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宿遷:“三灣”的改變

宿遷網訊一邊是流淌千年的大運河,一邊是微波盪漾的駱馬湖,一邊是臨水而居的三灣村。這裡的人們,與水結緣。多少年來,寬闊的水系滋養著這片土地和村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宿遷市湖濱新區皂河鎮三灣村人與水的故事也發生了變化,“三灣”在悄悄地改變。

初冬的朝陽下,54歲的三灣村村民王政,從蟹塘裡拎出兩個網兜,肥美的螃蟹“躁動”起來。“你猜,這個母螃蟹有多重?”王政隨手將螃蟹放到了電子秤上,足足6.44兩。看著豐收的場景,王政的笑容“掉”進了眼角的皺紋裡。

看著眼前這片80畝蟹塘,王政說,以前,他怎麼也沒想過,自己會變成“蟹塘主”。土生土長的三灣村人,王政和父輩們一樣,靠湖“吃湖”,以捕撈為生,也做過養殖。時間來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王政告別了漁業,加入了駱馬湖採砂隊伍。

宿迁:“三湾”的改变

“2015年,宿遷對駱馬湖實施全面禁採,我是第一批積極響應號召的人。因為我們的家園離水特別近,能深刻感受到水質的變化對生態的直接影響。”王政說,從湖裡撤出後,他就到南方務工。但是,無論到哪裡,他都忘不了自己是漁民這個標籤。2017年,趕上了好政策,他在鄰村金莊村流轉了80畝土地,重操舊業。

自今年中秋節前開始起蟹,王政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30萬元,這得益於他專業的養殖技術和良好的銷售渠道。周邊很多養殖戶也紛紛加入了他的隊伍,王政成立了一家生態養殖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總養殖面積在500畝左右。

幸福的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王政就是三灣村人的縮影。據三灣村黨支部書記陸啟化介紹,全村300多戶村民中,目前有52戶村民在從事養殖業。從過去到現在,未曾改變的是,他們依舊在這方水土播種,而改變的是,他們在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對生態的保護。

晌午時分,三灣村二組一處院子內傳出陣陣爽朗的笑聲。49歲的張敏抱著外孫在曬著暖暖的太陽。“以前,我們家只有三間土房子,離河邊又近,很不安全。家中有老人時刻需要照顧,還有三個孩子要接送上學,我根本沒法去苦錢,全家6口人只靠丈夫一個人養活。”這些年,政府給了很多的幫助,不僅幫我們蓋起了新房,還提供一些經濟上的補助。

如今,張敏依然在家裡照顧老人,偶爾也會做些雜活掙點錢,她的丈夫還在大運河上給別人開船。他們的二女兒也即將踏上社會,只有最小的兒子還在上學,他們的負擔減輕了很多。

“戴了那麼多年‘低收入農戶’的帽子,我們再也不想戴了,我們會努力摘掉這頂‘窮帽子’。”張敏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這句話。從她的話裡,我們也似乎感受到了三灣村人拼搏奮鬥的精神。陸啟化說,全村12戶低收入農戶,幾乎都有了謀生之道,他們走在小康道路上的步伐愈發堅定。

夕陽西下,燦爛的餘暉落在大運河上,一片靜謐。這樣的景象,三灣村村民王學友已經見了60多年。從出生到現在,他幾乎沒有離開過這裡。然而,今日的三灣村和他記憶裡的樣子已大不相同。

“以前,我的家是用兩張蘆葦蓆搭成的,因為緊靠河水,時常颳大風,一下子就能把我們的家吹翻了。”王學友說,一直到他結婚以後,日子才慢慢好起來。從草屋到瓦屋,再到樓房,改變的是家的模樣,不變的是他們對家的記憶。

如今,他們村還有了一個新的稱號——“皂河鎮三灣生態漁業村”。莊淨、村秀、民富,這正是三灣人渴望的生活,也是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模樣。離開三灣村,記者看見,村莊的一邊是一艘艘船隻,在大運河裡靜靜地穿行,村莊的另一邊,是一群工人正在緊鑼密鼓地拓寬一條大道。而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都將帶著三灣村人駛向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