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战国时期,这国被视为异族,却能在中原建国,与群雄并立

经过春秋时期的长期兼并战争,其他小国相继消亡,齐、楚、燕、赵、韩、魏、秦脱颖而出,并列为战国七雄。然而,在这个只有高手才有资格过招的年代,一个异族建立的小国,夹杂期间,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年代又添了几笔精彩的瞬间。这个国家就是中山国。

战国时期,这国被视为异族,却能在中原建国,与群雄并立

中山国的国君虽然是姬姓,但却不属于当时的华夏中原民族。先秦时期有“蛮夷戎狄”之说,中山就属于“北狄”中白狄部落的一支。

春秋时期,白狄主要活动在河北、山西和陕西附近,是晋国的主要敌人。晋国,发动了多次针对北狄各部落的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不断相互攻伐。后来晋国相继攻取了楼烦、胡林、肥、鼓等地,重创了北狄部落,白狄也被迫东迁,活跃于河北西北部的山区。

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内乱不断,六卿之间相互争斗,于是减弱了对中山的攻势,于是中山有了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战国时期,这国被视为异族,却能在中原建国,与群雄并立

公元前414年,中山的武公带领他的部落,离开了山区,在东部的中原地带建立了新的中山国,并开始的学习中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礼法等制度。中山国慢慢的融入了中原,并不断的介入列国的纷争。

中山国处在燕赵交界地区,虽然实力强劲,但与其他各国相比,依然是小国,于是成了各国眼中的肥肉,都想把它收入囊中。

战国初期,魏国的实力最为强劲,各国都不能与之争雄。于是魏国向赵国借道,发动了吞灭中山的战争。虽然顺利的消灭了中山,但是中间隔着赵国,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于是,中山桓公在齐国的帮助下成功复国。

桓公是个比较有为的国君。当时的赵国想要趁中山刚刚复国立足未稳,一举拿下中山,却被桓公打的大败。后来中山国还发动了数次对赵国的进攻,攻取了赵国东部的一些城池。

战国时期,这国被视为异族,却能在中原建国,与群雄并立

赵武灵王

到了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实力陡然上升,中山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便成了必须拔除的对象。公元前377年,赵武灵王亲自将兵,发动了吞灭中山的战争。至此,中山彻底告别了这个时代,成了陪衬成功者的浓重一笔。

在这个纷繁的乱世,被吞灭似乎成了小国的宿命,然后被载入成功者的“功绩薄”,好像只能用这种方式,才不会被后世所遗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