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前车之鉴:历年志愿填报,家长孩子容易踩的10大“雷区”!

俗话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往年有很多家长和考生都踩了不少雷,掉了不少坑。为了让后来的考生和家长不要再踩雷掉坑,学魁榜梳理了高考志愿填报中需要避规的十大误区,供您和孩子参考。

前车之鉴:历年志愿填报,家长孩子容易踩的10大“雷区”!

1

避规误区1:只参考往年分数,而不参考位次

高考填报志愿中,从往年情况来看,考生和家长最容易问的是,“老师,我考了630分,我能报哪个院校啊?” 高考填报志愿,不参考分数还能参考什么?这不是最基本的常识吗?

或许您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时,第一反应也是如此。在现有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下,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的唯一“筹码”,高考分数也是您的孩子能上什么档次院校,选择到什么专业的依据。但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如果您就单纯依靠高考分数填报志愿,就有一定风险了。因为在当年填报志愿,是需要参考往年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的,如果查找数据,您就会发现,每年录取的分数不尽相同。那到底该如何参考呢?在我们看来(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比依靠分数更为靠谱的方法是,将高考分数转化成所在省市文理科排名的位次,这样在填报参考中,才更为保险。

因为每年的试卷难易程度不同,造成所在省份的分数波动会比较大,相对而言,每年高校在当地的文理科录取的排名位次较稳定。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在天津理科录取最低分为634分,2015年在天津理科最低分也是634分,但是2016年634分对应的排名是1451名,2015年634分对应的排名是2116名。可以看到2016年分数更“值钱”了,在参考时就要注意。

2

避规误区2:报得过高,平行志愿没拉开梯度

在目前的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下,一般每个批次都能填报数所高校,在填报时,不能因为给予机会多,就报得过高,没有拉开梯度。那样的话,就很有可能因为报得过高,而在该批次中没有合适的学校被录取,就只能等征集志愿或者下一个批次录取了。对于考生而言,就会比较吃亏,明明考了一个高分,结果却上了一个低校。

例如,2017年北京在本科一批中可以填报6所平行志愿高校,在本科二批中可以填报10所平行志愿高校。在填报中,建议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来填报院校

。当然,对于保专业的考生来说,第一院校就不能“冲一冲”了。

3

避规误区3:报考院校中,将低分院校往前放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有的家长和考生比较冒进,把几个院校都报得“冲刺”,但也有些考生和家长显得很谨慎,报得过于保守,将本来平行志愿赋予的冲击更高院校的机会放弃了。甚至错误的将低分高校放在最前面,造成孩子高分上了低分院校。

例如,在北京2017年高考中,假如一位理科考生考了650分,全市理科1292名,如果他把第一个平行志愿报的是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最低录取分数643分,最低分录取排名1810分),第二个院校报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最低录取分数650分,最低分录取排名1292名),就错失了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的机会。当然,如果这位考生就冲着北京理工大学某个优势专业而去,那就另当别论了。

4

避规误区4:专业不接受调剂,而被无情退档

在现有的高考录取政策中,一个完整的录取流程是,当地的招生考试部门,将进档的考生档案提交给目标高校,由高校根据专业录取规则,完成对考试的专业确认,此时才完成最终的录取过程。

因而,您就不能想当然认为,只要孩子的分数和排名能进到某所高校,就一定能被该高校录取。在给孩子填报专业时,填得过高,导致所填专业都不能录取,又没有填写“服从专业调剂”,高校就有正当理由,对进档考生做退档处理。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在现有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下,建议您和孩子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

5

避规误区5:提前批院校报过低,被提前录取了

在高考志愿填报批次设置中,有“提前批、本科一批、特殊批次、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职高专批”,即便目前在进行本科批次合并,但提前批依然在填报中值得重视。提前批中有特殊类型的行业院校、港校、军事、公安类、公费师范生等院校。如果对这样院校中意的考生可以选择提前批。

如果更中意是普通本科批次的院校,那在填报时,就不能抱着“提前批不报白不报”的心理,更为遗憾的是,将提前批院校报得过低,而不能被本科批次更好的院校录取,考生就吃大亏了。

6

避规误区6:单科成绩要求知道,避免不够被退档

在前面的误区中,也提到了高校只有完成专业确认,才算是完成整个录取环节。高校在录取专业时,会参考诸多因素。而单科成绩要求,就是一个要求,尤其是在外语类、财经类、中外合作专业、港校录取时,往往对英语、数学单科成绩有最低分数要求,倘若其他条件都够,而仅仅是单科成绩不够,高校也是有正当理由做退档处理的。

例如,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在专业录取要求时规定“学校各专业皆以中英文教学并重,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满分150分)或96分(满分120分)及以上。”

7

避规误区7:身体条件限报看清了,不要无畏凑热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在身体条件方面对于高考考生体检和高校录取的要求,分为三块:学校可不予录取、专业可不予录取、不宜就读专业。

如果您家孩子体检中,有视力等身体条件问题,就要看清楚高校的招生章程了,在填报志愿时,就不要报这些院校或者专业了。例如,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有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查。

8

避规误区8:投档比例要关注,减小退档风险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投档和录取是两个概念,投档是录取的前奏和基础,一般来讲,投档进去基本上可以录取,但投档并不一定会被录取。因为还有个投档比例问题。在顺序志愿时,投档比例要高些,达到120%,在目前的平行志愿填报,投档比例往往为105—110%,一些高校还承诺,只要投档进去且服从专业调剂,保证不退档。在填报志愿时,要看看高校提档比例,对于提档比例高的院校,报考时就要慎重些。

9

避规误区9:加分使用要了解,以免录取时吃亏

在高考中有部分考生会享受加分“红利”,因而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就要分清楚哪些高校或者专业认可加分,不要以加分后的分数和排名,去报考那些不认可加分的高校和专业,那样就悲催了。

大多数高校对全国性加分项目全面认可,分配专业时按照高考成绩+加分分值进行排序录取,地方性加分,往往在省内高校受到认可。部分高校对高考加分只在投档环节认可,分配专业时不认可,按照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进行排序录取。少数高校不认可高校加分。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要看清楚了,避规风险。

10

避规误区10:新高考下合并批次,注意院校原属性

对于合并录取批次的省市来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要分清楚原有高校的属性。不能让考了一本高分却被三本院校录取。在这里并不是说轻视三本院校,只要努力,哪里都能成才。只是想说,如果本来能上更好的院校,最好可以接受更好的平台锻造。在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后第一次高考录取中,就闹出了这样的“乌龙事件”,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作为三本独立学院竟然录取到了646分的考生,这样分数都超过了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老牌985名校。同样是三本独立学院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也录取到了637分的考生,这个分数也超过了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85名校的录取分数。

可见,考生和家长报考时,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误认为就是学校本部了,才闹出了这样的“乌龙事件”,虽然是个例,但不得不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合并录取批次报考模式下,一定要分清楚高校的属性,原来是属于一本院校还是二本、三本独立学院。

以上给各位考生和家长总结了高考志愿填报容易出现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您避开一些常见误区,更加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实现美好的人生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