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別讓基層單位的“老實人”吃苦又吃虧

每個單位都有一些埋頭苦幹而又不抱怨、不張揚的人,他們幹了很多實事,卻似乎又默默無聞,大家稱之為“老實人”;當然也會有一些不想幹事卻“善表現”的人,似乎事事都在幹,其實是說多做少,被認為是“聰明人”。一個單位倘若讓“老實人”吃虧,而“聰明人”得利,則必然混亂不堪、人心盡失,事業興旺、蓬勃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雖說那些踏實肯幹、默默無聞的“老實人”不見得就有多大智慧,但絕不能認為“老實人”就等於愚笨,把什麼事情都推給他們。“老實人”雖然不隨意抱怨、不訴說委屈,但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己吃沒吃虧,心裡再明白不過。同樣的,維持一個單位運轉,往往要靠那些幹實事的人,而非那些只懂得動嘴皮子的“耍奸者”,營造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既不能讓“小聰明”得逞,也絕不能使“老實人”吃虧。

幹實事而不爭功是一種幹事的態度、一種為人的修養,更是一種奉獻精神。“老實人”之所以行多言少,並不是他們不知道爭功勞,更不是說事情就全部該他們幹,更多是因為他們相信制度、相信組織不會讓他們吃虧。在許多單位,不讓“老實人”吃虧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問題沒有改進多少,這其中既有幹事氛圍不濃、作風生態惡化的問題,也有領導幹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作為問題,對此,必須針對分析,加以改正。

不讓“老實人”吃虧,首先要校正思想航向,防止思想跑偏,教育引導年輕幹部在思想上當老實人。靠譁眾取寵、溜鬚拍馬得來的成績,就像美麗的肥皂泡一樣,一捅即破,根本經不住一丁點兒風吹雨打。只有經受過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鍊,遇到挫折才能撐得住,關鍵時刻也才頂得住。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這一點,以“幹”字為先。

不讓“老實人”吃虧,關鍵還是要營造良好的幹事氛圍,樹立風清氣正的作風生態,使能者有其位、勞者得其利。對那些只動嘴不動手、不幹事光吆喝的行為,不能放任自流、聽之任之,更不能助長這種歪風邪氣的勢頭和氣焰,必須出實招、下重拳,堅決反對和制止偷奸耍滑的空談之風,從而徹底清除作風的“病蟲害”,使大家認同“老實人”。

不讓“老實人”吃虧,還要健全完善激勵機制,用“明規則”取代“潛規則”,真正讓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幹部得到重用,讓作風飄浮、譁眾取寵的幹部無以表功、受到貶責。選人用人上,也要始終秉持公在事業的理念,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原則,以行動和實績論其刑賞,以規範的制度機制引導年輕幹部爭當“老實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不讓“老實人”吃虧,領導幹部必須要積極發揮關鍵性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製度和選人用人制度。唯有讓利益分配和選人用人“指揮棒”始終指向幹實事、出實績,才能營造更加濃厚的幹事氛圍、激發更加強大的幹事動力,推動事業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作者是基層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