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辦好普通高中學校要有自己的定力

一所好高中最需要擁有什麼?怎樣才是一所真正的好高中?悠久的歷史,現代化的設施,還是一流的生源?這些都是重要條件,但都不是核心條件。悠久的歷史只能代表過去;現代化的設施只能說明條件優越;一流的生源只能證明你進口一流,不能保證你的出口一流,進出都是一流,充其量打個平手。所以,一所好高中最需要擁有的一定是辦學的定力。

什麼是定力?於人而言,正念堅固,坦蕩無私,心地清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為名利而動心;於學校而言,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著眼少年兒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質樸、真誠的教育態度,追求不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近日《光明日報》推出的通訊《為孩子起飛蓄能——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的教育實踐》,為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一所好高中最需要擁有的辦學定力。

做素質教育的堅定推進者,是一所好高中必需擁有的辦學定力。對於高中學校而言,升學率是衡量教育質量的指標之一,但絕不是全部。那種簡單把抓教學管理、抓教育質量與推進素質教育對立起來的學校,教育質量絕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升學率只是一個結果,不是教育目標,更不是教育的全部。桃源縣一中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始終堅守“一不加班加點,二不亂印資料,三不搞題海戰術”的“三不”定力,這得益於學校及校長擁有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懷以及對教育的科學把握。正如校長所說:作為老師,更多的是要思考成績之上的內容;作為學校,犧牲學生健康得來的高分,沒有意義。桃源縣一中之所以能讓質量之樹長青,得益於全體育人者不把孩子當讀書機器,而是為每一個孩子的起飛蓄能!縱觀當下,不少學校之所以有辦學焦慮症——天天懷疑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到處學習,天天改革,原有的優勢也廢棄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沒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沒有心無旁騖地建設自己的學校文化。說穿了,就是沒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沒有真心實意落實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做教育公平的積極實踐者,是一所好高中必需擁有的社會責任。我們說,辦好高中教育必須辦好每一所學校,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如果把高中教育辦成只關注一兩所學校,甚至“一校獨大”;只關注一部分學生,甚至只關注少部分優秀學生;只關注考試分數和升學率······這顯然不是好的高中教育。對待招生,桃源縣一中按照初中學校的在籍學生人數和中考的平均分數,把招生指標全部下放;對待後進生,桃源縣一中有“談話優先、座位優先、輔導優先、作業批改優先”的四個優先權;對待課堂,桃源縣一中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把“思維權、表達權、演練權和歸納總結權”毫不含糊地完全下放給學生;對待師資,桃源縣一中不挖鄉鎮中學牆角,而是通過自招自培確保師資力量的強大······這些舉措,無不體現了一所好高中應有的推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與率先擔當。

做培養合格人才的忠實堅守者,是一所好高中必需履行的時代使命。我們知道,普通高中教育的問題,最終解決的應該是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毋庸置疑,高中教育是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教育,但我們必須首先解決好輸送什麼樣的人才,而不是停留在輸送多少人的問題上。這就要求學校要樹立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質量觀。桃源縣一中在長期的辦學育人過程中,始終秉承“一是讓人聰慧,一是使人高尚”的原則,推行“有溫度的教育”,從而創造了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讓每個學生在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以一流的學生培養質量成就了一流的教育品牌。

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辦好普通高中學校更多的是一種堅持,對教育理想的堅持,對教育規律的堅持,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堅持。這種堅持,就是我們所說的辦學定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有辦學定力的高中學校會越來越多,推進素質教育的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好。(作者江新軍,湖南教育雜誌社編輯部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