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人這一輩子,有兩句肉麻的話是非說不可的——“謝謝你”和“對不起”

這兩句話用在孩子身上並非是肉麻的話,而是教會孩子基本的做人準則和素養,對於很多家長來說,“謝謝你”很容易能教會孩子,但是“對不起”卻是很多孩子的一道坎,就算自己做錯事,也不願意開口說這三個字,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導,容易讓孩子養成我行我素的不良行為習慣。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如何教孩子說“對不起”,很多父母在孩子做錯事後,要求孩子說“對不起”,都會被孩子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時候,父母就開始退縮,不再堅持,但是有一位父親,就表現出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的堅持,成功讓孩子開口說“對不起”。

在一段視頻中,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女兒逛超市,小女兒推著購物車無意撞到大女兒身上,導致正在拿東西的姐姐將東西掉了一地,爸爸要求小女兒跟姐姐道歉,小女兒表示不是故意的,並且拒絕道歉,爸爸一再堅持,小女兒就躺在地上大聲哭鬧錶示抗議,面對躺在地上哭鬧的女孩,周圍的路人發出聲音了“你該狠狠地教訓她了!”“用暴力來解決吧!”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這位爸爸並沒有在意路人的說法,只是蹲下來對孩子一再強調說“你做錯事了,就該說對不起,無論你是不是故意的,都應該這麼說,這是禮貌問題。”小女孩看到爸爸的堅定,開始猶豫,這時候爸爸說“你應該嘗試發出另一種聲音,讓氣流慢慢地從你的喉嚨流出來,發出這個音,跟著我說,對~不~起~,你可以的”,在爸爸的引導下,小女兒走到姐姐跟前說出了“對不起”這幾個字,爸爸欣慰地表示肯定並讚許孩子。

就在這時,突然有一位女士一邊打電話一邊粗魯地從小女孩身邊蹭過去,小女孩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小女孩很生氣地對爸爸說“她應該跟我說對不起”,爸爸知道,這個時候必須還孩子一個對不起,才能讓孩子有信服力,沒想到,爸爸在跟那位女士溝通後,她表示很不耐煩,對著這位爸爸說了聲“對不起”,爸爸表示這句話應給對孩子說,女士直接拒絕,爭執之下驚動了超市經理,最後驚動了警察。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在警察準備要帶走這位女士的時候,小女孩慢慢走到女士跟前說:“我和你一樣,也不喜歡說對不起,但是爸爸教給我一種方法,就是讓氣流慢慢從喉嚨裡流出來發出這個音,很簡單的,你試試說,對~不~起~”這位女士在聽到小女孩的話之後,從心而發地說出了三個字,並且得到小女孩的原諒“沒關係,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試想,如果小女孩咄咄逼人地跟那位女士說,“撞到人就該說對不起!”或者“就是你的錯,你必須跟我說對不起”,那麼結果可能永遠也聽不到這句道歉。其實小女孩懂得運用同理心的心理過程來說服別人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那麼,什麼是同理心呢?專業術語叫“共情”,是指個體在觀察他人的行為和情緒反應時自動化地感染對方的情緒,並且引起自身類似的情緒反應,它在人類個體和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專家學者對共情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無論是成人世界,還是教育孩子,共情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視頻中的小女孩能瞬間找到雙方的共鳴點,並且將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傳遞給對方,從而讓對方被感染,這一切離不開爸爸先前一步的引導。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性格的塑造,規則感的建立大多是在3歲之前完成,有人說,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共情”,前提是父母能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情緒或行為,之後才能更好地疏導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良好的心理認知。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共情,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

有一則新聞報道,廣西玉林一位38歲的媽媽和兒子一起參加同年的高考,總成績超過錄取分數線86分,這位媽媽說:兒子一直說高考有很大的壓力,而我並沒有切身感受過。我就是想陪他感受一下高考的壓力。參加高考是自己的願望,曾經想在50歲的時候報考,但是覺得跟兒子一起高考更有意義,所以就提前了。

我相信這樣的媽媽一定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賴,當然,不是每個媽媽都要像這位媽媽一樣參加高考,但至少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懂得用共情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孩子用同理心瞬間化解

共情,幫助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圈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大多會被孩子學以致用到自己的關係圈裡,這是毋庸置疑的,共情能幫助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參加工作,甚至婚姻,都能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人對你說“我離婚了!”不同的回答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有人會回答“至少你過一段婚姻!”“是嗎?我覺得以後還能遇到更好的!”當我們面對非常難過的談話時,我們試圖讓事情看上去更好一些,但是事實上,談話並不能讓事情變好,而“同感”卻能讓這件事變得好受一些,“我也不知道要跟你說什麼,我只是很高興你願意告訴我”,這是在表達一種信任,一種尊重。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頻頻出現問題,其實時沒有找到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式,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切實感受,學會共情,學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聽到孩子心底更多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