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電影《社交網絡》講述的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即基於計算機網絡的社交媒體,以及其主要平臺Facebook(下稱“臉書”)的崛起之路。電影的評價很高,它獲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票房收入超過2億美元。電影中導演大衛·芬奇和編劇的阿倫·索金試圖通過描述兩個幾乎同時發生的法庭證詞與訴訟,探究關於臉書崛起的真相。

事實上,觀眾可能也會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尋找更多的真相。畢竟,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臉書已經積累了7.5億用戶,價值超過700億美元,到如今更是市值數千億美元。這個由一個19歲的程序員創建的網站怎麼會發展這麼快?臉書與其他社交網絡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是什麼?臉書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是誰,他成功的背後是什麼?馬克·扎克伯格真的從他的一些同學那裡竊取了臉書的創意,併為自己謀利了嗎?

觀眾們想要通過這部電影一探究竟。

可令人驚訝的是,這部電影並沒有為這些問題提供明確的信息。儘管《社交網絡》基於真實的法庭證詞(聽證會上的證詞大多直接取自法庭筆錄),但一些知情的批評者甚至抱怨說,對主角馬克·扎克伯格的描述存在嚴重的不準確性。電影確實展現了扎克伯格的另一面,比如沒有安全感,這從他與女友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來;痴迷於獲得進入哈佛大學頂級俱樂部的邀請,但他本人對此予以否認;他是一個被社會排斥的人,找不到女朋友,也無法和女孩們相處,但他從2003年起就有了一個穩定的女朋友。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除了扎克伯格的人物塑造是否真實的問題外,這部電影甚至沒有對計算機社交網絡的體驗或驅動它的軟件是如何構建的做太多說明。

儘管有人批評這部電影,但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確實有它的優點。我們必須意識到這部電影並不是關於現實的殘酷,而是更多的關於我們社會與生活的寓言。在這些條件下,這部電影確實傳達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社交網絡》主要角色有如下四個,儘管他們可能與所塑造的真實人物之間有些的不同。

  • 馬克·扎克伯格,這位天才電腦奇才創辦了臉書。

  • 愛德華多·薩維林是哈佛大學數學專業的學生,也是扎克伯格的室友。愛德華多是扎克伯格早期的財務顧問。

  • 溫克萊沃斯兄弟是哈佛大學的高年級學生,他們出身高貴。

  • 肖恩·帕克是西海岸的一名企業家,他參與創建了兩家著名的計算機初創公司納普斯特和普拉索)。肖恩建議臉書搬到西海岸。

電影敘事分為三幕,每一幕都以結盟、背叛和威脅的對抗為特徵。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這三種情況都是在後來的訴訟聽證會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電影通過對關鍵事件的閃回來講述。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在哈佛大學啟動項目

在電影第一幕中,我們看到了扎克伯格和他的女朋友艾麗卡聊天,茫無邊際地同時和同一個人保持著兩段對話。無法忍受的艾麗卡終於從他的自戀和胡言亂語中清醒過來,並宣佈和他分手。困惑的馬克回到他的宿舍並策劃復仇艾麗卡,於是連夜做了一個軟件,叫做“FaceMash”,能讓哈佛學生評價和比較校園女生有多“熱”。雖然這個計算機應用程序立即流行起來,但它給馬克帶來了麻煩,導致他被處分。

但這一壯舉引起了溫克萊沃斯雙胞胎兄弟的注意,他們決定在哈佛創辦一個名為“哈佛連接”的本地博客和社交網絡平臺。他們為扎克伯格提供編程服務平臺的工作,扎克伯格也同意加入他們。但很明顯,他們只是想利用扎克伯格的編程天賦,並憑藉高年級學生的身份、鉅額財富和社會地位控制著扎克伯格。然而,扎克伯格決定私下裡開發自己的社交網絡平臺,便拋開了前者的工作。這些都是與隨後溫克萊沃斯兄弟針對扎克伯格的訴訟相關的關鍵事件,該訴訟聲稱扎克伯格的臉書竊取了他們的創意

。我們無從得知扎克伯格是否打算從一開始就拋棄溫克沃斯兄弟,以及他自己的創業項目有多少是他的原創想法。事實上,就連他最初的FaceMash應用程序也不是那麼有創意,因為一年前在麻省理工學院也出現過類似的東西。

不過,扎克伯格的獨創性似乎與這個故事無關。我們會自然而然與弱小的人站在一邊,與超自負的巨人作鬥爭,而這些巨人總是被認為是贏家,因為形勢不可避免地對他們有利。雖然從表面上看,扎克伯格似乎完全被溫克萊沃斯兄弟打敗了,但最終還是扎克伯格拋棄了對方,開了自己的公司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TheFacebook.com

扎克伯格和他的室友兼好友愛德華多·薩維林開始創建thefacebook.com(最終將成為Facebook.com)。值得注意的是,薩維林並不是一個懶散的人,有一年夏天,他在石油期貨投資上賺了30萬美元,併成為這家初創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在整部《社交網絡》中,很多細節都是從愛德華多的角度來看待的,他在某種程度上是這個故事的敘述者。因此,薩維林是影片中最具同情心和人性的主要角色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只有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的這個角色給人的印象是真實可信的。其他的角色,雖然表演得很好,但都顯得誇張。

無論如何,在這個故事的電影背景下,很明顯愛德華多的感性對於扎克伯格來說已經成為阻礙。在臉書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後,這兩位親密的朋友遇到了下一個轉折點——肖恩·帕克。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西遊硅谷

在某種程度上,帕克成了故事的關鍵人物。他是一個睿智有遠見的人,對加州硅谷風格的創業精神的熟悉程度讓扎克伯格驚歎不已。單純而真誠的愛德華多無法與這個圓滑的傢伙抗衡,帕克近乎惡魔般的存在很容易就讓他失去了地位。事實上,在舊金山的一家夜總會里,帕克誘惑著扎克伯格進入了一個充滿禁忌的黑暗世界。對於天真的扎克伯格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最深處的洞穴”。帕克代表了一種不同於溫克沃斯兄弟的威脅。雖然溫克萊沃斯兄弟是強大而可怕的對手,但他們是外部的威脅。但帕克更危險,他從內部攻擊扎克伯格,並威脅要抓住他的靈魂。驚恐的愛德華多無力阻止他。帕克很快策劃了一場對臉書的半收購,讓一些大投資者大舉投資臉書,從而確立了帕克作為公司總裁的地位,並迫使愛德華多退出(他後來因為這件事上與扎克伯格決裂)。

然而,最終,命運之手將扎克伯格從完全被帕克掌控的命運中拯救了出來,帕克糜爛的社交生活導致了他在一起毒品緝拿行動中被帶走。

在電影的結尾,扎克伯格被認為戰勝了所有人。他還清了所有訴訟賠款,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年輕、或許也是最有權勢的億萬富翁。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許多人批評真正的扎克伯格是一個自我迷戀的偏執狂,他用冷靜的舉止掩蓋了一種無情的傲慢,善於利用任何阻礙他的人。然而在這部電影中,他的角色給人的印象基本上是無辜的。他是一個追求夢想的孤獨英雄,他拒絕太早接入廣告賺錢,也從不讓分心妨礙他把臉書變成他最初設想的樣子:一種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的機制。儘管扎克伯格的不懈努力讓他與愛德華多告別,但他確實得到了他想要的:能夠改變世界的公司——臉書。

但這場勝利是有代價的,在電影的結尾,扎克伯格仍然在想著艾麗卡,希望他能讓她回來。他創建了這家社交網絡巨頭,但他自己的社交網絡已經癱瘓。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超越了電影中描述的“英雄之旅”,那就是臉書到底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扎克伯格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人們建立聯繫。當你能在臉書上有效地做到這一點時,你大概就能知道你的朋友在做什麼、看什麼了。但臉書的運作方式、微妙之處和背景都消失了,隱私也是如此。

在我看來,臉書並沒有一個神奇的社交公式。在全球大型網絡公司中,無論是在搜索引擎(谷歌)、操作系統(微軟)還是社交平臺(臉書),領導者都將在市場上佔據壓倒性的主導地位。因為臉書現在如此盛行,收集到的信息,它對每個人都是非常寶貴的商業企業。信息使臉書更富有,也讓你和我的個人信息更聚集於它。

對很多人來說,外部世界,包括IT社會方面,只有一個單一的、普遍的模式。這樣的人會很自然地想到,擴展我們對單一社會模式的理解的方法是把儘可能多的人聯繫在一起,這樣他們就可以分享他們所知道的東西。這顯然是馬克·扎克伯格以及像他這樣的人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僅僅是社會聯繫的行為對他如此重要,併成為他的口頭禪。用這種思維方式,當一個人與一個“朋友”聯繫時,他是在與一個在精神上與他相同的人聯繫。他們只是在理解宇宙本體論的道路上處於不同的階段。


從《社交網絡》中探究馬克·扎克伯格其人與臉書崛起的真相


當然,在內心深處,我們知道,“朋友”的概念遠比臉書中定義的要微妙得多。事實上,朋友的真正意義,就像愛的意義一樣,是如此的深刻和語境依賴,它永遠挑戰著世界上的詩人和藝術家。每一首關於這些主題的優美的詩歌和藝術作品都被每一位聽眾/觀察者以他或她自己有意義的當地語境來理解。

相比之下,如今的臉書是計算機極客的產物,它把與其他用戶的每一次聯繫都簡單地歸結為一個不合格、不傑出的“朋友”。你可能通過這個過程被電子網絡連接,但這些通常是無意義的連接。我們需要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人性化的計算機系統,而不是被驅動的系統,這些系統只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快速、但貧瘠、毫無意義的連接環境。我相信,我們需要的那些更好的系統最終一定會出現,當它們出現的時候,它們將由技術嫻熟的團隊製作,這些團隊能夠超越還原論,融入複雜社會互動的詩意和同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