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湖南70年②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2.3倍

編者按: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凝心聚力、築夢前行,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篳路藍縷、團結奮進,在堅韌前行的改革進程中攻堅克難、薪火相傳。湖南省統計局聯合紅網推出70週年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道,看湖南經濟、社會、民生如何實現“升級跳”。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詩穎 長沙報道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湖南經濟總量從1952年的27.81億元躍升到2018年的3.6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86元增加到5.29萬元,2018年一天創造的經濟總量相當於1952年一年的3.6倍,1953—2018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

在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所有制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大大增強。

三次產業結構由“一二三”演變為“三二一”

新中國成立之初,湖南產業基礎十分薄弱,為典型的農業經濟,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70%,農業吸納了80%以上的就業人口,且農業內部結構單一、生產方式落後,工業、服務業基礎薄弱。

經過70年的不斷髮展與調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各產業內部也由單一產業走向全面發展。

湖南產業發展70年間,產業結構調整經歷了四個階段:工業加快發展階段。上世紀50—70年代,隨著國家加快建設重工業和完善工業體系的發展戰略實施以及工業佈局,工業生產明顯加快,第二產業比重不斷提升。

二是服務業加快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為不斷豐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產業發展向服務業傾斜,呈現出第三產業佔比穩步上升、第一產業佔比持續下降的特徵。

三是工業、服務業交替發展階段。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合計比重上升,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

四是服務業主導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2018年,第三產業佔比首次超過50%,達51.8%,從1952年到2018年,三次產業結構實現由“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演變。

產業內部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在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較大變化。

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改革開放前,湖南農業生產結構較為單一,種植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認真落實中央“三農”決策部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201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比重下降至54%,林、牧、漁業比重分別提高至7.8%、29.7%、8.5%。

工業體系更加齊全,生產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新中國成立之初,湖南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技術水平落後,只有紡織業和簡單加工業。經過70年的發展和積累,全省建立起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2018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覆蓋國民經濟行業中工業的3大門類、39個大類行業、193箇中類行業、584個小類行業,一批新興行業,如軌道交通設備製造、工程機械、電子信息製造、新材料、汽車製造等迅速發展,成為推動湖南工業發展的主力軍。

服務業蓬勃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直至上世紀70年代,全省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業等一般生活服務業比重較高。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帶動服務業多元化發展。2018年,全省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6.6%。電子商務的快速普及帶動快遞業務迅猛發展,2018年完成快遞業務量7.89億件。

需求結構向投資消費雙輪驅動演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湖南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一般消費拉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投資、消費均快速增長,共同助推湖南經濟加快發展。投資、消費平分秋色,成為湖南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從三大需求自身看,內部結構不斷調整,促進全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產業多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投資在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等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2018年,第三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2.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1.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8.1%。隨著投資結構的改變,產業結構也隨之轉變。

消費提質不斷升級,改革開放前,湖南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主要用於解決溫飽。黨的十八大以來,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向全面小康大步邁進。由於人民群眾健康、教育、休閒娛樂等方面意識的不斷增強,醫療保健、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訊支出佔比上升明顯。

同時,進出口需求穩步擴大,70年來,湖南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對外開放不斷邁向新臺階。進出口總額由1951年的不足0.3億元擴大到2018年的3079.5億元,出口的產品由以原材料、粗加工產品和加工貿易為主,轉向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導。2018年,湖南一般貿易進出口2271億元,佔同期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3.7%。主要貿易伙伴由以香港為主擴展到香港、美國、歐盟、東盟、日本等主要國家(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2.3倍

70年來,全省城鄉居民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8年的3.67萬元,增長了112.3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43元增加到1.41萬元,增長了97.6倍;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4458萬減少到2018年末的83萬。

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主要得益於居民收入渠道不斷拓寬,由單一渠道向多渠道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居民收入來源渠道不斷拓寬,財產淨收入成為城鎮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居民也逐步成為“拿工資”“享福利”的人。201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財產性收入佔比為10.1%,工資性收入佔比為5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40.9%,高於經營淨收入6.9個百分點;轉移性收入佔到了23.8%,比2012年提高了16.1個百分點。

70年歲月崢嶸,70年風雨兼程。湖南經濟在闊步前進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應按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順應經濟發展大勢,加快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奮力譜寫好中國夢的“湖南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