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軍裝照

1960年1月,曾任鞍山軍分區副政委的老紅軍餘新元,把鞍鋼青年雷鋒送上運兵的專列。1977年1月,還是在鞍山火車站,餘新元把鞍鋼子弟郭明義送到部隊。

餘新元當時不曾想到,這兩個年輕人,先後成長為感動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只是堅信:是棵好苗子,就要種到肥沃的土壤裡成才;是塊好材料,就要放到軍隊的熔爐裡鍛造。

從退伍老兵到當代雷鋒,當我們試圖解析老兵郭明義的精神密鑰,不能不回到雷鋒這個原點,不能不回到部隊這個座標。

一粒種子:我的雷鋒我的夢

老兵郭明義的“新聞”一直不斷:2016年12月1日,郭明義愛心團隊資助撫順六中貧困中學;11月24日,錦州市6歲植物人女孩甦醒,郭明義前往醫院看望並捐款;10月8日,烏魯木齊市興惠社區開展學習郭明義爭做時代先鋒活動……郭明義還在學雷鋒,人們還在學郭明義。雷鋒與郭明義,兩個名字總是相連的人,淵源究竟何在?

“小時候,我就崇拜雷鋒。為啥?雷鋒當兵前,就在我們鞍鋼工作,身邊的偶像嘛!那時候,全國上下人人都學雷鋒。你到外面一說是鞍鋼的,別人都高看你一眼。”記者還清楚地記得,2010年採訪郭明義時,他的這段開場白。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在露天採場指揮推土機工作

或許因為父親是一名礦工、生長在鞍鋼的緣故,“雷鋒”成了埋在郭明義心裡的一顆種子。他小學四年級就學雷鋒學得有模有樣,每天天不亮起床,提前到學校給同學生爐子。到了初三,他跟父親說:我想當兵!父親問他,為啥想當兵?郭明義說:雷鋒就是到部隊才成為雷鋒的,當兵有出息!

1977年1月,郭明義如願走進軍營。因為表現不錯,他被挑選到師汽車隊參加駕駛員培訓,原本高高興興去報到,卻沒想到被安排到炊事班。他開始很失望,後來想通了:這活總得有人幹,他不幹別人也得幹,雷鋒當年能哪裡需要哪裡去,他就不行嗎?於是,郭明義每天提前一個多小時起床,跑到小河溝鑿冰窟窿挑水,回來給戰友們熬玉米 子粥。每天一忙完,他就捧著汽車專業書看,晚上又躲在被窩裡打手電看,把理論背得滾瓜爛熟,憑記憶就能把汽車電路圖畫下來。第二年參加培訓,他獲得理論和實際操作雙項第一。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和戰友們在一起

“咱是從鞍鋼來的,不能給雷鋒丟臉。”崇拜雷鋒的樸實原動力和“來自鞍鋼”的樸素榮譽感,讓郭明義心中這粒“學習雷鋒”的種子,在從軍後開始真正生根發芽。

一片熱土:好樣的部隊好樣的兵

“部隊出了郭明義這樣的好兵,我們一點也不驚訝。”郭明義老部隊原政工科長劉振華曾自豪地說。

郭明義入伍所在部隊,前身是粟裕將軍的警衛營。“永遠是人民的子弟兵”——退伍35年了,郭明義還清晰記得粟裕將軍給團隊的題詞。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這支鋼鐵部隊一直心繫群眾、英模輩出,先後湧現過“愛民模範”金遺華、“人民的好兒子”劉英俊等一批聞名全國的先進典型。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和戰友的合影

郭明義至今記得自己的入伍第一課——參觀連史館,和戰友們在鮮紅的“鋼鐵英雄連”連旗前宣誓。如今,這面連旗已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他說,連隊的老兵們只要去北京,有時間都會去看一眼。

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累積起來相當於幾年的工作量;20年獻血6萬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先後捐款20多萬,資助30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家裡卻一貧如洗……有人不理解郭明義工作為什麼那麼拼命、幫人為什麼那麼無私。郭明義卻說:“我們當年在部隊,人人都這樣,幹啥都比著幹,連隊點名、班裡開會,誰要是被表揚了,渾身都有勁!”“那些年,部隊學雷鋒氛圍特別濃,大家你追我趕,都想當學雷鋒標兵,我更想當!”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和戰友的合影

1979年雲南發生地震,聽到消息,郭明義將積攢的100多元津貼寄往災區。當時,他每個月的津貼只有六七元錢。戰友左玉春回憶,直到雲南有關部門發來感謝信,連隊才知道他捐款的事。

鞍鋼齊大山選礦廠經警王爾忠和郭明義是初中同學,當兵後又在一個營,他對記者說:部隊駐地的冬天異常寒冷,為了讓戰友們起床後用上熱水,郭明義總是一早就外出挑水,天寒路滑,灑在他身上的水很快就結了冰,他不叫一聲苦,挑滿水缸後又忙著砍柴、生爐子、燒水。王爾忠說,當兵5年,郭明義做過的好事數不清。被師後勤部評選為“學雷鋒標兵”的那天晚上,郭明義躺在床上睡不著。他對記者說,後來獲得過許多榮譽,但他始終忘不了那天的興奮。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和戰友的合影

一本1973年版的《雷鋒的故事》,是郭明義退伍返鄉時的一件重要行李,他珍藏至今。每每看到這本書,他就會想起離隊時連長說的那句話:“小郭啊,你在部隊是學雷鋒標兵,回到地方後,可不能給部隊丟臉,要沿著雷鋒的路走下去……”

的確,郭明義從部隊帶走的,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條人生的路。

一樹參天:愛心的團隊愛心的國

郭明義學雷鋒出名了。他對記者說,他不曾為這個“名”有什麼感覺,卻為越來越多的人在他的感召下,願意和他一起做好事而感到由衷的幸福。

最初,他想號召其他工友一起捐獻造血幹細胞,發動的“利器”之一竟是搓澡。在礦上的浴池,他給下班的工友搓一次澡,就普及一次造血幹細胞的知識,最多一次兩小時搓了20個人。人心換人心,後來工友一見他要上來搓澡,就心疼地撂下話:“老郭,甭搓了,沒折扣,捐!”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正在捐獻血小板

後來,也有意外的收穫。例如他平時一有空就去單位旁的門球館幫著幹活。幹了4年後,常在館裡活動的4位老大爺主動找到他:你這個娃仁義,聽說你搞了個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倡議,我們也參加吧!

德不孤,必有鄰。2009年7月,郭明義所在的礦業公司召開“向郭明義同志學習”動員大會,會上第一次打出以郭明義名字命名的“郭明義愛心團隊”旗幟。自此,郭明義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學雷鋒、獻愛心,終於有了隊伍、建了組織。

7年多,這個團隊很快從最初3000餘名志願者發展到總數超過170萬人,已在全國有700多支分隊,累計開展志願服務的時間達4500萬小時。

作為雷鋒的鐵桿粉絲,老兵郭明義這樣“追星”

郭明義和他資助的25個孩子合影

遭遇過許多的冷嘲熱諷,被人稱作“郭大傻”,但郭明義說:“這有啥?咱做好事啥也不圖,就沒什麼能傷得著咱。”

無私所以無畏。郭明義不僅有了團隊,而且與時俱進,給自己插上了網絡的翅膀。2011年3月25日,他註冊開通微博,如今已發展成擁有2114萬粉絲的網絡大V。在許多次緊急救援中,微博都發揮了很大作用。2014年4月,郭明義又註冊開通微信公眾號,定期發佈愛心團隊工作及公益活動信息。郭明義開心地對記者說:“以前發展愛心團隊成員需要面對面動員,可如今,只要輕觸手機屏幕就能感召無數愛心人士,感覺像長出了‘三頭六臂’。”

大愛所以無疆。2014年3月4日,習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勉勵:“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希望你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本文原載於解放軍報《老兵天地》專版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