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5G技術研發中,聯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企業的貢獻有哪些?

這個名字很好很棒很好聽


聯想不說了,一個投票給高通的企業。讓很多中國人失望了。中國企業對5G技術研發貢獻最大的當屬華為。

華為5G研究始於2009年,當時華為在挪威奧斯陸佈局第一個4G LTE網絡,從那時起,華為關於5G標準的研究就開始了。5G標準階段的研究預算是6億美元,這個錢到現在還沒有花完。”12月5日,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華為自2016年專門設立5G產品線,並於2017年投入40億元(人民幣,下同)用於5G產品研發,“這個錢今年是不夠花的,因為華為5G產品研發是涵蓋無線網、承載網、核心網、芯片、終端的端到端的研發,在投入上要比5G標準研究更多。現在我們正在做明年的預算,2018年5G產品研發投入規模肯定大於2017年,至少會達到50億元。” 12月3日,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憑藉端到端的實力,獲得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頒發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在大會上宣佈,“華為將於2018年推出面向規模商用的全套5G網絡設備解決方案,支持全球電信運營商部署5G網絡。同時,華為也將於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並同步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徐直軍的發言,無疑於吹響了華為5G從標準研究、預商用研發進入商用研發的號角。 楊超斌透露,在3GPP 5G R15第一個版本的國際標準中,“華為與全球組織合作,共同定義了標準。其中,Polar(極化碼)、LDPC(低密度奇偶校檢碼)、F-OFDM(正交頻分複用)、Massive MIMO-Type 2(大規模陣列天線)、3D Beamforming(3D波束賦形)、SoftAI統一空口架構(俗稱“軟空口”)、UCNC、Grant Free(免調度)、端到端切片等核心5G原創技術,都來自於華為。 那麼,在3GPP 5G R15第一個版本標準中,華為5G原創技術到底佔了多少比重?楊超斌在回答《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華為“知識產權部門還在做統計,因為要知道比重的話,前提是瞭解別人的貢獻有多少,所以現在還沒有具體數字”。業內有一種說法是,在給3GPP的有關5G的提案中,中國通信企業集體貢獻的提案佔到全部提案的40%。 3GPP 5G R15第一個版本的標準是面向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NSA(非獨立組網)核心標準,該版本凍結後,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將開始建設一些5G預商用試驗網,為最終的5G商用做準備。在此之後,3GPP將會於2018年6月繼續完成面向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SA(獨立組網)標準,最終將於2019年底完成面向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大規模物聯網)、URLLC(低時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場景所有需求的完整版的5G R16國際標準的制定。 據瞭解,華為目前已經在全球數十個重要城市,與主流電信運營商一起開啟5G預商用試驗網建設,其中包括與中國運營商在北京和上海、與英國電信在倫敦、與德國電信在柏林、與日本NTT DOCOMO在東京、與韓國LG U+在首爾的5G預商用試驗網建設。“目前,歐洲部分運營商已經向華為下訂單,要求明年交付5G設備。”楊超斌透露,華為還有望與加拿大等國家的電信運營商合作,進一步擴大在5G預商用試驗網方面的合作。



小滷蛋七號


在國內對5G投入研發的也只有華為、聯通等通訊公司,而像聯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是沒有參與研發的。所以這些企業是沒有直接貢獻的。

雖然說沒有參與研發,但是間接的貢獻還是有的。聯想為什麼會投票高通?現在看來,還是想拿到當時蛟龍855芯片的首發,說白了就是受到高通的利誘而拋棄了國家的利益。但是,高通既然都找到聯想了,估計高通也用同樣的手段對和其合作更加密切的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但是小米、OPPO依然把票投給了華為。能說他們沒做貢獻嗎?


但是對於聯想投票高通,這個應該是反向貢獻吧?對於聯想的做法,我在這裡就不做多評價了,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我只想說,想要在中國立足,想要得到國家的扶持,首先要愛國,只有先維護國家的利益,國家才會反過來維護你的利益!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聯想站隊高通一事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對於小米和OPPO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通信上的專利。但是聯想有,而且不少。

還記得嗎?2014年到2015年,國內手機裡最大手筆,就是聯想收購了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世界上第一款手機發明者。

旗下通訊專利超過2000件。

甚至WIFI上也有不少專利。

可想而知聯想具備了多少技術。


如歌科技數碼



目前關於5G技術存在的一個決定方向性的障礙是5G技術操作性開放標準的標準化制定,因為這個對於電信行業非常重要,但是還沒有任何電信公司或標準訂定組織正式制定5G通訊標準。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讓我想到最近比較火的關於聯想沒有投票給華為的問題上,最近熱傳的這個,我們說的聯想沒有支持華為的5G標準其實是早在2016年的時候的事情了,當時3GPP在投票確定數據編碼(分為長碼和短碼)的時候聯想所支持的是數據編碼無論是長碼還是短碼都採用高通的LDPC碼,而反對華為的短碼Polar方案,不過最後在這次會議上(86次會議)最終只確定了長碼用LDPC方案,關於短碼方案,是遭到華為和一些歐洲廠商的反對,並沒有確定下來,所以留在了87次會議表決,因此第87次會議主要就是數據信道短碼的表決,在這次會議上華為公司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勝出戰勝了高通的LDPC碼,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但是現在來看,事件不知為什麼目前的版本偏離些了事實。




至於題主的問題,目前在5G技術上的研究, 國內的領頭者是華為和中興,華為早在2009年就已經展開了相關技術的早期研究,只是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5G雛形,但陸陸續續投入超過6億的技術研發資本(從前一段的華為退出開拓美國市場和5G技術的研究上來看,任老大的憂患意識可見一斑)。而中興通訊在國內的5G商用的推廣與華為相比也不遑多讓,中興主導了5G NR物理層關鍵技術NOMA的立項,並作為第一牽頭人主導NOMA標準核心項目的研究工作,而中興通訊的5G低頻AAU是目前業界最小也是最輕的5G低頻產品,滿足目前第一階段商用部署的多樣場景化和市場需求量,只是最近因為美國的打擊可能無暇顧及某些方面,但是作為能夠推動未來萬億市場的5G網絡的研發,中興依舊存在優勢。 而題主所說的,至於聯想、小米和OV廠商是否也對5G網絡的佈局有什麼貢獻,就個人瞭解的情況而言,目前國內的定義的關於5G技術的正式商用都規劃到2019年之後正式商用的,但是其實2018年也就是今年就已經著手佈局支持5G網絡的手機市場了,這其中知道的就包括華為、中興、小米和OPPO,這些廠家其實都是參與到3GPP第87次會議表決中去的,只是當時的定位更多的像是一個掌握部分資源的技術人員,而華為和中興則是這個技術團隊的領導者和規則的制定者,所以可能顯得國內的一些廠商沒有什麼貢獻一樣,但是並非這樣,


就拿小米來說,目前小米的生態佈局已經從手機延伸到生活、健康、運動等領取中來,並不斷擴大著自己的物聯網布局,實現自己的小米生態。實現這些就要依靠著強大的物聯網,而實現物聯網的基礎也就是5G網絡所支持的“萬物互聯”。目前小米能夠利用目前自己初步建立起來的小米生態進行5G技術試驗,並不斷改進,提供技術支持和依據,這就是小米的貢獻,只是不像華為那樣能夠在規則制定上有發言權而已。 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小米所參與只是其中的5G研發中的的某一項,或者一項中的某個環節。而且小米的野心也是不小,面前擺著一個利潤在億萬級的大蛋糕,沒有理由不去分一杯羹,而作為前期的項目參與者,所能掌握的更多技術將會是未來奠定小米生態的基礎,這些內容我們普通人能想到,雷老闆對此肯定也是清清楚楚的,只是目前前期的投入過於龐大,對於小米目前的生態鏈條來說,因為維持在低利潤水平上,所以沒辦法像華為一樣大資金投入研發。換句話說,華為和中興作為國內的5G領域的領頭羊,制定框架,小米等一眾廠商則是框架內進行填充某片區域的空白和改進並在這個過程中掌握部分核心技術,為自己的未來市場做鋪墊,這些就是他們的貢獻,當然可能還有部分隱藏的東西,這就不得而知了。

目前按照規劃,5G技術會在2020年規模化鋪設,而作為國內的知名手機通訊技術廠商,參與到其中不僅是響應國家的技術鼓勵,也是為未來打開這個萬億級市場敲門磚,現在的競爭更趨向於知識和專利的競爭,也就是說“明爭”我們是看不到的,暗地裡的較量才是拼殺的厲害,但是這個競爭目前來看是良性的,就像戰國的百家爭鳴。總的來說,國內的廠商無論貢獻什麼,他們都是在實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當然中間順便把錢也賺到了。


雞蛋科技客


2017年全球研發投入前列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