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趙孟頫日書萬字,難怪寫出《赤壁賦》

趙孟頫是元代最有影響的書法家。此文,我們以其行書《赤壁賦》為例,從書法本體的角度試對其藝術特色加以分析。

趙孟頫日書萬字,難怪寫出《赤壁賦》

第一,從字形來看。《赤壁賦》雖是行書,但基本上是字字獨立,變化盡在單字內部展開。從總體上說,字形趨於方扁,迥別於歐、柳以長方形為主的特點。重心壓低後,亦顯古氣,有勢沉之感,但這並不妨礙其流美,因其筆畫間不管連帶多少,貫氣的痕跡是十分明顯的。這也是趙字高於他人之處。因此,可以說趙是集古與妍於一身的。這裡需指出的是,許多人在臨趙字時,字形雖然壓得較扁,但字的整體立度卻失去了,換句話說便是字立不起來,扁且軟,而非如趙字扁且堅。這主要是因為過多地以圓筆為之,中側用筆轉換的功夫不夠造成的。甚至走向了流媚的俗地。

趙孟頫日書萬字,難怪寫出《赤壁賦》

第二,從斷連來看。如圖示第一個字——“不”。第二筆與第一筆似連非連,兩筆完全以楷法出之,關鍵處第二筆的起筆是在第一筆往回收勢的過程中完成的,如果另起勢的話,形雖似,但神必去之遠矣。第三筆起筆與第二筆的末筆處完全斷開,但形斷勢連。但第三筆起筆處的連勢並不是平帶而過,而是順勢重新調整筆鋒,以鋪筆出之,失此,此字用筆之趣味又失卻三分。第四筆從第三筆中間發出,形成了第三種變化,即完成了似斷非斷——完全斷開——連在一起的三種對比。在這個過程中,“不”字也就完成了三種節奏,一個非常簡單的字,竟被趙孟頫寫得如此多姿多彩,從此一點,亦可窺見大家功夫之不虛。對於他的每一個字我們都可以按此進行分析,之後,你必將讚歎不已,而再也不會發出趙字秀媚無骨的誑語了。

趙孟頫日書萬字,難怪寫出《赤壁賦》

第三,從方圓來看。單字的方圓變化很明顯,趙孟頫因字生形。如第一行的“所”字,主方,“獨”字主圓;第二行的“化”、“飲”、“酒”字介於方圓之間。臨寫時切不可為方圓而方圓,隨勢賦形是關鍵。至於單字的方圓變化,我們以第四行的“光”字為例。起筆處以方筆出之,至左點處則介於方圓之間作為過渡,第三筆可方可圓,接下來的第四、五筆基本上以方筆為之,但依然讓人感到了其間有柔的東西在,顯得含蓄有韻致。“光”字最精彩的是最後一筆,以極柔之筆調作為單字結束,與前面行筆行成了明顯對比,完成了由緊到松的轉換,讓人感到氣息平和蘊藉。當然,此字還有很多其他的變式。不論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可為善學書者。

有之譏評趙字狀若算子,這是一種不懂書法的說法。亦有人謂趙字一味復古,少創造,這樣講都是不足取的。再需強調的一點是,趙孟頫日書萬字這句話要時刻牢記,不下此功夫,何談精能,何談書之境界,是習書人最緊要處。

趙孟頫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自不待言。其他如:“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稱得上是度人金針。我們縱覽趙孟頫留下的書跡,應該會從中得到諸多有益的啟示吧。

趙孟頫日書萬字,難怪寫出《赤壁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