但也正是由於這種資源的稀缺性,儘管短期內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長期來說,並不利於經濟發展,遠遠不如工業時代的剛需,各種礦產資源來的直接,所以也就進一步制約了老撾經濟發展,沒有強大有力的經濟支柱支撐,自然就無法建立起影響力巨大的國際聲譽。最終工業基礎薄弱的老撾,只能通過農業,來發展和維繫系整個國內經濟運轉。再加上越南對於老撾的制約,顯然老撾更加無法脫穎而出。

最後來剖析老撾對外關係



儘管處於內陸地區,但是絲毫不會影響老撾走出去的美好願景,而且戰績也還不錯,同老撾建交的國家高達138個之多,發生貿易關係的也有50多個,老撾最終也於2012年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然能有這樣的成效,也離不開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栽培與扶植,按照老撾自身的客觀條件來說,取得這樣的成就也屬實引人矚目,但是隻能說整個世界舞臺太大了,以目前老撾的影響力只能謀求一小束光線的照耀,離萬眾矚目的新星還相距甚遠。



老撾首都萬象

沒有了先天優勢的依仗,對於發展本國經濟和解困難,當然也不是說少了這些客觀因素,老撾就不會有長足的發展,就拿日本而言,僅僅只有37.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卻足足養育了一個多億的人口,這一點毫無疑問給老撾樹立了極其良好的榜樣,究其根本,無非就是日本擁有更好的文化基因,當然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確實也佔有一定優勢,但是對於老撾而言,也有相當強的借鑑意義。

至少也不至於徹底失去希望,日本的發展也時刻告訴我們,國土面積顯然不是最主要的影響制約因素,增強國際地位,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彎道超車,既然有些客觀因素無法改變,但從主觀方面來說,還是有許多可變的變量,值得努力,充分發掘自身優勢,自然也能在將來的國際社會謀求一席之地。


大國布衣


在東南亞11國中,老撾是唯一的內陸國家。地理環境封閉,人文基礎不厚,經濟發展滯後,域外影響不深。以上因素疊加,使得老撾在東盟內就是個“不發聲者”,在亞洲乃至世界幾無存在感。

老撾國土面積不小,為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685.8萬(2017),同年實現GDP168.5億美元,預期壽命66.6歲。截止2015年末,它仍為最不發達國家。

一、地理環境:國土的80%是陡峭和連綿的山地、高原。全境北高南低,依次分為上、中、下寮。湄公河蜿蜒於中緬老三國邊界,自北向南貫穿老撾全境,連同境內眾多支流,蓄積了豐沛的水力資源,成為東南亞的“蓄電池”。

從地區視角看,它地處中南半島腹地,東接越南,南鄰柬埔寨,西瀕泰國,西北交緬甸,北部與中國以505公里邊界毗鄰。歷史上一直是5個鄰國間之緩衝,新世紀正在發揮橋樑作用。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大多數未探明儲量。自然和人文景觀多姿多彩,因為地理環境封閉隔絕、人口較少和自身發展階段的限制,老撾農、林、礦、水力和旅遊等資源大多處於休眠期,被稱作“沉睡的小地方”。

二、人文因素:境內生活著三大類68個族群,老龍人最多,他們講老—泰語言,佔全國人口近2/3,多居住在湄公河流域平原地區,以種植水稻為主;老聽人次之,為最早居住的土著,講孟—高棉語,佔23%,種植坡地旱稻;老松人為北方各族,操與中緬邊境民族相近的語言,約佔9%,種植旱稻。後兩類為山地族群,或稱“高地人”,被佔主流的老龍人視為“後進”族群。

老撾語是該國通用語,流行於2/3的人口中,由於民族眾多且各自集中居住,老聽和老松人仍使用本民族語言。老撾文字與宗教密切相關,它從7世紀傳入的婆羅門教梵文和14世紀起廣為傳播的小乘佛教中的巴利文藉詞,加上老龍人的本族詞語,構成現今通行文字。在宗教信仰上,佛教徒佔85%,其他為原始拜物教和基督教等。

三、歷史沿革:14世紀中葉,瀾滄王國成為該地第一個集權制國家,17世紀中後期為黃金時期。18世紀初分裂為以萬象和琅勃拉邦為中心的兩個王國,暹羅是它們的宗主國。

1890—1900年,法國從暹羅和安南手中劃回老撾先前失去的領土,法國人既為老撾奠定現代國家根基,同樣要為“金三角”鴉片種植承擔歷史責任。在法屬印支殖民地,政府鼓勵鴉片種植,將其販賣給舊中國雲南的商人,鴉片為殖民當局積累了大量財富,一直佔該地預算收入的一半以上。

老撾的獨立與解放之路:先是日本人清除法國勢力,脅迫老撾國王宣佈獨立。1954年《日內瓦協議》定老撾為中立國;法國勢力退出後,美國和越南接踵而至,前者支持右派親王,後者是老撾人民革命黨和巴特寮(武裝力量)的直接支持者。1973年,美軍撤離印度支那。1975年12月老撾廢除君主制,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四、經濟發展:它一直有“躲在越南背後窮鄉僻壤”的稱號。1997年加入東盟。得益於外資投入水電、黃金和銅礦開採和旅遊業發展,老撾經濟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保持年均6%以上的增速,服裝、木材、園藝等行業也有可觀發展。旅遊業連續數年年均增長25%,成為財政最大支柱。

近年來,該國變身中南半島的“電源”。2012年24座水電站運轉把電力輸往泰國和柬埔寨,創匯5億元,佔出口總額20%。嚐到甜頭的老撾正在勾勒宏偉藍圖,規劃2020年達到1250萬千瓦,電力輸出涵蓋泰、柬、越、緬等國。

五、國民性格:老撾人秉持“凡事無關緊要”的生活態度,封閉、散漫、內斂和懦弱,“與世無爭的閒適之美”洋溢全境。

外媒認為,老撾人對自己有著浪漫化的想象,“最不發達”的陰影眉頭不見,心底更無。他們性格善良,自由散漫,(農民)每天只勞作兩三個小時,生活節奏緩慢,“沒關係”是人們的口頭禪,淡定悠閒,知足常樂的佛性特徵無處不在。

2009年萬象東南亞運動會的成功舉辦給人兩點啟示:老撾在獲得區域援助時的嫻熟技巧,中、越、泰斥資建起比賽場館等設施,日、韓對老體育援助;運動會期間老撾人表現出的旺盛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年青一代(1975年後出生者佔全國人口70%)第一次為自己的國家感到如此自豪。這屆運動會成為老撾發展的分水嶺,它表明這個國家已經走向成熟。


ruixuezhaofeng


打開地圖你就可以看到,老撾的地理位置何其不幸,南邊緊鄰舉世聞名的吳哥王朝柬埔寨,北上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東靠自居小中華的越南,西連度假天堂泰國。

1.文化輸出

如果生活在古代,領土則是一個國家的首要要素。

土地大的叫大國,土地小的叫彈丸國,

沒土地的叫滅國,當然滅了的也有機會復國。

但在和平的現代,

文化才是一個國家存在的根本。

一個國家想要國際影響力,必然要對外做文化輸出,只是影響程度不管好壞內容方向各不相同。

比如提到5G,旗袍,火鍋,你首先會想到中國;

提到動漫,校服,三文魚,你首先會想到日本;

提到人妖,電視劇,你會想到泰國;

提到實木傢俱,胡志明,你會想到越南;

那老撾有什麼?

我相信大家連它的首都叫什麼都不知道。

大概也只能提提湄公河。

在文化輸出方面,老撾一直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就好比她的的確確存在於東南亞版圖之上,但又像是一張彩色照片被做了黑白處理。

及其容易被忽略。


2.地理因素

所有貧困國家的共同點,那就是以農業發展為主。

老撾也是如此,目前還是以農業為主,並且工業基礎設施落後。

這其中地理條件限制也有一定的原因:

論國土面積的話,老撾與鄰居越南差不了多少,有23.6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不容樂觀的是,老撾承包了大部分的山區,80%的地是山地和高原,交通不發達,這也無形中形成了工業發展的屏障。

反觀越南,則佔了山脈東部富饒的沿海平原。光平原多就夠老撾羨慕的了,再加上越南還靠海。


出海口往往是決定了國家對外的經濟貿易發展,歷史上也有不少國家為了搶奪出海口而發生的戰爭。

而內陸國老撾悲劇的連一寸出海口都沒有,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把自己國的好東西賣到世界各地,光靠自己是沒辦法展開的,只能從越南或泰國或緬甸借道。

無形中又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成本。

換句話說,周邊這幾個有出海口的老大,老撾誰也不敢得罪,只能做小弟了。

此外,老撾除了群山起伏,還有一這條河,它發源於西藏,從中國流入老撾,自北向南貫穿老撾全境,全長1800多公里,這就是湄公河。

湄公河河水充沛,支流眾多,養育了老撾一方人,並且靠著攔河築壩,水利電力得到了發展,老撾甚至還把電力賣到了泰國,為國家增加了外匯。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老撾每年都會因雨水充沛造成河水氾濫,數千畝良田被淹,幾十個村莊的房屋倒塌。甚至連首都萬象也曾有一半被淹的時候。

中國有句宣傳標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但依山傍水的老撾真的笑不出來。



3.經濟發展仍緩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再來看看老撾的人均GDP,這往往反映了當地人民生活的水平。

2009年-2018年老撾的人均GDP增長迅速,到2018年更達到了是2567美元。但是我國雲南省的人均GDP是3.71萬RMB。整整相差了一倍。

如果哪天老撾的人均GDP幹過了迪拜,

連街邊的乞丐都比中國人有錢,

還會沒有存在感嗎?



我是大事君,每天分享一件大事,帶你瞭解世界變化。


大事件兒


除了聯合國五常這種有國際話語權的世界性大國和一些有自然資源的土豪國家、或者曾經闊過的地區,有存在感的國家要麼扼守重要出海口(比如伊朗同霍爾木茲海峽的關係),要麼就是重要的海路交通線上的國家,或者長期內亂,以負面形象上了新聞而享譽海內外的(比如老撾的鄰居,各民族間整日打打殺殺得緬甸)。貌似以上的幾點,老撾一個也沒捱上,甚至有些人連這個“撾”字怎麼發音都說不準。

我在泰國孔子學院任教的時候,曾經去過泰東北地區的廊開府,在泰國、老撾的邊境集市上逛過。感覺,泰國人看老撾人,就跟咱們在中緬邊界看緬甸的“老緬”一樣,感覺對方落後且索然無味。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完全被越南,柬埔寨,泰國,和我國四面圍住。雖然國土面積也有20多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600多萬,國內除了首都萬象,也沒有其他知名的城市,在世界範圍內更是缺少家喻戶曉的國家名片。

老撾除了以糯米為主的農產品,並沒有什麼重要的世界性資源產出,還是個被團團圍住的內陸國,又老實又低調,要非說哪裡出名,那就是窮的出名。

不過,除了老撾自身不太給力外,也跟它的一位鄰居太高調,搶了風頭有關。這位“強悍”的鄰居(當然是相對而言,看跟誰比),就是東南亞“軍事大國”——越南。

然而,老撾這邊心態好,看得很開。

客觀講,兩國曾經給強行捆綁過,有一定的歷史淵源。近代老撾和越南都曾被法國殖民統治了100多年,從開始的抗法的同盟,一起並肩作戰,到後來抗擊日本,同北越抗擊美國,兩國的立場都比較一致。現代時期,老撾執政的人民黨,也是來自於越共。

更要命的是,越南戰爭中,老撾作為越南和北越關係親密,鑑於兩國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國非常害怕他們聯合在一起,於是開始不停往老撾投擲炸彈。據統計,10年裡大概投下了2.6億枚炸彈,到現在老撾的領土上大概還存在著超過8000枚炸彈,尤其是老撾琅勃拉邦,號稱史上遭受轟炸最多的地方。因此,越南戰爭中被轟炸得最慘的其實不是越南,而是他的好鄰居老撾。

結果呢,即便在“賣慘”方面,風頭也被鄰居“大國”越南搶了。不過老撾心態好,並未怎麼計較。

老撾人民黨執政後,一直把越南看做老大哥和學習對象。比如,越南效仿中國,在1986年搞了改革開放,老撾這邊馬上同年跟進。

然而,即便開放國門後老撾大興旅遊業,但無奈周邊全是世界級別的知名旅遊國家,和各色旅遊勝地,自己被夾在中間,很難吸引遊客慕名而來,也幾乎不具備娛樂業行業輸出的能力,在國際上難以主動宣傳自己。

目前,老撾在咱們中國這邊,最有存在感的,估計是老撾新娘了,但要論知名度,風頭還是被越南新娘給搶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老撾在地理位置上北高南低,北面是雲貴高原,南面是湄公河沖刷形成的平原。由於全境都處於北迴歸線以南,老撾是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北方還是有點涼爽。這些年老撾政府的一些開放政策,老撾在近幾年的發展明顯加快了速度,越來越多外國人前往老撾觀光,近年來也有許多中國遊客前往老撾進行自駕遊。不過由於人口稀少,而且老撾也沒有什麼戰爭,沒啥熱點,導致老撾成為東南亞地區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


喜歡到處去看看


老撾沒有什麼存在感。這的確是一個事實。

我來簡要說明一下原因,首先,老撾的面積太小,偌大的世界地圖,如果不仔細看,很多人都不會發現老撾這個地方。

其次,老撾的人口太少,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家潛力最重要的指標,畢竟人是一切經濟活動最初的原動力。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國家的經濟互動便無從開展,經濟軍事與科技實力從一開始便被限定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而面對幾百萬人口的老撾,處理起經濟問題便力不從心。

最後,老撾是一個內陸國,這也嚴重限制了老撾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沒有海運的加持,發展起來便是難上加難。

以上幾點,共同構成了老撾的現實困境。

事實就是如此,雖然艱難,但在現如今物聯網,萬物互聯的科技加持下,依靠一帶一路的東風,老撾走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實現彎道超車也不是沒有可能,就看老撾政府如何抉擇了。


南柯396


我的回答和其他很多答主可能不一樣,也對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稍微有一些質疑。原因在於,雖然在新聞報導中老撾出現的概率不是很高,但絕非沒有存在感。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老撾是中國鄰國,同時和中國、越南一起,都屬於社會主義國家,因此,老撾長期以來都被西方部分大國盯著,成為對華實施某種計劃其中的一部分。由此,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老撾內部的所謂精英有相當多的扶持,以期實現老撾內部的某種演變。

所以,雖然我們看上去,老撾局勢很平靜,但近三十年來,老撾一直都處在各種鬥爭的前沿。所以題主所說老撾沒有存在感完全並非如此。


張傑談史


涼皮認為老撾現在沒有存在感,那是因為國力弱小,而且長期的戰亂讓他們無法發展經濟,只能依靠地域旅遊。但是發展旅遊的話,又沒法在國際上打廣告,所以說處於很尷尬的局面。這也就是沒有存在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