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今年高考作文到底難不難 聽菏澤作家教授怎麼說

本報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

) 今年山東高考採用全國卷,高考作文部分,針對走向考場的“世紀寶寶”羅列了2000年到2018年的一些大事件,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菏澤的一些老師和作家,他們認為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導向明確、立德樹人、體現擔當,審題不難但“出彩”不易。

菏澤一中語文教師董曉康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更能體現出對生活經歷、生命體驗、自我認知、內心思想的關照。既可以考察學生的人生閱歷,也能考察學生的體悟及思索能力。既可以感性表達,也可以進行理性思辨。今年的高考作文相對開放,每個考生都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作文導向性非常強,那就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體現個人擔當,是一個不錯的題目。”菏澤學院中文系教授邵子華認為,“材料給出的事件,即是國家發展中出現的大事件,也是一個個體在成長中遇到的標誌性事件,這些事件體現了國家與個人的緊密聯繫。”他隨後作出詮釋,第一引導學生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必須關注現實、思考現實;第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第三文章要求考生寫給2035年的孩子看,在潛移默化中要求學生思考自己在社會發展的洪流中應該擔當起什麼樣的社會責任。“這一批考生很快要升入大學、進入社會,要求他們胸懷天下、擔當社會責任。”邵子華認為,“素養高、文辭好、有胸襟的學生會把文章寫得非常大氣,能力較差的學生也有話可說,文章立意行文應該來自於自己的切身感受,寫大話、套話難以得高分。”

“文章好寫,但出彩不易。”菏澤籍著名作家石耿立說,“坐在考場上的這批考生,自幼就經歷了很多大事,比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天宮一號、精準扶貧,與父輩相比他們的視野更寬闊。過去18年,自己在成長,國家在發展,文章可以寫家國情懷也可以寫個人體驗。”他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需以未來為指向,以對後輩負責的態度和對時代的擔當精神,將對民族的責任、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傳承下去,文章要充分體現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大時代的深刻關聯。

石耿立認為,作文的難點是理清時間關係,因為文章要求在現在的時間點把“過去”寫給“未來”看,他隨後引用《百年孤獨》第一句話:“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時間是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如果能將時間關係辨析清楚,那麼這篇文章的主線就非常明晰了。”石耿立說。在文體上,他認為記敘文、議論文、散文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物,不要空泛的抒情。“如果沒有明確的文體限制,那麼寫詩歌更好,更利於展示孩子才華。”石耿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