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澳洲金融行業"套路"深,投資陷阱要小心

澳洲金融行業

各位小夥伴身邊可能總個會有幾個"金融圈大佬",在朋友圈推銷著各種收益豐厚的投資產品,又或者打著"保本"的名號募集資金,進行各種"不為人知"的投資。

又是不禁讓人感嘆,發行"金融產品"的門檻也不過如此。許多不明真相的小夥伴,或許在盲目投資的過程中踏入其中的圈套,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顆韭菜",最終血本無歸。澳財特邀資深澳洲律師陳一鳴先生,來揭秘某些金融產品背後的各種"天坑"。

"好兄弟一起幹票大的吧!"對不起,您違法了!

"非法集資"這個詞經常會出現在電視熒幕,投資人或許覺得這種違法行為離自己很遠,卻在無意間觸碰了紅線。在市場上最簡單直接的融資常常發生在關係最好的幾個人之中,投資人共同出資建立起一個單位信托(Unit Trust),共同投資諸如地產、其他基金或者股票等項目,"兄弟"幾個常常會選出其中能力最強,對市場最為熟悉或者是最信得過的人作為單位信托的決策人,一個簡單的"金融結構"就這麼"發行"了。

澳洲金融行業

這個看似簡單又普遍的決策恰恰觸碰了澳洲法律。無論資金數目是多少,在多人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形成了理論上"集資"。 "單位信托"不是"基金",資金使用和資金投向不受到任何監管,所有出資人需要共同參與到投資決策之中,這樣的操作合法合規。然而當出資人把投資的決策權交給另一個人代理,該代理人並沒有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授權的金融服務執照(AFSL)時,即使通過白紙黑字擬定授權合同,代理人仍然在"無意"間形成了"非法集資"。

目前這種情況在小圈子非常普遍,同時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對於單位信托的監管較松,因此一些外行的人把這樣的代理"默認"為合法行為。然而一旦遭到舉報或者遇到ASIC抽查,這些"基金管理人"恐怕無法倖免,並且資金池的參與者在審查的過程中也會蒙受一定的損失。

高回報低風險?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

除了"非法集資"外,投資人最常碰到的一類產品要數"高回報低風險"型地產基金,這類產品往往以項目中的不動產作為抵押。為了吸引投資人參與,有些地產基金更是開出了年化25%甚至是30%的超高回報,並且以地產投資低風險進行宣傳。

不可否認,房地產作為另類投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資產相比更為穩定,市場波動也相對更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產類基金回報應該處於一個合理範圍,也就是俗話說的行業指標,目前地產基金在澳洲市場的合理回報為年化12%至15%之間,超過這個區間的項目往往伴隨更高的風險。

澳洲金融行業

以年化25%的投資回報為例,這類地產基金的底層開發商往往資質欠佳,又或者由於項目的債務比例過高,無法通過正規渠道貸款,而急需資金週轉。這些"新債"的償還順序偏後,所以只能通過超高回報率吸引投資人借款。

項目公司一旦破產,即使有土地作為抵押,但由於償債順序的原因,即使通過合法的渠道清算(如銀行強制拍賣),錢在還清優先層級的債務後往往剩得不多了,因此對於這些投資人來說,即便有土地作為抵押,但仍然類似於毫無保障的"借款"。投資人對與這類型的產品往往戒備心較低,即使基金管理人合法合規,但對於底層投資的債務結構不瞭解,往往會被"高回報低風險"的表述誤導。

基金投資時間短,同時取出會破產

"沒有鎖定期"、"投資期限短"、"隨時可以退出"是另一種基金常用的營銷手法,由於流動性強,投資人會默認這類基金風險相對更低,只要在感到危機的時候把錢取出來就規避損失。這種"天才"的小心機往往與大部分投資人不謀而合,這種流動性的便利的反而成為基金風險的核心所在,最終使投資人血本無歸。

澳洲金融行業

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基金管理人的資質,也不是底層資產的質量,而是基金投資項目的年限與產品承諾並不匹配。簡單來說基金髮行時向投資人承諾超高的流動性,如"退出前提前兩週告知即可",而在產品成功募資後則把資金投入到時長為2到3年的項目中去,從而獲得滿足投資人需求的回報率。

如果單個或少量投資人想要提早撤資,基金公司需要從公司的"預備資金池"中墊付這部分資金,等未來項目到期再重新放回資金池裡。

當市場面臨較大的危機時,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投資人集中在同一時間撤離,基金公司預備金不足,項目回報未達預期,同時底層項目仍處於鎖定期當中,公司無法在短時間之內支付如此大的金額,最終只能申請破產。

因此投資人在享受這類產品帶來的流動優勢時,必須仔細研究基金底層投資的鎖定期,避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產品"複雜"就是高大上,您可能成了被宰的羔羊

相對於上述兩種產品,最後一個"坑"相對隱晦許多。

儘管不存在合規層面上的問題,但這類型的基金結構十分複雜(Highly Structure),例如投資到大量結構性產品之中,即基金A投資到另外幾個基金B、C、D,這些基金又投資到更多的基金或者其他金融產品之中。

澳洲金融行業

由於層層遞進,儘管不會在季度報告中有所體現,但投資人在整個過程裡承擔了各種不同基金服務費,並且由於結構過於複雜,追溯底層資產的情況相當困難,因此難以察覺項目的真實風險。除了垂直結構複雜外,基金也可能同時投資不同類型的資產(橫向覆蓋面廣泛),因此同樣會出現多重收費的現象。

儘管項目的真實回報往往要比賬面上高出許多,但投資人往往只能享受其中很小一部分,反之如果項目回報不佳,即使項目本身沒有出現虧損,投資人由於支付了大量服務費,最終仍然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注: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