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许多中学生都开始厌学,怎么办?

成长路上有鹅娘


中学生厌学主要原因:

1.自己成绩跟不上,我想相信每一个孩子在跨进中学大门时,都是怀着无比激动,新奇的心里的,充满了斗志,想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可是现实是中学课程越来越多,如果小学底子不牢固,孩子的学习热情慢慢衰退,渐渐就产生厌学情绪,家长需要多一点耐心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2.叛逆期来临,中学生他觉得自己也是个大人了,长辈,老师的话不再具有吸引力,更有甚者他们专门与父母,老师唱反调。如果老师与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对待他们,会加剧这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恶化,最终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社会环境外部吸引力大于学校的吸引力。他们容易被一些学校外部的新奇的东西吸引走,很多中学生家长头疼孩子上网吧和孩子玩手机,因为这些外界诱惑很容易夺走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4.在学校和家里得不到认可、没有存在感。这就要去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5.学习动力不足。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还可以,父母给孩子提供了非常周全的照顾,孩子没有生活的压力。学生对为什么学习没有清楚的认识,甚至不知道这样的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处。

6.心理原因。有些学生心理压力大,且承受力比较弱。一次考不好,就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还没解决,又考试没考好。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避免中学生厌学现象发生呢?

1.要从源头抓起,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他自己努力奋斗,充满内需力的去学习。

2.创造一个开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让亲子关系变得很糟糕,遇见什么样的老师我们不可预见,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家长,从而做孩子的引导者,引路人。

3.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要小看读书的力量,读好书好读书,高尔基不是说过吗?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舒畅愉快,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别人和自己。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的孩子,长大后他肯定就不会厌学。

4.我认为孩子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对孩子上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家长以身作则犹为重要。家长找到一个自己的爱好,孩子只要在家就与之一起学习。同时坚持犹为重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同时家长切忌沾染不良习惯:比喻长时间当孩子面玩游戏等。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孩子在产生厌学情绪时,希望老师们、家长们,多用心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让他们从低谷中走回正轨。孩子的年龄正是读书接受知识心时候,无论有何种原因厌学,家长老师都应正确引导,莫让他蹉跎了岁月,到时后悔一生。


积极家庭教育


这个问题首先解决的不应该是怎么办的问题,而应该是为什么的问题。

有句老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同理,解决问题就该追根溯源,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出现某种行为(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对这一事件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也就是说孩子出现厌学行为,并不是因为受到批评了,考试成绩不理想了等个体事件引发的,而大都是因为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我认为,引发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过高期待。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努力就可以的。有的孩子不用过于努力就能学好,有的孩子再努力也没有多少进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习方面,的确有“天份”这两个字的存在。所以作为家长来说,认清现实最重要,只要孩子尽力了,就不必要求太多。再说,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家长要坚定一点,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同样优秀,只是恰巧他擅长的不是学习而已。

二、情绪郁结。有的孩子不去学校并不是因为厌学,而是因为他在学校有不愿意面对的人或事。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细心一点,跟老师同学沟通,看孩子是否有异于平常的行为,并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孩子疏解情绪,这个疏解过程不能着急,须知欲速则不达。

三、单纯学习压力过大。这种情况家长就更不用着急了,孩子不去上学也许只是单纯地想休息几天,家长学校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反而会起反作用,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真的不去上学了。顺着孩子的节奏,孩子自己调整好了就好了。

四、因为沉迷游戏。这才是最麻烦的一种情况,这个更不能粗暴对待。首先弄清是游戏的哪一方面让孩子沉迷,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不够强大还是因为游戏中可以找到自我?找到原因后,再反思自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如果自己跟孩子不好沟通,最好还是求助心理咨询师。

在当前社会,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过重,父母对孩子包办过多,导致孩子许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应对。在学习阶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厌学。

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一概而论。无论如何,不急不躁,有耐心是第一行动指导。就像理一个线团,如果没有耐心,又剪不得,就只能一团糟了。


慈祥的孟孟


编者按:厌学行为一直是中小学生普遍的现象。能真正喜欢学习,并把学习当做一种兴趣爱好来对待的学生,几乎可以说万里挑一。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既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自己本身的问题。

中学生厌学的情况也分为好几种:



一,学生本身就不是学习的料。

学习也是需要天赋潜能的,有学习天赋的学生可以在不用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如果有谁不是学习的料,没有学习天赋,那么花费在再多的精力去学习考试也是白费力气。很多学生自己也明白不是学习的料,久而久之就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行为再所难免。

二,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

环境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还有学生自己的圈子环境等等。每一种环境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如果学生家庭不是一个学习型的家庭,那么学生也不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喜欢学习。如果把一位学习好的学生放在普通班,那么这位同学也将会变得碌碌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永远是一句真理。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我现在还没发现呢?伟大的孟子也是经过他老妈三迁改变环境后才学习变好一些。

三,学生没有目标和理想。

如果什么事情都归咎于环境的影响,这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根据马哲的理论可知:事物的发展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但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内因。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好,也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如果能尝试改变自己,然后去适应环境,成就也可能会实现。一个想去大海旅行的山顶上的巨石,如果没有别的“后台”,那么只能把自己滚碎,在河床里把自己的菱角磨成鹅卵石,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估计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我并不是很能写文章,也没有写文章的欲望。但是,为什么我又能花半个钟把这些字给码出来给大家阅读呢?因为我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个没有吃苦耐劳的学生,是学不好东西的。现在的学生,有吃,有穿,有住,还有玩的东西。他们不用吃苦耐劳,不用奋斗都比我们过得好得多。他们的理想并没有那么远大,为什么又要吃苦耐劳呢?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如何在现在生活条件好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现在看来富的越能吃苦耐劳,穷的反而想着不劳而获,那才是“穷过万代”啊!我真的是担心乡下的孩子,他们什么都没有,还不想努力,在“素质教育”下,怎么拼得过有一个好爹的孩子呢?谢谢大家!


孖无悔观教育


很多中学生厌学,是应该和必须的。

中学尤其是高中,学习的难度比小学高很多。大部分孩子学不懂,学的出色的,是极少数孩子。不是我吓唬你,物理化学考三四十分的高中生,是绝大多数。我们的家长尤其是妈妈们,70年代那会长大的多,她们相信只要努力付出就有成果那套。她们不相信有学习天赋,不相信学习能力天然的差距,她们笃信她们的孩子学不过人家,只是她们的孩子不够努力,用的时间,专注度不够。所以她们想方设法让她们的孩子努力学习。

孩子们面对这种蛮不讲理的妈妈,怎么办?我见到的多数是逃避。妈妈让我去补课,我人去了心不去,我磨洋工。

厌学孩子多,怎么办?

我们要相信,读书不是所有孩子的出路。真的在读书这条路上出类拔萃的,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人,将来都是从事平凡的工作。如果到了高中,孩子还是学习用不上劲,应该要考虑一下,我的孩子是不是不应该在读书这个领域走下去了,是不是考虑一下让他走读书以外的路?

绝大部分的中学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绝大部分的妈妈都要孩子努力读书,厌学是必然的。


春暖花开003


如今的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上学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如果说上学是为个人将来有个好前途,那是扯淡,几百个学生内出一个大学生,几千个大学生内出一个有能力的,真正靠上学将来可以改变命运的几率很小,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上学的意义又在哪里?上大学不是为了找份好工作,但现在上大学的学生80%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学门技术,如汽修、厨师、护理等专业。


爱心剧场


坚决反对无知的宿命论观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除智力因素外,原生态家庭环境,对学习重要性认知程度,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校,社会环境等都影响人们的学习行为。

不加分析强调个性发展,不加引导的强调兴趣发展,等同于放羊。放任自流,又幻想孩子成才,是天方夜谭。

生在温柔乡,毫无进取心,家中当皇子公主的孩子,指望他有朝一日良心发现知道学习用功,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这个社会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自己给孩子铺下的路,就不要埋怨社会。自古至今,赞扬的都是勤奋好学,勤能补拙。孔子也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不相信你家孩子不用引导就能办到?

按照现行的分流教育体制,在义务教育段结束后,大约有一半的适合继续教育的同学,进入普通高中接受文化上的再教育,另一半分流出来的同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就业前的技术学习。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有人不想付出努力,却向往享受与别人一样的教育权力,异想天开。

世界的发展有自身规律,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努力适应社会,才能有立足之地。家长同志如果真心为孩子长久之计打算,就应该顺应社会需求,把孩子打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到底,所谓的厌学,就是怕孩子学习受累,孩子自身懒惰,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现象绝对不是象问题中描述的那样,“许多中学生都”厌学,切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李先生


如今普及教育,说难听点就是逼着所有人去上学,仿佛 不上学人就活不下去,不是说上学不好,只是有些人真的不适合这种教育环境,有的人不如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技术,总比混在学校里啥都不学好。


及時行行行行行行行樂


如今普及教育,说难听点就是逼着所有人去上学,仿佛 不上学人就活不下去,不是说上学不好,只是有些人真的不适合这种教育环境,有的人不如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技术,总比混在学校里啥都不学好。


Faith信仰16245129490


谢谢提问!现在的许多中学生都是厌学的,表现是上课时不是吵闹,就是睡觉,无聊至极就玩扑克或者猜码,有些孩子连教室都不进去,老师叫了多次才慢吞吞移步教室,所以大多数学生是根本不把学习当一回事的。

针对许多中学生厌学的情况,我认为从下面几个方面下手:

一、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厌学这种情况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的孩子厌学原因不一样,在我们乡下,有些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从小缺少陪伴与关爱,隔代教育无法让孩子获得正确的引导;有些孩子有父母陪伴却没能及时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从而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因此做不到正确引导;有些孩子是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了解情况,才能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知道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家长才能把家庭教育落实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正是所谓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获得感,知道学习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才能正确对待学习。

三、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相应举办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集体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尽量获得成就感,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心,因而在学习上也能相信自己,这样,厌学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慢慢地从无到有。

四、社会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要维护师道尊严,教师得到尊重,老师才有威严,老师的话语才有分量,学生才信服老师、佩服老师,“学习有用论”才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少。

五、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家长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实际情况,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学校也要适时把孩子在校情况告知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尽量减少学生厌学现象。

孩子能学有所成是家长、老师与学校的共同愿望,这需要大家的一同努力!


让好运相随


社会在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没有和社会发展的大形势相匹配。造成教育体制僵化,家庭教育固化,社会教育淡化的现象。现代科技给教育事业提供了大量有利的辅助装备,本应该利用这些装备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解放孩子的学习时间,减轻学习负担,但是应试教育的分数枷锁牢牢锁住了学生和老师。为了考试能最大限度的考满分,平时除了学习和做题,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做孩子们想做的事。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本应该生活的更幸福快乐,但是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问题又知之甚少,除了打和骂,几乎没有他法!整个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形成氛围。所有这些一起作用在孩子身上,让他们负重前行,终有一天他们会受不了这种“劳累”,最终会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