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2018和2019年,對於財富管理行業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時間段。從最開始的P2P,到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到綜合性財富管理公司,或多或少經歷一些“踩雷”事件。對於投資者來說,“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而倖存者,也開始對市場失去信心,悲觀,持觀望態度,而身處“漩渦中”的行業從業人員,理財師,也充滿了焦慮與困惑。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初級理財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別人眼中的理財師,西裝革履,出入高檔酒店會所寫字樓,談著幾個億的生意,豪宅、豪車、白富美相伴,人生贏家。

而對於初入行業的理財師來說,拿著微薄的基本薪資,一遍遍的重複性基礎性工作,電話被拒絕的概率永遠遠遠大於接聽,發發傳單也小心翼翼躲避著城管,好一點的接聽者會勸你從良,惡一點的也不乏汙言穢語。

客戶是誰,客戶在哪裡,似乎就跟買彩票一樣,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驚喜還是驚訝。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理財師,從來不是一個安逸的職業,他們往往面臨著公司的業績考核,或按季度,或按月。所以,如何在公司、在這個行業存活下來,是他們最大的焦慮與困惑,因為一旦考核不合格,他們將面臨公司的淘汰,甚至幾個月一輪迴的流離失所

而看著優秀的理財師一個接一個的大單,分分鐘幾萬幾十萬的收入,他們只能羨慕嫉妒恨,因為那些對他們來說,都只是“別人家的孩子”。

我認識的小A,上週是他入職M公司的第三個月,這也是小A今年第二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因為沒有通過試用期考核,才換到現在這家公司。在新公司的第一個月,小A很幸運的出了一單小額的私募產品,當時還應邀給部門做分享,小A知道那一單只是運氣,客戶剛好需要,他的費用又是市場最高。然後第二個月到現在的第三個月,他再也沒能開出單,眼看新公司的考核即將來臨,他開始每天晚上失眠,他想安定下來,想認認真真在這個行業積累,可是哪一個客戶能為他開出救命的一單,他不知道。也許十天後的現在,他又需要為下一份工作準備了。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中級理財師: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溝通了3個月的客戶,答應了買我們家的產品,到關鍵時刻就電話不接,微信不回了”。

——“明明說好了到期續做的,卻偷偷投入了別人的懷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句話漸漸在理財師中傳開,然後慢慢被大家接受和認可——客戶都是負心漢。

是的,對於中級理財師來說,客戶都是負心漢。中級理財師,往往都有了一定的客戶積累,也不必為考核而擔憂。噓寒問暖、禮品祝福是他們必備的功課。上至宏觀政策,中至時事新聞,下至產品解讀,他們想盡辦法出現在客戶的世界裡無微不至,往往也獲得了這樣那樣客戶的口頭承諾。然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從最初的希望,到最後的間接性失蹤,又或者下一次下下次的承諾。終於明白,不是所有的客戶都能夠“白頭”。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中級理財師,焦慮與困惑的,更多是如何與客戶維護和保持更為良好的關係,如何把積累的客戶突破,如果深度挖掘成交過的客戶,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而在焦慮與困惑中,他們一遍遍的上演: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

小B剛剛在公司迎來了入司兩週年慶,在三方財富公司,能在一家公司呆上兩年,已經算是公司的忠誠員工了。這兩年小B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的來,然後又一個個離去。離去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絕大部分是因為公司考核。開始的時候小B還會為之感觸,現在他也漸漸麻木了。總經理走了過來小B不由得一驚,似乎要發生點什麼。果然總經理問道,月初報的業績好像沒看你進款,客戶跟進得怎麼樣啊?怎麼樣,能怎麼樣。

可惡的O先生前幾天中秋節還給他送了月餅和大閘蟹,也口頭承諾25號資金到期就投,產品都談好了。現在樓下工商銀行的理財經理給他送了油和米,他說那是他鄰居家的娃,看著長大的,閨女讓幫個忙,能不幫嗎。下次,下次一定跟小B合作,小B在心裡默唸到,騙子,男人都是騙子,都是負心漢。

高級理財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也許在別人眼中,高級理財師,豪車,名錶,所有人的羨慕與榮譽。而榮譽的背後,往往是他們付出的比更多人更多倍的努力與汗水。

君不見,十年前每天堅持打十個小時以上電話的,是他們;君不見,五年前,每天最早一個上班,最晚一個下班的是他們;君不見,三年前已經有所收穫,但仍然能堅持為之奮鬥並始終如一的也是他們——大多數的成功,沒有偶然。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當初有多成功,現在就有多焦慮。

是的,這個時間段的市場,一有任何風吹草動,最焦慮的反而是他們。他們焦慮與困惑的,是還有多少的客戶資產,在各個金融工具中沒有退出;他們焦慮與困惑的,是客戶存量的資產,能否安全如期的退出;他們焦慮與困惑的,是曾經幫客戶配置而產生的不良資產,如何處理,如何挽回。他們焦慮與困惑的,是在現有產品體系中,如何做到客觀、公正,在兼顧自身發展與客戶信任中獲得平衡。

繁華背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的高中同學小C正在大城市旁的一個環境優美的小鎮上參加P公司的年會,他一如既往的站在領獎臺上,拿著公司的年終獎金——一疊厚厚的毛爺爺。這是小C第多少次站在這個舞臺上,他已經記不得了,可能第五次又或者更多吧——他已經習慣了。

臺下,是一群羨慕的眼光,他們有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也有在行業呆過一段時間的老司機。小C是公司優秀的理財師,也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小C分享過太多次他的經歷,也聽過太多的理財師跟他說,要向他學習,成為像他一樣的理財師。小C知道,他們中大部分只是說說而言,他曾經吃過的苦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太難了,所以身邊的人,總是說著說著就散了。

微信的消息響了起來,是客戶Q先生。Q先生是小C這個行業最早成交的客戶之一,跟了小C整整9年了,他們經常一起喝茶吃飯,一起看演出,也已經由客戶變成很好的朋友了。今年是Q先生的本命年,先是股票被腰斬,然後在小C這裡做的一箇舊改的項目逾期了,融資方不是不想給錢,是真沒錢了,提出的用煙、酒和豬肉抵債的方案,Q先生都沒有接受,Q先生只想要回自己的本錢,利息他已經不想了,現在看來似乎是一種奢望。

從逾期到現在Q先生並沒有怪過小C,只是無形的壓力壓得小C有點喘不過氣。Q先生在微信說到,明天項目公司開投資者大會,陪我一起去看看吧,看看會不會有什麼好的消息。小C看看時鐘已經是晚上9點半,他發動汽車,啟程在回城市的路上。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未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身處特殊環境下的理財師,面臨著更多的焦慮與困惑,面臨著更多的困難與挑戰,而困難與挑戰,往往伴隨著機會共存,它帶來行業的洗牌,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帶來著服務與專業的重構,帶來甚至整個行業價值鏈的重塑。

高產死於私募,中產死於P2P,理財師死於焦慮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借用曾看過的一句話:未來已來,但,你必須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