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心臟怦怦亂跳,總是胸悶、心慌…我這是怎麼了?

心慌,胸悶,憋氣……在日常門診中,經常會遇到患者描述自己有以上不適症狀,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然後憂心忡忡的前來就診,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是發生什麼了?是心臟出問題了嗎?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在臨床中很常見的病例,來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小心臟怦怦亂跳,總是胸悶、心慌…我這是怎麼了?

這周門診來了一位青年女性患者小趙,來的時候就非常苦惱的和我說:“劉主任,我經常覺得心慌、胸悶,有的時候還有點憋氣,我是不是有心臟的問題呀?”

我:“那您平時工作壓力大嗎?您犯心慌的時候和情緒有沒有關係?”

小趙:“我平時工作壓力確實挺大的,現在是高三的班主任,天天都非常操心,而且確實是每次情緒一波動心慌就更加明顯。”

我:“那您之前做過什麼心臟方面的檢查嗎?有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的?”

小趙:“我之前每年都在安貞醫院體檢,也做了很多次心臟方面的檢查,但是都沒有什麼問題,最多是心跳稍微快一點,我也覺得挺奇怪的,您說這是怎麼回事呢?”

結合小趙的症狀、年齡和檢查的結果,就回答她:“您別太擔心,您沒有器質性的心臟病,現在看來您的症狀應該是心臟神經徵引起的。”

那麼心臟神經徵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呢?有哪些表現?

心臟神經徵是神經徵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可兼有神經官能症的其他表現。大多發生在青壯年,20-40歲多見,尤其女性較男性發病率高。

心臟神經徵主要表現為心慌、心前區痛、胸悶、呼吸不暢、常深吸氣、全身乏力,多伴有失眠、多汗、頭暈、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等一系列症狀。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心前區疼痛特點和冠心病不同, 這類心前區痛常侷限於一點,常為刺痛、跳痛,持續時間幾秒鐘,也可為隱痛,持續數小時、大半天甚至幾天,而且發生沒有明顯誘因,可以在緊張、勞累或激動後出現,也可以在安靜時發生。此外,患者的胸悶憋氣多與活動關係不大,常描述為喜歡長出氣,深呼吸後胸悶減輕,或持續很長時間。

那為什麼會出現心臟神經徵呢?

心臟神經徵的發生與長期壓力大、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過度勞累等有一定關係。這些焦慮緊張等情緒會導致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從而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鍊,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本病。就像咱們上面介紹的患者小趙,她就是由於長期壓力過大,過度勞累引起的。

心臟神經徵是不是性格心態問題?到底要不要治療?

很多患者會糾結於自己是性格問題心態不好,小心眼,想不開。根據現有現有研究,除了和性格特點及遺傳因素相關外,更重要的是這一類患者體內的神經遞質受體功能有相應改變,其實是有物質變化基礎的,不完全是想出來的毛病。需要及時就診科學治療,避免後續的身體機能損害。目前對這類疾病的認識已進入到調控神經元分子信號通路、細胞內信號傳導層面,患者其實是神經應答能力下降,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學習、記憶等日常功能,還會因應激應對不良帶來的心臟損害相關,如精神壓力誘發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功能異常,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雙心病。

首先讓大家放心的一點是,雖然有時候臨床表現挺重的,比如心慌的症狀反覆發作,但是心臟神經徵大多不是心臟器質性疾病,只要積極調整和治療,一般都能恢復,預後良好。所以不要過度緊張。

小心臟怦怦亂跳,總是胸悶、心慌…我這是怎麼了?


在治療方面,患者要避免過度緊張、焦慮、生氣,保持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及壓力大等,這對於疾病的早日康復尤為重要。可據自身情況積極參加如氣功、太極拳等體育鍛煉活動,靜養反而對疾病的康復不利,但是也不要盲目地加大運動量。

在用藥方面,可以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減慢心率,減輕心悸的感覺。另外可以配合複合維生素、谷維素等調節植物神經紊亂,幫助改善症狀。

小趙接著問了:“我之前查出來過血小板升高,那我的心慌症狀和血小板升高有關係嗎?”我:“您的心慌和血小板升高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血小板還是需要繼續監測的。”小趙:“那我有治好的希望嗎?”我:“您請放心,心臟神經徵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您積極配合,調整好心態,是可以完全恢復的。您先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需要您及時過來複診。”

小心臟怦怦亂跳,總是胸悶、心慌…我這是怎麼了?


在這裡還是要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過度緊張和勞累,適度進行鍛鍊,而且如果診斷之後也不要有思想負擔,樂觀對待,放鬆心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