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話題:

“如果再不復工,會怎麼樣?”

其中一個回答很扎心:

“再不復工,

公司就要發現沒有我們也能照常運轉了。”

雖然戲謔,但很真實。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在評論區,

我看到了許多人面對疫情的無奈。

有人說:

“再不復工,我們公司就沒了。”

也有人說:

“沒復工,員工也沒回來,

客戶很多都黃了,已經考慮轉行,

也轉讓不出去,只能在家陪孩子。”

一場疫情,讓我看清了眾生相:

“沒房、沒錢、沒存款,有的只是,

花唄、借唄、信用卡。”

這讓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裡的一句話:

“錢是好東西,它能使人不再心慌,

並且叫人產生自信。”

所以說,

成年人的安全感,大多和錢有關。

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快2個月了。

今天,

距離初八開工的日子也已經過去了25天。

原本以為,復工之日指日可待,

沒想到,如今卻遙遙無期。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截圖: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真的是,最怕等著等著公司就倒閉了,

既好笑,又心酸。

有人說,

今年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比“非典”大很多。

深以為然。

看看疫情下,中小企業的困境,就知道了。


@jocelyn:

旅遊行業在無期限的失業狀態,

還在面臨一大批退團的客人,

雙重資金壓力,這個春節過得太難了。


@犇兒牛:

我們是滑雪場,

一年就靠冬季三個月經營期,

而這三個月中最重要的就是寒假及過年這段日子,

疫情襲來,

馬上就面臨著各項龐大開支,難呀!


@維也納印刷品供應商張海濤:

今天房東把水都停了,

月底之前還有50萬貸款要還,

計劃開工了收收貨款,

湊湊把貸款還了,這下不知道怎麼辦了。


@柏和心理:

工作室成立第9年,

由於疫情影響,資金鍊已經斷裂。

但還在拼盡全力籌措資金。

2020年最大的目標就是——活下去!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作家方方說: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履薄冰,

有的宣佈破產,

因為覺得硬撐下去會更難,

倒不如厚積薄發,等待東山再起。

也有的想要堅持,

因為破產就意味著將要面臨鉅額債款,

努力活下去是唯一的希望。

不管是哪種,

疫情帶來的“後遺症”都是巨大的。

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錢惹的禍。

疫情之下的普通人就更難了。

看過這樣一個採訪:

記者問彭志勇醫生:

“有什麼事情特別打動你嗎?你哭過嗎?”

彭志勇醫生想了一想,感嘆地說道:

“我有段時間經常落淚,

那麼多痛苦的病人住不進院,

甚至有的病人跪在地上求我收治他入院,

但是床位已經住滿了,我也沒有辦法,

只能狠心拒絕,

自己在一邊悄悄抹眼淚。

最讓我遺憾的是一名來自黃岡的孕婦,

病症很嚴重,在ICU住了一週多,

她家是農村的,

治病的錢是找親戚朋友借的。

使用ECMO搶救,

其實病人的病情已經在好轉,

有可能存活的。

她老公哭了,我也哭了,

因為我覺得還是有希望治好的。

放棄了,孕婦就死了。

而且在放棄的第二天,政策變了,

我很為那個孕婦惋惜。“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看了這段採訪以後,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如果那個孕婦能夠再堅持哪怕一天,

她都可能活下來。

《我不是藥神》中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如今經歷,深感如此。

在沒復工之前,

我媽問我說;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上班,

難道錢比命重要嗎?“

我跟她說:

“對於我們來說,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是0.005%

致死率更低,

但是沒有錢,企業的致死率是100%,

員工的失業率是100%,

花唄100%要還,房租100%要交,

所以,對於有些人來說,不是錢比命重要,

而是還沒感染,可能就已經死了。”

我知道,我媽不能理解,

因為在她看來,不管什麼時候,

錢都不是最重要的。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武漢市,疫情中心,

一個大爺挑著一籃子的菜,

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出現了。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

誰願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外出謀生。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還有這個老奶奶,

已經在寒風中站立了幾個小時,

只為了能夠把剩餘的菜賣出去,

當有人勸她趕緊回家,

年齡這麼大了屬於易感人群的時候,

她嘴裡答應著,

眼裡卻滿是手中那十塊、五塊、一塊的零錢。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

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萬種慌張。

曾經我也以為錢只是一張紙,一個數字,

但現如今看來,

成年人的安全感,真的是錢給的。

正如王爾德說的:

年輕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

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錢是什麼?”

起初我覺得很滑稽,什麼人會問出這麼蠢的問題,

可伴隨著這場疫情的到來,

我忽然間明白了,

錢是一種膽,是窮人的命。


李敖在《錢是個好東西》裡講過一個故事:

那個砸過缸的司馬光,

除了編撰了《資治通鑑》,

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經常會有人會來府上拜訪他。

他跟人聊天時,最常問的問題是:

“你家有錢嗎?”

被問的人都很奇怪:

“司馬光這麼了不起的國之大臣,

怎麼會關心我有沒有錢這種小問題。”

後來人家一打聽,才知道了原因。

司馬光說:

“你這個人沒錢,就不能維持你的生活,

就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

你這個人有錢,你才會有獨立的人格,

這個官你隨時可以不做。

為了自己的原則不做。

錢不僅能使你不致餓死,還可以保護自由。”

說的多好,

錢不僅能解決溫飽,還能讓你有:

健全的思想,

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

所以如今看來,存錢很重要。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

“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該存錢了?”

我看到了很多回答:

@沐沐沐六六啊mua

一個人在外面迷路沒錢搭車,

最後一邊走一邊問路,

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到家的時候。

@堅果崽不營業

當我點外賣時,顫顫巍巍不敢下單;

買衣服時,扣扣搜搜下不了手;

應援愛豆,哭唧唧…

@自來羊少女要早睡Z87

一起出去玩,

可以不因為住哪種價格的酒店起分歧的時候。

……

其中一個答案,讓我瞬間淚目:

“當最愛的、最親的人躺在ICU等著拿錢救命的時候。”

何其心酸,令人哽咽。

所以說,錢對於許多人包括我來說,

真的很重要,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這個世界上,錢是唯一的權力。

終有一天,一筆可觀的錢,能讓你自由。”

前天回家,發現樓下許多店鋪貼出了:

“旺鋪招租,價格商定。”

原來,一場疫情過後,

許多商家已經難以承受,選擇了離開。

高額的房租,遙遙無期的開業,

成為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疫情下的朋友圈: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連嶽曾說:

“20歲,可以沒有錢,

因為有大把機會。

但要知道,錢很重要。

不然,30歲時,會依然很窮。

你買不起房,買不起車,

甚至約會都不能去好點的餐廳。

40歲,沒有錢,

你的妻子會因為壓力迅速衰老,

你的孩子會因為學費上不了好大學,

你的父母不敢生病。

50歲,你仍然沒錢,

你的孩子就會有很大的經濟壓力,

你害怕,萬一自己生病怎麼辦?“

沒錢,帶來的是一場連鎖的效應,

所以,趁著時間還好,趁著尚有餘力,

多攢一些錢吧,

別等到多年以後才突然間明白:

“原來,錢才是最好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