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唐山大话第六期:墨子,无畏担当真圣人(文字版)


唐山大话第六期:墨子,无畏担当真圣人(文字版)

按照约定,咱们今天把墨子的最后一期讲完,最后,我们就来说说墨子的学说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和孔子的儒家学派是当时的两大“显学”,啥意思呢?就是说一方面,这两家的学说在当时的政界和学术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呢,是说这两家各自所持的观点又是针锋相对的。我们说墨子,是作为小生产者成长起来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带有很浓重的本阶级特色,他总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及其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重视劳动人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墨子》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叫: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意思就是说,我们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否则就会毁灭。大家看,这和《国际歌》的歌词简直是不谋而合啊。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啥啊,我们在第一期的时候说,墨子虽出身贫寒,但他勤奋聪慧,要求进步,最高曾做到过宋国的大夫,直到做到这样的高位,他仍是不忘自己劳动人民的本色,坚持深入生产一线与大家共同劳动,并把先进的生产工具教会大家使用。

我们接着说,墨家的这种重视劳动的思想和儒家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大相径庭的,他们很排斥社会实践,包括孔子在内,不仅他自己不实践,而且啊,《论语》里边有一则樊迟问稼的故事,说孔子有个弟子叫樊迟,有一天他向孔子请教说:老师,这庄稼怎么种啊?孔子当时就撂脸了,很不高兴地说:你问这干啥啊?我不会。然后樊迟就走了,有一天他就又去了,这人也是不长记性,又问:老师,那菜咋儿种啊?这回孔子直接急眼了,把樊迟骂跑了,然后背后跟其他人说,说樊迟真是个小人,我教他那好东西他不学,他非得学农民种地,吃饱了撑的?我感觉我要是樊迟啊,非得怼他一句“劳动者是最美的人”!墨子之所以当了儒家学派的叛徒,我认为这个叛徒当得值。

最后啊,我们就得说说墨子的政治观点了,大家都知道,就是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大家不分你我,爱人如己,反对厚此薄彼,损人利己;后来,他把这种思想推广到国与国之间,就是非攻,主张和平共处,反对发动侵略战争;在人才选拔上,墨子主张尚同尚贤,尚同是说老百姓与国君要上下一心,团结进取,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尚贤就是要选举德才兼备的人来当官,甚至国君不贤,人们都可以去弹劾他,大家看,这就具有了一定的民主政治色彩;此外,在丧葬制度上,墨子反对厚葬,他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我们可以看出,这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王国,可以说是一个乌托邦,但是,理想终归是理想,墨子的这些政治主张,最终都没能完美的实现。我们看,这套以兼爱为中心的社会政治设想,是当时处于上升期的庶民意识的集中反映,但是呢,墨子把实现这种设想的途径诉诸于各国的王侯将相,希望他们自上而下进行改革,而没有依靠劳动人民进行自下而上的斗争,结果就是既不能打动那些贵族势力,也挽救不了劳动人民。而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就不一样了,他们极力宣扬等级制度,严格划分阶级属性,他们想要达到的一种局面就是阶级固化,简单点说,就是当皇帝的总当皇帝,老子、儿子、孙子,世世代代都是皇帝;当大臣的呢,总当大臣,你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计名利,是世代尽忠;当农民的呢,你就老老实实的下地干活就中咧,老大种地,老二放牛,老三砍柴,老四摇煤球,一家老小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啊,别的事就别琢磨了,能够解决温饱就是最幸福的了。所以,如果把那时候的生存法则分为三类,第一类教人怎么当皇帝,这叫帝王之术,第二类教你怎么做人,我认为就是墨子的兼爱非攻,能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想状态,第三类就是儒家学派,他教你怎么当......

最后,我想说的是,墨子的这些主张虽然没能完美实现,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伟大,他一直是我最崇拜的春秋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