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后,原来的西汉皇族近支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云焕11223852


随着新莽政权的覆灭,顿时天下大乱。刘秀在哥哥刘縯无辜被害后,忍辱负重,后来经过多人帮他疏通关系,被更始帝任命为大司马,代表更始政权出镇河北。当刘秀踏上了河北的土地后,顿时感觉鱼入大海,龙出生天,是时候真正展现自己的实力了。

当时河北有个叫王郎的算命相士,他看到天下大乱后,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刘子舆的名字,在西汉宗室刘林和河北大豪族李育的支持下,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以汉为国号。与刘秀分庭抗礼。


出现这种给自己祖宗戴绿帽子的劲敌,刘秀当然是要把他往死里打的。正当刘秀快把王郎打死的时候,对面派来了求和的使者,希望刘秀能放了他们一马。刘秀呵呵一笑,说道:就算汉成帝这个根正苗红的大汉皇帝从棺材里蹦出来了,这天下我都不能再让给他了!还何况是你王郎这么一个江湖骗子?于是乎,王郎被刘秀灭了,河北归于一统。

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后汉书》

从刘秀对王郎使者的这番话就可以看出,在刘秀眼里,别说不是刘姓诸侯了,哪怕是西汉的近支皇族,甚至就是西汉皇帝本人来了,他都不会把这些远房亲戚当回事!争天下靠的是硬实力,兵强马壮者为之天子,其余都是扯蛋。

灭了王郎这个劲敌不久后,刘秀在河北当地豪门大族的支持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性,刘秀以汉为国号。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王莽死后,各地的割据势力甭管是姓刘还是不姓刘,都要捧出一个姓刘姓的出来撑台面

。以汉为国号的割据势力有好几个,刘秀也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当时西汉的那些近支皇族,一方面是跟刘秀争天下的敌人;另一方面又是刘秀要极力拉拢的对象。比如西末代长沙王刘舜的儿子刘兴,他就是刘秀要拉拢的对象。

刘秀当时在河北,刘兴则远在湖南,两边隔得老远。刘秀封他为长沙王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亲戚关系,而是要拉拢他的势力为自己所用。(按辈分,刘兴是刘秀的曾孙辈,跟汉和帝是同辈,亲戚关系远的不能再远了。)


像刘兴这样的西汉近支皇族的直系后裔,只要没有跟刘秀争天下,刘秀都是承认的。王莽窜汉的时候,这些前朝王爷全部被废为平民。刘秀给他们一个王爵,他们那还敢要什么自行车呢?

除了刘兴之外,西汉时期的王爷后裔,刘秀基本上都给他们恢复了爵位。目的还是上面所说的,要尽量争取刘姓宗室的支持,为他统一天下减少阻力。但是在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重新统一天下后,他对刘姓近支皇族的态度就转变了。

建武十三年,刘秀下旨:所有的西汉近支诸侯王一律降一级。当然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刘秀自己的近亲诸侯王也要降一等。只不过,刘秀的儿子们又全部恢复了王爵,而西汉的刘姓近支皇族就呵呵了。比如前面提到的长沙王刘兴,他就从王爵降为候爵,长沙国也被去藩,变成了长沙郡;再比如真定王刘杨的儿子刘得,他也从王爵降成了侯爵。


刘秀这么干,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两汉的王爵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裂土封王,每一个王爷都有自己的王国武装力量。刘秀登基的时候为了争取宗室的支持,他是迫于无奈才封的王。那些前朝的近支皇族跟他有什么亲戚关系?亲都不亲的一群人,谁能保证这些王爷们在日后会不会反叛?毕竟刘秀都可以当皇帝,别人就不行了吗?

而降为侯爵就不同了,侯爵只有食邑,没有武装力量。刘秀这些远房亲戚降为侯爵,生活品质上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降低,依然是锦衣玉食。只是他们的政治地位降低了。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皇帝的儿子才能封王。现在不是汉成帝的时代了,坐在龙椅上的是刘秀。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家是最无情的

又过了几年,刘秀又采用了张纯的建议,则更加的彰显了皇家的无情。

当时张纯对刘秀说,皇上您应该以小宗入继大宗,认汉宣帝当爷爷,汉元帝为父亲

。把您自己的直系祖宗则成皇考。每年祭祀祖先时,由刘秀亲自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汉成帝以下三位皇帝交给官员祭祀;至于您自己的直系祖宗则交给地方官祭祀。以彰显本朝和前朝在法统上的正统性!

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后汉书·张纯传》

刘秀最后采纳了张纯的建议,拿到朝会上群议时也得到了群臣的支持。于是刘秀就这么把自己的亲祖宗给丢掉了,拜了汉宣帝和汉元帝为自己法统上的祖宗。



这里额外再插一段,讲一下西汉皇帝和刘秀直系祖先的辈分关系。汉成帝是西汉倒数四个皇帝,他之后还有汉哀帝、汉平帝、孺子婴三任皇帝。从年纪来看,他比刘秀大四十六岁,但是如果从辈分上论,汉成帝和刘秀是平辈。具体的辈分关系如下:

汉武帝刘彻——长沙定王刘发

戾太子刘据——舂陵节侯刘买

史皇孙刘进——郁林太守刘外

汉宣帝刘洵——巨鹿都尉刘回

汉元帝刘奭——南顿县令刘钦

汉成帝刘骜——汉光武帝刘秀

总体来说,在王莽灭亡西汉的时候,虽然没有大规模地诛杀西汉宗室,但西汉宗室几乎都被降为平民老百姓。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后,对宗室的待遇有所改观。只不过后来又全部给降级了。不过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曾今的旁支变成了正宗,而正宗现在变成了旁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过还是要强调,刘秀只是把西汉近支宗室的爵位给降低了,但并没有不认这些人的宗室身份。比如东汉末年的刘备、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等人,他们都不是刘秀的直系后裔。而是汉景帝其他儿子的后代,跟东汉皇室是八竿子都不着的亲戚关系。但是刘焉当过管理宗室的宗正,刘备则打着皇叔的旗号到处骗吃骗喝骗地盘

。说到底,还是刘秀没有赶尽杀绝,给了他们这些远房亲戚一个利用宗室身份谋取利益的机会。

所以刘秀在历代皇帝中还是比较仁慈的一位圣君了。尽管他在事后翻脸不认人,但要是以皇家的道德标准来看他,刘秀绝对是一个圣母心爆棚的道德标兵了!


Mer86


西汉由于推行郡国制,加上武帝的推恩令,宗室皇族越来越多,血缘越来越分散,所以皇族关系很复杂。

但要论最近的话,无非是指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的那一代,但刘衎继位时,年仅9岁,由王莽一人掌管大权,而在他十四岁时就突然去世了,《资治通鉴》中说是被王莽毒死。死的太早,他压根没有后代。

而王莽扶持的西汉最后一个皇太子汉孺子刘婴四岁被囚,整天不见天日,不能与人交往,完全不懂世事,如同个傻子一样,在二十岁时被更始帝部下李松所杀,也没有有后代的记载,毕竟虽有妻子,但他只是个“孩子”,而且即使有估计也被李松一并杀死了。


西汉末年,皇帝多年幼,直系后代很少,直系的王莽、更始帝一般清除了,毕竟有威胁,剩下的逃出王莽之手的也多迁移他地,隐姓埋名了。而绝大多数皇族则是直接被王莽废了身份和待遇,成为了普通老百姓。

而到了王莽死后,突然兴起的的西汉皇族除了刘秀和他哥哥刘縯,也就是刘玄、刘盆子、刘杨。

刘玄

刘玄即更始帝,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刘秀族兄。曾在刘秀兄弟帮助下入主长安,称帝。后猜忌刘秀兄弟,并杀了其兄刘縯。后来在赤眉军和刘秀夹击之下,被迫投降,为赤眉军所杀。刘秀将其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即汉文帝之陵旁。

刘盆子

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于乱世中被赤眉军拥立为皇帝,即汉建世帝。赤眉军兵败后投降刘秀,刘秀厚赐刘盆子,任命刘盆子为郎中。在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时,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使其一生衣食无忧,颐养天年。

刘杨

汉景帝七代孙,是刘秀皇后郭圣通的舅舅。西还没灭亡时继承了父亲真定王之位,王莽篡汉后被废。但刘杨仍势力强盛,有十数万之众。刘秀后来为平定河北,为得到其支持,与其联姻,取了他的外甥女郭圣通。刘秀能有后来,他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此人在刘秀称帝后却自恃功劳,密谋造反,被刘秀先下手所杀。但刘秀怜悯没有行动就被诛杀,并没有株连后代,他的儿子刘得仍然世袭真定王王位。

对于皇族刘秀应该做的算是仁慈的了。对于其他的西汉宗室刘秀大多也是安抚政策,他对能找的到的西汉宗室都有很好的安排,即使人死了,也会给他们儿孙一些封赠。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曾记载刘秀下过诏:“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综上可以看出刘秀对西汉皇室还是不错的。但好归好,西汉近支的地位可比不上以前的了。毕竟如今皇帝是刘秀,他自己是西汉旁系,也肯定更器重自己旁系这边。


夏目历史君


总体来说,在王莽灭亡西汉的时候,虽然没有大规模地诛杀西汉宗室,但西汉宗室几乎都被降为平民老百姓。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后,对宗室的待遇有所改观,但这远远不如在西汉时期风光,毕竟曾今的旁支变成了正宗,而正宗现在变成了旁支,不可同日而语。

刘秀出自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这一脉,因汉朝推行推恩令,爵位会递减,所以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这一代的时候,只能做县令这样的小官了。所以刘秀家族属于典型的皇室旁支,地位可能也就比皇叔刘备高那么一点。但毕竟是皇室后代,有据可查,这种身份给了刘秀在天下大乱时起事以很大的政治资本。

王莽篡汉之后数年,天下诸侯即群起而攻之,皇室宗亲的远近分支,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这其中主要的几股势力是:刘秀刘縯兄弟推上帝位的更始帝刘玄和被赤眉军推上帝位的皇室近支刘盆子,以及各地方诸侯和起义武装力量。经过数年征战,王莽被推翻,刘玄被杀,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刘盆子投降刘秀。刘秀算是厚道,对于西汉近支刘盆子还算宽厚,赏赐了许多土地和钱财,让其得以安养天年。

除了废帝刘盆子之外,还有一个人物的遭遇比较有代表性,此人就是真定王刘杨。刘杨及其后人的人生际遇,其实就是西汉宗亲在西汉末期到东汉初期的缩影。

王莽篡汉的时候将西汉宗室降为平民,属国在河北的刘杨也惨遭削爵。王莽末期,天下大乱,刘杨也携宗室余威招兵买马,企图逐鹿中原。刘杨自行恢复真定王的称号,佣兵十多万,成为一方诸侯。但当时在河北的土地上,王朗的势力更大,所以刘杨一度依附王朗。

恰在当时,刘秀为了自保和发展,向刘玄请命安抚河北。刘玄也是心怀鬼胎,巴不得他走,便答应了刘秀。刘秀在河北与王朗作战,王朗势大,刘秀便拉拢刘杨,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在获得了刘杨的支持之后,刘秀顺利剿灭了王朗。

在刘秀平定各势力的过程中,刘杨等宗室势力对刘秀的帮助很大,所以在这个时期,刘秀对于西汉宗室的态度就是,尽量拉拢和利用。

刘秀称帝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刘秀作为汉朝的宗室远支登上皇位,那么西汉皇室宗亲自然是嗤之以鼻,特别是像真定王刘杨这种手握重兵的人物,自然是不甘心的。刘杨密谋造反,想自己登上皇位,不料事情败露,刘杨被刘秀先行除掉。一是政权未稳,二是天下未定还需要宗室支持,刘秀并未将刘杨的势力完全消除,而是让刘杨的儿子刘得继承王位,继续为自己效力。

刘秀在称帝之后便将自己的发妻阴丽华接了过来,但是他并没有立后。刘杨被杀之后,刘秀还是立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后,此举也是为了安抚刘杨在河北的势力。

在刘秀平定了公孙述之后,天下方才大定。

刘秀在天下安定之后做了几件事,第一件事便是取消了刘得的真定王王位,降为临湘侯。此后又将所有西汉宗亲为王的人全部降为侯爵,东汉所有诸侯王自此全部出自刘秀家族一脉。第二件事是废除了郭圣通的后位,立自己的发妻阴丽华为皇后,这也让刘杨后代失去了重要的依靠。

刘秀虽然疏远了西汉宗亲,但是并没有赶尽杀绝,只要是老老实实听话的,就让他们享受一定的待遇,得以安养余生。

我们可以从刘盆子和刘杨的遭遇看出刘秀的深谋远虑,可以说他是踩着西汉宗亲的肩膀走上皇位的。不过刘秀也还算厚道,毕竟都是高祖的后代,比起那些自相残杀的皇族来讲,刘秀做的已经算不错的了。


围炉煮酒话春秋


建国200多年的西汉王朝要说皇族后裔也真不少,可惜由于汉武帝推恩令的实行,一代代传下去许多当初封王的后裔们都泯然众人矣,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个例子,他祖上是长沙定王,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只能当个县令,因此王莽代汉之时西汉近支的皇族后裔真的不多。

可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皇族近支也并没有都能活到东汉建国,一部分在新朝时期被王莽处死,一部分在新朝末年的动乱时代因为战乱没能逃过一劫,所以刘秀建立东汉以后真正的西汉皇族近支少之又少。


对于这些为数不多的近支皇族后裔,刘秀基本上给予了安抚有待的待遇,当然这些待遇也会随着时间和处境的不同会有变化,比如刘秀刚建立东汉时,为了安抚民心,为了获取西汉皇族后裔的支持,将新朝王莽时代被废的宗室都予以恢复,甚至封王。(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可等到东汉稳定了,对于当初迫于形势所封的王侯,刘秀又给撤销了。

但总得来说这些西汉皇族近支虽然不能享受西汉还未亡国时的各种特权和兵权,但刘秀基本上除了没给他们兵权,各种社会福利还是通通的给予满足的,什么住宅了,田产了,都可以享受。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西汉皇族先是失而复得的待遇,然后封王者又是得而又损的遭遇,总体而言损胜于失。还有就是建武刘秀、建世帝刘盆子和更始帝刘玄到底什么关系?有什么仇什么怨?称帝后的刘秀又怎么对待他们或其子呢?福垊为您揭秘!我们先从刘秀称帝封王的西汉皇族说起。



汉元始(西元、公元)27年1月25日周六,即建武二年十二月戊午(廿九),汉世祖刘秀下《复宗室列侯子孙诏》【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祖魂神)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列侯身废者,国如故)。若侯身已殁〔mo〕,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身死,若子孙见在,令继其先焉。)】



感觉最不像王莽的王莽,穿越成这样,不喝酒都能也是醉了

下划线,括号外引自《后汉书.光武本纪》,括号内或省略相同句子或为袁宏《后汉纪》四所载。大意就是宗室列侯让王莽废了,我可怜宗亲不能祀祖。让你们复国,若去世子孙承袭。这是恩爵,因同宗而设。当然没有亲爵恩宠,没有三王二恪那么荣耀。



汉元始(西元、公元)37年4月1日周一,即建武十三年二月丙辰(廿七)光武帝下诏:【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复)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南宋徐天麟《东汉会要.卷十七》



十年间断断续续封了137个侯,这侯基本都是乡侯、亭侯。复王的降侯,连降两级,连他叔刘良他侄刘章、刘兴都降一级。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同年二月初,建义大将军朱祐建议: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那为什么这四人,降为侯呢?因为不应经义,什么是不应经义呢?就是不符合经书义理。叔侄都降公了,更何况你们只是宗亲?福垊看来多少有点过河拆桥。



长沙王刘兴与刘秀同宗,不同的是刘兴是大宗,祖上一直是长沙王,而刘秀的高祖才是个舂陵侯。需要说明的是更始帝刘玄也曾被封为长沙王。



真定王刘得不仅与刘秀同宗还是亲戚。刘秀首任皇后郭圣通是刘得父亲刘杨的外甥女。刘杨和刘林曾投靠王朗,聚众十万。但与刘秀联姻,刘杨助他消灭王朗,封真定王。后来刘杨对帝王心动还没行动就被干掉了,其子刘得袭爵。

刘邵不是写《人物志》的那位而是刘尚的儿子。更始帝大封王时,很博爱,师承项羽,后启洪秀全。他也被封了。刘秀称帝,他继续为王,只到降为后。90年,汉章帝六子刘开为河间王。


勉强说来中山王里两位皇帝,其中一位是汉平帝刘衎。而且刘茂自号“厌新将军”起兵反新,后投靠刘秀。41年,刘秀次子刘辅为中山王。



那么刘茂是谁的儿子呢?跟光武又是什么关系呢?刘茂的大哥是式侯刘恭,二哥就是另外一位皇帝——建世帝刘盆子。刘盆子毕竟是城阳王的后代所以前面勉强,绕晕了吗?

刘玄三子寿光侯刘鲤,通过沛王(昔中山王)刘辅结交宾客,为父报仇而杀刘盆子他哥刘恭。



初,刘盆子已经沦为如同楚怀王的孙子还没成为小楚怀王一样的放牛娃。刘盆子是齐王刘肥的儿子赫赫有名的朱虚侯刘章,后因功封为城阳王的那支。刘盆子兵败投降刘秀,刘秀让他成为赵王刘良的郎中。并赐宅赐田,以荥阳官田奉养终身。后刘盆子双眼失明。




说起来刘盆子是汉平帝、汉哀帝的族侄,而刘秀、刘玄跟汉成帝同辈。是名副其实的刘皇叔,比刘备不知要多正宗多少了!而刘玄一开始被义军立为帝,史称更始帝。更始杀齐王(刘秀追封)刘縯(yan or yin)。齐王功最大,如同刘肥的儿子刘襄一样,却悲催。齐王不死,估计刘秀就是齐王,

刘縯是刘秀的升级,而刘秀被刘縯认为是代王刘喜(刘邦二哥)那样的人。



刘玄后在赤眉(刘盆子)与刘秀夹击下投降,被刘盆子部将所杀。有子三:刘求、刘歆、刘鲤,皆封侯。



西汉皇裔对刘秀称帝多多少少是出过力的,虽然不及云台二十八将,但血浓于水,刘秀对他们还算不错。虽然复而又损,但聊胜于无对不对?


福垊


刘秀出生于南阳豪强势力集团,他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状貌酷似汉高祖。拥有皇家血脉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资本。



王莽篡夺汉朝后,刘姓宗氏无不愤愤不平。伺机恢复汉朝荣光之心不灭。刘秀刘縯兄弟更是气愤莫名。散尽千万家产以结交江湖异能之士。绿林赤眉大起义爆发后,俩弟兄带着自己在舂林一带动员起来的七八千人,会同两只义军,打败王莽的几个前来镇压的将军。势力发展到了必须要有个坚强的核心来决策领导的当口,一些有见地的将军建议找个刘姓人来当皇帝,这样才名正言顺,扶义而行。效法项梁立楚怀王故事。由于刘縯兄弟强势而让新市兵和平林兵害怕。他们就找了个叫刘玄的来当皇帝公元二十三年,刘玄恢复汉朝旗号,改年号更始。绿林军成为汉军。



刘玄怕刘秀兄弟厉害的才华横溢,借口杀了刘縯。刘秀忍气吞声,忍辱屈行,获得刘玄放心。便让刘秀去收复黄河以北的地区。这些地方很快被荡平恢复秩序。更始三年,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称帝。国号建武元年,都洛阳,史称东汉。


樊崇的赤眉军找了个叫刘盆子的放牛娃来当皇帝。刘盆子,太山式人,城阳景王刘章后代。祖父刘宪,父亲刘荫嗣。王莽篡位后,沦为平民。刘盆子与西汉皇族血脉最亲,这倒不是假的。汉大臣诛吕氏,齐王刘襄,刘章,刘兴居率先发兵反吕氏。灭诸吕后,刘章封朱虚侯,刘盆子即为其后。

经过数年征战。樊祟的赤眉军投降。樊祟让刘盆子和丞相徐萱等三十余人裸身降于光武帝。光武得传国玺绶,七尺宝剑,玉壁各一。降兵将领皆不杀。赐食。光武帝可怜刘盆子等同宗,赏赐甚厚,赐地租税,竞以天年终。废帝尚如此,其余就不再说了。


劉一千五


光武帝刘秀~可不简单。我不是说他的皇帝做的怎样。单说他提出的一个响彻云霄的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天地之间人为贵”、实施的一个配套措施“禁杀奴隶”,他就是一个比王莽还“前卫”还具有大公思想的人。刘秀~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能提出“人本思想”,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第一个喊出来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人文的关怀,人间的至爱。他就是个大写的人。连近代现代有些人都望其项背,自愧弗如。可史家们一笔代过,对刘秀的这一具有现代思想的观点有意忽视。刘秀在任内大力实施“保护奴隶”、禁止买卖、屠杀奴隶的政策,除了鼓励人口增长外,也是对社会最底层的群体的保护。刘秀还释奴婢、救济鳏寡孤独,大得民心。刘秀还宽容不与当朝合作的隐士,在历史上也难得一见。如隐士严子陵始终不肯为朝廷效力,但刘秀也大度地任他离开。刘秀把儒家的“仁爱”学到位做到位发扬到位了。你比看一千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自己虽是佃农出身,八辈赤贫,从小在饥饿死亡线上奔波。可他一当上皇帝就翻脸,变得凶残无比,死后还要活人殉葬。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刘秀登基后,对汉武帝儿子刘据(曾经是太子)失散在民间的玄孙予以关爱,追封馈憎,足可说明刘秀对他的先人辈的先人后代定是优厚的。试想,连奴隶都瞧得起关得注的皇帝,其仁慈绝不是口头上的。



繁华落尽细水流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定都洛阳。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并且封了一大批的异性万户侯,比如贾复、邓禹、冯异、耿弇等等,足见刘秀对于宗亲、下属之优待,远远胜过西汉的诸帝。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人,秦末聚众起军取胜,树立了西汉。至平帝刘衎即位时,王莽夺权;儒子刘婴即位时因才两岁,王莽自立。在南阳种地的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景帝第七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父刘钦,母樊娴都,他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而起,从者如云,一呼百应。


昆阳之战,标志着王莽新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号称百万的军事力量,在刘秀借助绿林、赤眉军之势基本上消耗殆尽,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称了帝。其时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前朝余孽、刘氏皇族,有的被王莽诛杀,有的迁往福建、两广,有的则如刘秀反抗、一举推垮了新莽围剿大军。

东汉建立后,虽刘秀有推恩令,但其汉室宗亲已经过了五代人,已是平民、散落在全国各地。公元36年,刘秀降铜马,灭赤眉,除隗嚣等割据势力,复两京后统一全国,开创了光武中兴,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在位三十三年,终年六十有三,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


时过境迁08


首先要知道刘秀建立的“东汉”就是大汉,在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东西之分,只不过由于刘邦建立汉朝都城子长安,刘秀建立的汉朝都城在洛阳,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们为了分别这两个汉,就将刘邦建立的汉朝成为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就将东汉。可以肯定的是刘秀自认为他建立的东汉是恢复汉的统治,继续延续汉朝的国祚,而不是“取汉而代之”

所以刘秀对于西汉这些皇族的地位和身份基本上都是认可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西汉的皇族绝对得不到他们在西汉的时候所享受到政治地位和对应的身份。之所以这么说很简单,刘秀可不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的直属亲属,甚至都已经出了五服的范围之内啦,他虽然名为皇族后裔,说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谁又知道是真是假呢?再加上他这一支属远支旁庶的一脉,是比远房亲戚更远房的亲戚,自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曾说:“宗室子弟……十有余万人”,可见数量何等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可以说他绝对不是西汉那些皇族的自己人,你说他统治的国家能把王爵或者重要的职位交给这些不是自己人的西汉皇族吗?这些王爵或者重要的职位当然交给刘秀的直系亲属啦。简单的来说就是在西汉的朝堂里刘秀这一脉是远支旁庶,但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现在是东汉所以刘秀这一脉就是直系皇族,西汉的那些皇族就成了远支旁庶。

这里我大概说下刘秀对于西汉皇族近支的安排:

首先在刘秀开国之初,由于皇权不稳,西汉的一些皇族如长沙王刘兴、中山王刘茂等等王爷在地方上的权力还是还大,为了稳住这些地方上实权王爷的心,所以刘秀把所有被王莽废除的西汉宗室封爵全都恢复,包括王爵、侯爵、伯爵等等,也就是在东汉初年,所有的爵位基本上保持不变,西汉的那些宗室子弟之前在西汉是什么爵位现在还是什么爵位,而且即使这个爵位的拥有者之前去世了,他的后代子孙也被刘秀允许继承这个爵位,可以说在开国之初,刘秀为了稳住这些西汉的皇族宗亲,可谓是恩宠有加,封赏甚厚。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记载:“十二月戊午,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不过在刘秀建国的第十三年,由于刘秀的皇权已经得到彻底的稳固,东汉的政权也已经很稳定,这时候的刘秀已经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对付这些西汉所遗留下的皇族宗亲们,所以在不久之后他将所有之前的西汉皇族宗亲们的爵位要吗降一等,要吗就直接废除,甚至包括他本支系的舂陵侯嫡系旁系王爵也都全撸了,毕竟这些显赫的王爵还是封给自己的直系亲属比较安全。这其中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长沙王兴为临湘侯、真定王得为真定侯、河王邵为乐成侯、中山王茂为单父侯,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之前西汉实权王爷全部都为降为公或者侯,至于其他的西汉皇族宗亲们的公爷、侯爷、伯爷等等也都被降为一级,公变侯、侯变伯、伯变子,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西汉皇族宗亲们的政治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他们有的也仅仅只是一个虚的爵位,而再无任何的实权。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记载:“十三年,二月诏曰:“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秀对于西汉那些皇族宗亲们的态度还是非常温和的,基本上只要他们不惹事,他们就可以继续做他们的皇亲,继续做他们的公爷、侯爷、伯爷,就能继续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吃喝不愁,但是这些西汉的皇族近支们注定是不会再有任何的实权了,在西汉所享受的政治地位肯定也不会在刘秀这里享受到了,他们也只能当个闲散的皇亲安享晚年。


澳古说历史


刘秀称帝后把所有被王莽废除的西汉宗室封爵全都恢复,但是到了建武十三年,又基本都废除,包括他本支系的舂陵侯嫡系旁系王爵都撸了,毕竟王爵还是封给自己亲儿子才是最安全的。


王莽始建国元年正月:

1,诸刘为郡守,皆徙为谏大夫。

2,“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僣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始建国二年:

3,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

,无违命者。,

4,臣请汉氏诸庙在京师者皆罢。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

-----------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中


1,【建武二年】十二月戊午,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2,十三年,二月诏曰:“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

----------后汉书卷一上下光武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