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特斯拉建廠和國產化的投資機會

這篇文章是我12月25日在知乎發表的,我依然看好新能源+科技方向!

一、事件

(1)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11批)》,國產Model3進入補貼目錄。

電車資源獲悉, 工信部 於12月6日發佈《 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11批)》,本批推薦目錄共包括61戶企業的146個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57戶企業102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16戶企業44個型號,分為符合2019產品技術要求新能源車型、符合2018產品技術要求新能源車型、其他新能源車型3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牌TSL7000BEVAR0純電動轎車入選了本批推薦目錄。

2)首批國產Model 3將於年底交付用戶。

按照規劃,特斯拉將於2020年1月底前正式交付國產版車型。並且,特斯拉已經在分階段快速增加產能,計劃今年年底前每週至少生產1000輛Model 3,2020年產能則爬升至15萬輛/年。按照當下特斯拉的產能來看,首批國產Model 3預計能夠交付數千輛左右,而且,首批新車將先交付給特斯拉中國員工。

二、觀點

Model 3將直接與“BBA”中型轎車競爭。在考慮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及購置稅優惠後,國產特斯拉Model 3售價在33萬元左右,與BBA中型轎車銷售落地(考慮購置稅)價格高度重合,未來將佔據一部分豪華車市場。整體看來,特斯拉與傳統豪華品牌“BBA”產品優勢各異,BBA勝在品牌力,而特斯拉強在科技感和性能。在Model 3量產後,特斯拉有望成為國內BBA後的第四大豪華車品牌。

特斯拉有望做大國內新能源汽車蛋糕,為國產品牌樹立標杆。一直以來受限於產能和銷售宣傳問題,特斯拉在國內的影響力偏小,一般被認為是“大玩具”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出行工具。此次國產化後,既能解決特斯拉產能瓶頸,又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中國進行了宣傳。Model 3良好的性能有望改變目前市場對國產新能源汽車低質量、不可靠或騙補貼的固有負面印象,提升新能源汽車在整體市場中的滲透率。另外,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標杆,起到了消費電子中蘋果公司的典範作用,將正向促進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產品力的提升。

看好國內特斯拉產業鏈的未來發展,有望複製手機產業鏈“代工-創新”的發展模式。目前國內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均處於產業鏈的底層,也較難進入核心品牌產業鏈供貨名單,特斯拉作為新造車勢力,既無固有的產業鏈供貨體系,又對零件產品的性價比有較高要求。特別是本輪國內建廠,將利好於華東地區零部件企業未來的供貨。

三、涉及的基金

特斯拉建廠和國產化的投資機會 | 新能源基金清單

具體可關注我的微頭條,日更操作。

(本人實盤操作,不是嘴盤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