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海菜腔明亮,烟盒舞蹁跹 石屏:歌舞有情 百年传承

在石屏,彝族人有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在石屏,湖光浓似海,山云映水间,萋萋木栈道,荷叶香浮现,海菜腔明亮,烟盒舞蹁跹;在石屏,远离城市的纷扰与喧嚣,享受最新鲜的空气,感受最淳朴的民风,认识最好客的村民,欣赏最原生态的歌舞。

歌舞有情
石屏县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同时也是彝族花腰歌舞、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

花腰歌舞

在石屏北部山区,彝族分为两个支系:花腰(尼苏人)和三道红。花腰,是云南彝族的一支系又称尼苏人,花腰并不是这一彝族支系的自称,是他称。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她们被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而花腰歌舞,就是这一支系自己独创的歌曲和舞蹈。

海菜腔

海菜腔,发源于湖畔罗色湾等彝族村寨,因湖中的一种名叫“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它是石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是石屏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历史久远且广为流传。

烟盒舞

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滇南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开远、通海、元江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或木制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

百年传承

花腰歌舞、烟盒舞、海菜腔是

石屏县传统的歌舞表演

而传习所作为传统技艺传播的平台

在向人们展示花腰歌舞、烟盒舞的同时

也将这些传统表演延续下来

海菜腔明亮,烟盒舞蹁跹 石屏:歌舞有情 百年传承

李怀福李怀秀非遗传习所

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是保护传承,宣传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等优秀民族民间歌舞文化的公益性群众组织,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位“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李怀秀、李怀福领衔创办,联合国家级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石屏县文化馆、石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负责传承工作的策划、组织和实践。

海菜腔明亮,烟盒舞蹁跹 石屏:歌舞有情 百年传承

李怀福李怀秀非遗传习所作为花腰歌舞、烟盒舞、四弦等传统技艺展示的平台,更是传播的重要渠道。目前,石屏共有2所非遗传习所,主要展示和传授的传统音乐歌舞为“海菜腔”“四弦弹跳”“唱三拍”“花腰歌舞”等。

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

我们每个石屏儿女都应该

参与其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承的路还很长

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在继承传统歌舞表演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发展创新出

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作品

做到承上启下,传承创新

让我们的民族文化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点点印记。

来源丨魅力石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