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此二人为雍正披肝沥胆,可乾隆上台后却受尽凌辱,几乎身败名裂

雍正皇帝一生有五位始终宠信的朝臣,即怡亲王允祥、张廷玉、鄂尔泰、李卫、田文镜。其中允祥是自家兄弟贵为亲王,李卫、田文镜又是封疆大吏属地方官,因此只有张廷玉和鄂尔泰堪称雍正帝的股肱之臣。

此二人为雍正披肝沥胆,可乾隆上台后却受尽凌辱,几乎身败名裂

这二人在雍正一朝都有辉煌的业绩,且忠君勤勉,劳苦功高。然而他们二人在晚年却卷入了党争,连续遭到乾隆帝的打击,若不是雍正帝生前留有遗诏,他们将注定被乾隆打翻在地,晚节不保。

和张廷玉有所不同的是,鄂尔泰是满人且长年在外任总督,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时才被调入京城,任军机处领班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此时他的头衔在张廷玉之上。原本,张廷玉与鄂尔泰并无嫌隙,可到了京城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就渐渐产生了矛盾。

尽管他们二人势力不相上下,但性格差异很大。张廷玉自恃资历老、功名高,对鄂尔泰“平地起高楼”的升官方式很不以为然;鄂尔泰脾气倔强,性情傲慢,行事张扬,对张廷玉也有几分不敬。

此二人为雍正披肝沥胆,可乾隆上台后却受尽凌辱,几乎身败名裂

身为中枢要臣,张廷玉和鄂尔泰共事有年,却一直是面和心不和。两人常常一整天也说不了一句话,鄂尔泰一旦犯有过失,张廷玉便横加讥讽,令鄂尔泰无地自容。据记载,一年夏天,鄂尔泰入朝办公,一进门就摘下帽子,自言自语道:“天气真热,这帽子放在哪里呢?”

张廷玉听见后故意奚落道:“我看,还是乖乖地把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吧。”原来,清代官员受到处置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摘帽,张廷玉此举是暗示鄂尔泰不要“乌纱帽”了。鄂尔泰又气又羞,竟为这句话郁闷了好几天。

尽管他们二人存在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满、汉大臣的对立,但在雍正严厉打击朋党的高压政策下,终雍正一朝,张廷玉和鄂尔泰的矛盾虽然公开化,但都还在可控的程度,未能形成党争。不过他们之间的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给后来即位的乾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二人为雍正披肝沥胆,可乾隆上台后却受尽凌辱,几乎身败名裂

雍正十三年(1735年),鄂尔泰因为在贵州改土归流一事上处置不当,被削去伯爵。这件事触发了党争,张廷玉一党中的核心人物张照企图陷害鄂尔泰,结果时机不巧,正好赶上雍正帝于当年去世。

乾隆即位后,张、鄂两党继续争斗,在平定苗疆一事上,张照因误传圣意惹怒乾隆,遭到严惩。鄂尔泰一党趁机落井下石,欲置张照于死地。乾隆觉得苗头不对,采取了平衡策略,后来宽赦了张照。

乾隆六年(1741年),鄂尔泰的门生、左副都御史仲永檀揭发张廷玉党羽收受贿赂,又暗指密奏被泄露一事是张廷玉授意所为。这番蓄意捏造引起乾隆帝震怒,乾隆下令将仲永檀囚禁至死,又对鄂尔泰进行了严厉警告。

此二人为雍正披肝沥胆,可乾隆上台后却受尽凌辱,几乎身败名裂

此后,乾隆帝不断打击鄂尔泰一党,数次“严旨申斥”,但是慑于雍正帝保全老臣的遗命,乾隆不便采取实际的打击行动,但鄂尔泰地位、名声大大受损,并于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可以说,鄂尔泰是幸运的,他死的很是时候,假如在晚上个几年,结局必定更惨。鄂尔泰死后,照雍正遗诏所示,配享太庙,谥“文端”。

鄂尔泰死后,张廷玉的日子也不好过,乾隆帝任命年轻的讷亲为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成为了新的打击目标。可是,张廷玉一生为人谨慎,性格沉稳,乾隆对他的态度有别于鄂尔泰,甚至在很多公开场合还称赞张廷玉谦卑有度。

张廷玉不嗜权、不爱财,唯独输在了“爱名”上。为了确保自己死后能配享太庙,他曾提示乾隆要遵照雍正的遗诏,不可偏废。这让乾隆很不舒服,在其后的几年,乾隆屡次奚落嘲讽张廷玉,甚至在他退休后还派人抄了他的家。

此二人为雍正披肝沥胆,可乾隆上台后却受尽凌辱,几乎身败名裂

所幸张廷玉并无劣迹,也不曾对乾隆帝有怨言,这才在老家安稳地度过了晚年,以83岁的高龄辞世,得以善终,也配享太庙,谥号“文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