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周小川:中國正加速金融業開放,讓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其中

周小川:中國正加速金融業開放,讓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其中

11月22至2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6屆全球年會(F20峰會)在廣州舉行,本屆年會圍繞“全球穩定:新變局、新發展”主題進行深度討論,全方位探索金融創新和穩定發展的務實之路。200多位全球財經領袖和著名企業家齊聚廣州,深入探討新全球化時代未來發展方向、世界和中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如何化解危機、合作發展之道。

開幕式上,IFF大會主席、中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比起經濟放緩,其背後因素更引人關注。因此,各國應加強對話、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健康增長。

周小川指出,到2019年,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十字路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持續下調全球增長預期,已經達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預期。過去幾年來,貿易的緊張度和保護主義抬頭,已經影響到全球經濟的增長。同時,這還影響了全球經濟的分工和貨物交換,也動搖了全世界投資者的信心,使未來的國際合作和國內改革變得更加困難。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到負利率時代,長期的通縮、財政不平衡,都給全球政策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帶來很多政策上的不確定性,這也將影響到全球經濟及其各個組成部分。這都意味著我們更需要進行交流、對話,來研究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強韌的經濟體系,來推動健康的全球增長。”周小川說。

今後一年將重點推動世貿組織改革 增加跨國投資

面對這些問題,周小川在演講中就如何加強全球對話、全球貨幣政策的實施和金融監管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對話的目標是增強全球的理解和互信,這是全球貿易合作一個重要基礎。“我們面對貿易摩擦時,要加強世貿組織改革,接下來,這也將成為今後一年重點關注的議題。在改革過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議進行討論,增加跨國投資。”他認為,當前存在的一些以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為藉口阻撓跨國投資的情況,會帶來讓全球化倒退的風險,而且對全球的貨幣和金融體系都造成威脅。

談及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周小川表示,IFF提出,希望推出E-SDR(電子特別提款權)作為全球貨幣的基礎。此外,在低通脹環境下,各國要嚴謹地研究貨幣政策,來確定貨幣政策的目的是什麼。“目前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際資本市場來分配全球的儲蓄,提高效率,同時預防市場的分化。”因此,周小川認為,在這一點上,金融監管必須要跟上全球經濟和金融創新的步伐,進而推動重建全球的金融基礎設施和連通性。在這當中,互聯網支付和分佈式記賬技術等金融科技給全球金融業帶來很多機遇,在本次論壇期間專家們將更深入地討論這些新的發展趨勢。

周小川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不斷深化各領域的改革與開放。針對國內情況,周小川表示,中國最近在利率開放和匯率的靈活性等一些關鍵領域加深改革,同時也在加速開放金融業,讓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其中。他指出,廣東目前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這是中國經濟持續融入世界的一個重要證據,也證明了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我們需要共同探討在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的政策挑戰,支持經濟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申卉、楊逸男、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喬軍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