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说现在在医院挂专家号的时候,医生总是匆匆看一下就好了,对此你怎么看?

可爱的訾秋


有过就医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挂专家号,几分钟时间,没几句话就被打发了,感觉自己没有被重视,心里总是会有些许的不快。

上次因皮肤病,在某三甲医院挂了专家号,我是35号,等了近三小时终于轮到我了。医生让我详细说发病过程和用药情况,又问了几句,她说没事,好治,然后开了个处方,让去药房或者去外面的药店买药。我说药怎么用法,她手一指,你问她。旁边有个年轻医生,详细告诉了我每种药的用法用量。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这么快就看完了,是不是医生不认真,我就坐在外边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是2-4分钟看完,少数的人时间长一点。

她一上午有52个号,中间还有人不停地插队,那些大部分是检验报告出来后让医生看结果的。直到12点10分还有好几个人在等,全部看完应该要到12点30分。估计回家吃午饭要1点钟,一上午紧张的工作太不容易了。

医生8点上班,12点下班,一上午240分钟的工作时间。她要看52个病人,加上20个病人返回来看结果,就达到70人次左右。平均每个病人不到3.5分钟。前提是一上午不能出去,不能接打电话,不能上厕所,不能耽误一秒钟。不体验不知道,这样的工作真的不容易,说实在的我做不到。

因为工作量太大,她们真的是争分夺秒,并不存在半点敷衍。万一遇上一个疑难杂症,耽误上10分钟,就不得不往前赶时间,需要多少个病人才能赶回来。简单病情2分钟,患者感觉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看完了,容易引起不满。

如果门诊量减少一半,医生的工作量就会明显减少,患者也会有更多的满足感,这样不是挺好吗?但现实是不允许的,医院要创收,要利润,当然希望病人越多越好,这样就给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次真实的体验说明,医生是认真负责的,她们需要照顾到所有的病人,看病时间长短是由病情来决定的,常见病就诊时间就会短点,而疑难问题就会时间长一点。

相互理解吧,各有各的难处。

 


绿草如风


我是肺癌患者,做完手术后,亲人,朋友们都劝我中药调理一下,听人劝,吃饱饭,本着这个原则,去省里最有实力的三甲挂了专家号,等待一个星期,才轮到我看病,进去等待叫号,好不容易等到我了。抬头一看,不对啊,有二十岁的专家吗,还是主任,我讯问,您是主任专家吗,肯定的告诉我,我不是,但要看专家先过我这关,没办法,老实上交病历,既不问,更不检查,只把病历抄写了一遍,送到专家处,你是?号,得病多久了,用的什么药,片子都不看,唰唰唰,新鲜药方出炉,回去吃一个月的中药,下月再来,这是看病吗,中医的望闻问切,全还给老祖宗了,没用了,只需要西医的检查报告,再加一大堆有用,没用的好几千的中药。回家吃去吧,既吃不好你,也吃不坏你,既使有问题,也跟专家没关系,因为他开的药大多不治病,以调整为主,能有问题吗,四十元的挂号费,换了三句话,用时三分种,包括开方,这就是挂专家号的体验。


渡鹤影1


也不要迷信专家,有一次我的家人病了,花费了100元挂号费,结果都得到9点了来了一个哆哆嗦嗦老人家,电脑也不会用,通过这个看病的真是案例,我现在看病绝对不找老头这样的专家。

实在是受用不起。现在医生看病都是平检查结果看指标看病。

不过也真有负责任的好医生 为病人兢兢业业服务,这样的好医生也大有人在。


雨中送伞


本人胃病吃西药3个多月不顶用还越来越厉害,最后2甲医院让住院,全身检查就差血管没查了,最后不敢说到底为啥,出院去3甲医院消化科,消化科专家病情给人家一说,人家吧检查报告就都瞄了一眼但每张都过了一遍,我还以为没看,人家然后让再吧没做的补做,在加个胃镜,然后说我的是压力大了,我说没压力啊,,最后大夫说没有重大问题,只能慢慢调养,我要住院,人家就说住院还是检查一遍,又没办法给你处理,拿药回去慢慢调理,注意饮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几分钟估计5分钟都没,,大夫有啥情况会给你说咋办都会给你说,就看自己理解的,大夫不会和你在哪里聊天的,有问题开药打针,立马就下单了,其他科问题直接会让你去其它科,病情复杂会和你多问你下,


死透了107772801


不久前,我因右侧头皮痛而特意跑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找专家诊治,连蹲了三天医院后,专家终于给出了结论——除了血脂和尿酸有点高以外,啥病没有,我却为医院捐了一千多块钱。

通过亲身经历,我的体会是:

第一,因为人口基数大,病人就多,而大多病人都迷信大医院的水平高和信誉好,因此,无数病人宁可舍近求远,也要趋之若鹜。

第二,按照常理,大医院理应看大病或疑难杂症的。但事实上,很多小病或没病找病之人(如我等),却占据了不少宝贵的医疗之源。

第三,当病人越来越多,医疗规模却未能同步放大,这才导致越大的医院,每天都会出现春运的场面。而那些较小的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那些稍微有点能耐的医生,也是能跑就跑了。

第四,当大医院人满为患之时,病人也都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再加上专家们的水平都”特高”,根本无需望闻问切,只需在电脑上开各种检查单子就行了。给我的感觉,相当于是机器在看病。医生只要能看懂各种检查单据,就能坐在专家门诊。

第五,因为专家号每天都是有额度的,而且专家很少有太年轻的,为了尽快完成当天的工作,他们在看病人时,自然是能提速就提速,恨不得一两分钟就看一个,哪还有闲情逸致问东问西啊!再说身体也吃不消啊!据说那些慢性子、性格又内向的人,自从当了医生后,性情全都大变了。

第六,现在医生的责任心已经大不如前了。听诊器也不挂脖子上了,血压也不给量了,只因为医院拥有大量的先进设备,就像是一座座大工厂一样,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变成了各种机器的“操作工”。但只有那些外科医生每天累的像狗似的。与此同时,医院又都像是“大白鲨”,鲸吞蚕食着”大鱼和虾米”。医生看的病人越多,医院的收益就越多,医务工作者的收入自然就会越高。

由此可见,医生不提速能行吗?


怡人之人148633009


专家号=排队时长

看病时长=消费体验差

面诊时间长短=诊病态度和诊病质量

这种概念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我的号就是问题中的专家号,确实需要提前挂号,等待叫号,有时候因为患者太多,需要从早到晚一直面诊,我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确实吃不消,别的时间还排满了手术,但我的精力毕竟有限,我只能看很少一部分患者,所以有的患者需要按照挂号顺序等一段时间,这有什么不合理吗?

至于说“匆匆看一眼”,这个我详细的说明一下,我来说一下我面诊一天的工作状态,我每周一出诊能看50-70左右的患者,请大家估算一个时间问题,有的患者是带检查结果来的,有的没有,所以有些患者并不是说看一次就可以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还需要在看一次,根据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计划。平均一个患者是3-5分钟的情况下,70个患者就是350分钟左右,其中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年龄原因,导致病情描述不清或语速过慢,还有一些需要查体的,我知道患者想要听到详细的病理、病因、治疗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但这是不可能的,就拿一名胸痛的患者来说,在他的眼里只是一个胸痛,如果想要将我上面这些东西全部讲明,可能得需要半小时左右,如果每个患者都花费半小时,可有想过医生一天能看几个,越是专家号可能越不会说这么多。

那为什么每个患者面诊时间不长呢?

主要原因是,没有必要!患者说完所有的症状,医生就能判断出患者到底是哪个部分出现问题,或者轻或者重,轻的患者给出建议及治疗方案,重的开检查进行确诊,如果有近期的检查报告,我们直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然后确诊,制定治疗方案,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就可以结束了,其他的也没有必要和患者说什么。

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将心比心,而不是相互质疑,希望大家相互理解。


罗民教授


那啥,我是一个年轻的老人,也是一个患癌肿瘤並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2018年走过十一年时间。许多人愿意说它是抗癌的岁月,然而我更把它分享成相遇了更真实自我。让我更加接近自己生命的呼吸,知道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他人,是生命自然法则。

说说我年未复查看病,找专家看病的三分钟对话,(二个月复查结果及做检查漫長时间等待)三分种也许是一种奢求,然而对我足够了。(仅我而以)

在我轻轻推开医生门诊房间门的瞬间,我以最轻松语言快速说活:“看病挂号等待二月了,我等你看病,花都谢了”,大夫抬起头看见我说“再不来我都要退休了”,我说“咋呼退休,你不能走,要走我就移民了”,大夫说“去哪儿”,我说“去澳洲呗”,大夫说“去哪儿干嘛,也不生产药,看病等半年”我们一边聊着,做完了检查,看看几页体检报告,收拾完报告又还给我。我只问了一句,“咋样”,大夫只是说了一句,“你那么注重健康生活方式,没事”,说话间后面的患者已经进来了。我觉的我连三分钟都没有。好像是来看老朋友,和过去自己去告别。

看病不在时间長短,重要是明确无误诊断,确定专科医院专科大夫的真实规范治疗。自己是生命主人,有权知道病情真伪。对大夫,对于大部分从医大夫,我选择相信,只有相信才能配合。医生是不是天使(当然也有不良的)所以是自己要有慧心明智判断。不乱投医。对生病努力感动的人,也一定会感动和触及大夫,互相相任,多沟通,共同破解生命密码,相信奇迹,奇迹才会发生。

2018年就要秒走了,生活就是一年一度轮回四季。生活生命就是不断的在道路拐角处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一次看病,你的选择是什么?需要学习,不是瞬间读秒,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态度。当需要帮助时,能够感动自己的人,也一定会良知他人。祝福大家新年健康快乐!




山人品茶


我到宁波东部李惠院看甲状腺走进还没坐下说一句话就好出来了叫我查一大堆后来叫我动手术动好了查房也不来查出院了我着急去找问他是动的这么样他不耐烦随便说一声就走了我到现在还不清楚到底是动了多少我去问他走了我是跟着问的他脚也不停下来我后悔为什么找样的专家还是个女医生


手机用户73550295827


专家也有不一样的,我妈妈糖尿病多年,曾经看过一个国内知名的内分泌专家,进了病室就是一脸的不耐烦,还没说上三句话,就打断你刷刷刷开了一堆检查,检查完了也不跟你说三句话,直接刷刷刷就开药,问什么也都是不耐烦。

后来又看过一位其他的女专家,也是我们国内糖尿病方面知名的专家,但是人家完全不一样,非常仔细的询问了病史,而且重要信息都详细记录在病历上,一点儿也没有不耐烦的神色。

在看了我们的检查之后,这位专家帮我们详细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情况,以及应该用哪种方法治疗,各种利弊的分析,让我真的感觉到如沐春风,而且还允许我加了她的微信,有情况的时候可以找她。

其实专家真的很辛苦,毕竟大家都想要看专家号,所以每天也是会遇到很多麻烦的病人,不过专家还是不一样的,有的专家的确是脾气大门槛高,而有的专家,在精于专业的同时,自身修养也是一副大家风范。

所以我觉得,对于专家我们也不应该认为都是看病敷衍了事的,还是有很多专家对待病人很认真,也很温暖,作为医生,我打心眼里仰慕这样的专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她们那样。作为病人,我打心眼里感谢这样的专家,遇到她们是病人的福音。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这个问题我说两句大家参考。

先讲一个冷笑话,或者叫做故事吧。这个故事说,在美国,有患者牙疼需要拔牙,牙医一分钟时间就干净利索的把牙拔掉了,然后,患者去缴费,结果发现要五百美元,于是,这个患者很气愤的指责牙医说:你真是黑心!你只用了一分钟时间,就要赚我五百美元,你太黑心了吧!?

然后,牙医微笑着说:哦,那我也可以用一个小时慢慢拔,甚至是你说用多少小时我就用多少小时的拔。不过,问题是你愿意吗?

这个故事、这个冷笑话虽然有很多版本,但我想其中表达的道理不难懂吧?医生当然可以用一个小时而不是一分钟把牙拔下来,反正折腾的是你,遭罪的也是你,对不对?但问题还是:折腾你,让你遭罪一个小时而不是(技术熟练干净利索的)一分钟,你真愿意么?

事实上,很简单的道理,同样的工作,“一分钟”就能完成的才叫专家,一分钟完不成,“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那叫效率低,那不是专家。

可是,就这么简单的道理,现在也出问题了!竟然也出问题了!有人非要专家一个小时才能给他看清楚病,一个专家五分钟干净利索的看清楚病,反倒成了罪过了。

其实大家想一想,你去医院干什么的?你觉得医院是寻找到快乐的地方么?一个只要脑子没进水都能明白的道理,你的目的要是是寻找快乐,那应该买票去看郭德纲的相声,郭德纲的相声据说一张票要上千块钱了,那能给你带来快乐,你可以多听会儿,让郭德纲先生返场又返场的多听一个小时。

但是,要是你去医院寻找快乐,想着在医院里也能和听郭德纲先生的相声一样哈哈大笑,心情愉快,那你不觉得自己的脑子出问题了么?!

很显然,你去医院是看病的,不是去听相声的!这种几乎是废话的道理很难懂吗?因此,一个专家五分钟时间就能完成特定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你的疾病,那就是个好医生,而且这才是“专家”,如果反过来,其他专家五分钟就办完的事情,你的专家折腾了半个小时也没弄完,那你觉得这个专家折腾谁呢?折腾的是谁呢?

这里还有个问题是:很多人希望专家能耐心的给他解释清楚自己的病情。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专家根本就不可能给你讲清楚疾病的。想一想,一个人上医学院,最少五年,然后再规范化培训,再考医师证,等等,努力学习好多年,甚至十几年之后,刚进临床时还是个没有临床经验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低年资医生呢,人家努力好多年都未必行,你就靠着专家给你讲几个小时(假设专家有这么多时间的话),你就能听明白了?那你是不是太聪明,太自以为是了?!

好了,其实道理真的不难懂,去医院不是去听相声的,去医院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用最少的时间成本来解决问题,肯定优于耗费更长时间解决同样的问题。专家之所以是专家,就是因为有本事“一分钟就把牙拔下来”,而不是“一个小时的慢慢拔”。


就说这些吧。上面的内容供题主和大家参考,感谢阅读,抛砖引玉,欢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