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感到焦慮抑鬱的時候該怎麼辦?

手機vb用戶84836257


談一談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關係

我們不難發現,抑鬱症的患者總是會出現明顯的焦慮表現,比如一個悲觀厭世的典型抑鬱症患者,往往還會伴發嚴重的焦慮;而嚴重的焦慮症患者是一定會出現抑鬱症狀表現的。所以說抑鬱與焦慮的關係就好像肝膽相照一樣。

其實單就焦慮障礙來說,是會繼發於很多精神疾病的,比如抑鬱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分離轉換障礙、偏執型精神病等等。但我們目前的診斷原則還是一元論診斷,所以除非兩種精神障礙都十分典型,且嚴重影響患者,一般不會下共病診斷。

比如一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表現,但同時使用抗焦慮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明顯,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患者的原發疾病診斷——雙相情感障礙,理論上雙相情感障礙的情感症狀得到有效控制,焦慮症狀也會隨之消失的。


焦慮抑鬱該如何徹底治癒?

抑鬱症在首次系統治療充分且足劑量足療程的時候是可以達到50%的徹底治癒率的,也就是說,如果遵醫囑堅持完整治療,起碼有50%的患者今後不會再次復發。當然,就像我說的,一個患者遵醫囑堅持服藥的情況下是否能夠保證今後不再復發,是無法確定的,醫生能做的只是將復發幾率運用科學的方法降低到最低,至於今後是否會遇到不良社會事件,以及是否會影響患者復發,是醫生左右不了的事情。

關於焦慮的問題,雖然焦慮會伴發於很多精神障礙疾病,但我更認為焦慮是源自於患者內心對於事物的錯誤認知,同樣的事物,只有焦慮的人在它身上能夠感受到焦慮的屬性,其餘人看這個事物是不會產生焦慮的。所以我認為,焦慮是基於錯誤認知產生的情緒反應。根源還是在焦慮的人所產生的錯誤認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疑問可以私信留言。


我說精神


小陳是一個馬上就上研一的學生,在碩士導師的暑期實驗室裡,他認識了一群師兄師姐。和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他多數時間都靦腆不語,也能感受到群體的和諧有趣。他一直以內向自居,以為上了研究生,就可以變得開朗一些了。可是有一天,當實驗室裡只剩下他和另一位師兄的時候,人際中的焦慮、緊張感又馬上撲面而來,他覺得很尷尬,想要快點從實驗室離開。


麗麗是一位公司白領,總是幫助同事們做很多事情,比如幫忙定個盒飯,幫忙補錄打卡,幫忙寄個快遞什麼的……同事們貌似都很喜歡她。她最開始很享受著大家的喜歡,但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開始討厭同事、討厭去上班、討厭辦公室,她開始請假不工作了。是的,她抑鬱了。


玲玲最近遇見了一個讓她心動不已的男孩,對方貌似對她也有好感,本來可以水到渠成的感情,在玲玲面前,卻變成了巨大的困難。她每次都不知道該怎麼聯繫對方,所以一條編輯好的短信刪來刪去好多遍,也不敢發給對方。好不容易硬著頭皮發一條過去之後,緊張得呼吸加速,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顯示出一絲非常驚恐的模樣。


以上三個場景裡,你都看見什麼了?也許是三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也許是以他人為鏡後的自己,也許是三種不同的體驗和情緒,焦慮、抑鬱和恐懼……

我想,很多人都會被這樣的情緒困擾過,或者發現自己身邊的人,正經歷這樣的情緒困擾。

每每陷入到這樣的情境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在他們眼裡,負面情緒可能面目猙獰、威脅和危害巨大,所以要趕緊逃離。


小陳是用打遊戲的方式逃離他的焦慮、麗麗是用吃藥的方式逃離她的抑鬱、玲玲則是用拒絕和對方溝通的方式來逃離自己的恐懼……


逃開了,就萬事大吉了嗎?

不。事實恰恰相反,負面情緒彷彿洪水猛獸,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淹沒。在一次又一次的逃離失敗之後,很多人才開始領悟:哦,面對負面情緒,逃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啊。

是啊,你那麼急著想逃,從來都沒看清楚負面情緒是什麼,又怎麼可能解決問題呢,孫子兵法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那麼,負面情緒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對自我進行保護的一種機制。每一種負面情緒的發生,都是一個求救信號,它在用獨特的方式呼喊:救救我吧。



創傷,是症狀的動力。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負面情緒,恰恰是因為你需要它。

就好像那個在導師辦公室感到焦慮的小陳,他為什麼會突然之間變得焦慮呢?是因為他體驗到危險了。

從小就不斷被批評被教育的小陳,從來沒有從母親那裡體驗過自己被接納的感覺,所以他總是很謹小慎微地對待著母親,也非常恐懼和母親走得太近,因為走得太近,就很可能迎來批評和責罵。所以,在小陳的潛意識裡:太近=危險。

一旦和誰的距離太近,危險信號就會亮燈,小陳也會直接體驗到焦慮的情緒。他在用焦慮的情緒保護自己,保護自己避免被人批評、被人責罵、不被接納。

所以,小陳,需要用焦慮來保證自己感覺安全。

同樣,麗麗、玲玲以及每一個都會常常遭遇負面情緒的人,其實他們都是在用負面情緒保護自己。

症狀,會加劇創傷體驗。

這句話是說,雖然你需要負面情緒保護你,但這種保護方式其實會加劇你的創傷體驗。

也就是說,當小陳用焦慮的方式隔離自己和別人走得太近,他就永遠不會真正地走近一個人,也就永遠不會體驗到自己被另外一個人接納,那麼內心那個不被接納的創傷,也將永遠不會得到療愈。

好像事情變得有點複雜:負面情緒既是保護我們的,又是傷害我們的,那我們到底該拿它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你不用感謝它,也不用恐懼它,你只需要臨危不亂地和它做朋友就好了。當它產生的時候,你不用急著趕走它,而是要知道,它在提醒你,危險來到了,接下來你和它一起待一會兒,體驗一下,那些危險是真實存在的嗎?

潛意識往往以一些非常零散的圖片儲存在我們的記憶裡,當負面情緒來提醒你危險的時候,你都問問自己:我看見了什麼?

  • 你可能看見父母糟糕地對待自己,這些事情,發生在過去;

  • 你可能看見朋友/戀人不肯接納自己,這些事情,可能發生在未來。

但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是虛幻。唯有當下,才是真實。

當下是什麼呢?當下是什麼都沒發生,你和負面情緒在一起玩個遊戲而已。


——by 楊思遠

作者簡介:楊思遠,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胡慎之工作室簽約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出版新書《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人生》。個人微信公眾號:思遠心舍(ID:siyuanxinshe)

胡慎之心理


你好!

我曾經也是一位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的患者,嚴重的心理疾病,曾經讓我痛苦了將近9年的時間。不過,現在我完全走出來了!

抑鬱症的那段時間,真的特別痛苦,每天就是焦慮,恐懼,社交障礙,敏感多疑,膽小,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整天待在家中,不想動彈,記憶力也嚴重下降,頭腦緊繃,嚴重失眠,渾身沒勁,不想、害怕與人交流,整天就渾渾噩噩,到了重度階段,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自殺。

吃藥,藥物的副作用,讓我本來就差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到頭來,抑鬱症也沒治好。

那段時間用生不如死這個詞,我來說,不為過。後來是在受不了了,就天天想自殺。

只要你還想好,不放棄自己,上天一定會給你最好的結果,現在,我完全走出來了,徹底痊癒了,沒有復發!

抑鬱症,吃藥是沒有用的,除了副作用之外,停藥就復發,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好了以後,我也明白了,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我們自身能量狀態變低了,遇到事情想不開,是因為大腦裡有錯誤的思想觀念,如果,這些問題不去解決,不去改變,抑鬱症,焦慮症,就真的好不了了!

現在的我,精力充沛,樂觀自信,正能量滿滿,內心堅強,比抑鬱症之前還好!

真心希望你也能早日好起來!





用戶56049696419


最近總是收到邀請回答,感謝!焦慮抑鬱症,說實話我現在也有,本人32歲了,今年選擇裸辭創業,做服裝的,把這幾年的積蓄都拿出來,現在虧的褲子都快沒得穿了,還上有老下有小的,你說能不焦慮抑鬱不?但目前我的狀態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對自己微笑一下,縱然前面是刀山火海,再拼一把,說實話,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


了訓經典影視賞析


你好,我是一個抑鬱症,焦慮症康復者!

為什麼我以前走不出來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自己認可自己有病!

但是現在我好了,我給大家糾正一個觀念,不管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還是任何症狀,他們都不是病,都是你自己負能量之下的假象!

為什麼說是假象呢,因為我自己好了之後,我發現那些東西都消失了,簡而言之,就是我自己能量狀態提升了之後那些症狀自然而然的都消失了,包括你焦慮的事情,抑鬱的事情,還有恐懼的事情,強迫的等等所有的事情!

而心理疾病就是由於自己的體內負能量佔據了上峰,要想好,就得提升自己的正能量,當自己的正能量足夠強大之後,那些問題自然而然都消失!

能量包括正確的思想,思維,三觀,好的情緒,這些都是能量!好的能量會讓你快樂,壞的能量會拉你到深淵!

這不是我自己瞎說的,這是我們學院的那麼多人實踐過來的,既然都是這麼好的,那麼就無可厚非!

隨著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擺脫抑鬱症,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永駐初心


我曾經讀過一本關於焦慮症的書,書名叫《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寫這本書的作者卡爾•弗農自己曾經被焦慮症折磨了14年。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10個擺平焦慮的方法,你可以參考一下:

方法1:直面焦慮。

直面不是對立,而是站起來,往前走的心態。敞開心扉,與別人分享你的焦慮和真實想法,分享就是分擔。即便得不到有效的建議,也能緩解焦慮。

方法2:檢視你的生活方式。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垃圾食品,保持作息正常。

方法3:關注你的環境。

一個更健康的環境意味著更好的生活質量、更幸福的生活、更平衡的自我,從而激發自信與活力。

方法4:控制飲食。

焦慮會影響消化道和食物處理的過程,避免攝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堅持吃早餐,拒絕咖啡因,多喝水,多吃果蔬,細嚼慢嚥。

方法5:愛上運動。

運動能激發人的活力,帶來好的心情。快樂是心理健康的關鍵,運動能直接帶來快樂。

方法6:堅持固定日程。

我們的大腦對固定結構反應良好,堅持固定日程,把要做的一切都規劃好,壓力會得到極大緩解。

方法7:為未來打下基礎。

與其憂慮未來,不如做好當下。我們不可能控制生活的一切,不用盲目去攀比,按自己的節奏去走就OK了。

方法8:停止依賴。

別再通過依賴某個物品、地方或者某個人來尋求安全感,安全感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

方法9:解決好服藥問題。

不依賴藥物實現的平衡才是真正自由的平衡。藥物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服藥問題必須諮詢專業醫生。相信你還不至於到這個程度。

方法10:保持平衡。

克服焦慮是貫穿一生的旅程,不要停止行動,要以平衡為目標,永不放棄。


星星fighting123


1980年以前覺得抑鬱症是天方夜譚,隨著現在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抑鬱症近在咫尺!

抑鬱症是一種讓人感到悲傷或對生活失去興趣的情緒障礙。抑鬱症會反覆發作,每次發作至少兩週,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第一:感覺難過,幾乎每天都感到空虛或以淚洗面;

第二:對於曾經喜歡的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快感,幾乎每天如此;

第三:睡眠增多或減少,幾乎每天如此;

第四:感覺疲勞或經常沒力氣;

第五:每天都感覺沒有價值感,感覺自卑;

抑鬱症最嚴重的後果是自殺,近幾年好多明星因抑鬱症離開了世界,例如張國榮、喬任梁和查斯特·貝寧頓等等。抑鬱症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生理、心理和環境密切相關。

當我們診斷有抑鬱症,該怎麼辦?

這個疾病的治療需要醫生和患者相互配合,不是光用藥物就能解決的。其中包括:患者定期的心理諮詢、配合藥物治療以及改變生活方式。提供一下幾點建議:

第一:心理諮詢:中國人比較內斂,不好意思和別人談論自己,這樣往往使得病情持續加重。大多數的心理治療不會涉及到自己的隱私和隱藏的情緒,只是涉及你的思考和日常行為模式,所以大家大不必擔心,敞開心扉的與心理諮詢師聊天;

第二:改變生活方式:首先接納現在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不要因為外界的傷害而刻意改變自己,遵循自己的天性,這是最放鬆的狀態;其次不要被外在的名利目標所驅使,做好當下的自己;

第三:藥物治療:沒有一種藥物具有最佳療效,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決定服用的藥物,以及會出現的一些副作用;用藥時間一般1-3周起效,但是需要6-8周症狀才會進一步好轉;患者在服藥過程中不要覺得症狀好轉後,私自停藥,這會導致抑鬱症復發;

第四:健康飲食:研究表明全穀類、蔬菜、水果、豆類是抑鬱症的最佳食品,避免飲酒,少吃煎炸食物,減少糖類和咖啡的攝入;

第五:鍛鍊身體:鍛鍊可以減少抑鬱,還給人們一種自我掌控感和獲能感,精力增加,壓力減輕;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堅持治療,並給予足夠的時間讓治療發揮作用。

願每個人心裡充滿陽光,願每個人臉上笑容常駐。


健考紳士


焦慮=對自己當下的不滿+對未來的擔心

由於深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總是與自己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於是內心衝突不斷。

我們或許會採用各種方式去消除衝突,但很多時候卻反而陷入更深的恐懼、焦慮和絕望之中,出現神經症問題。

如何緩解過度的焦慮?

1. 處理恐懼情緒

大家可以嘗試從通過運動和正念的方式,從植物神經方面調節我們的恐懼情緒。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腦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們平靜、放鬆下來。而通過運動,大腦中積極情緒的迴路也會增多,幫助我們抵抗恐懼。而許多臨床試驗和研究顯示,正念對焦慮的干預作用尤其明顯。

2. 重獲控制感

(1)當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恐懼的對象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具體化,是指你將這個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見。

通過回想你感到焦慮時,除了時間、地點、人物之外,還有哪些細節,你在哪一刻開始感覺到焦慮,焦慮的時候你都做了什麼,想了什麼等等。通過這些具體化的方式,去反思和覺察整個事件,讓整個事情不再混沌一團。在這個過程中,能覺察到整個事物的全貌和細節,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當對自己,對自己焦慮的對象變得更熟悉、更瞭解時,才會覺得更有控制感,才可能消除焦慮。

(2)一般焦慮的人,腦子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在一個時間會同時想很多事。當所有事情一起想,一起做的時候,常常會變得焦頭爛額。這個時候,你需要對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進行一個優先級的排序。先專注完成一件事,然後再做其他的。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多任務處理的情況。我們要保證“要事優先”。在所有任務中選出一個優先級最高的,先去全神貫注的完成這個任務,等完成後,再去做下一個。一件一件的做。這不但會讓你有在完成任務時有一種成就感,正向激勵著自己,還能幫助你大大的緩解焦慮的情緒。

(3)當我們面臨一些比較長期,難度較大的任務時,焦慮情緒會更強。那麼,緩解焦慮的方法,就是制定計劃、拆解目標。制定計劃時要從上往下拆分,先定整個項目的大目標,然後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明確達到每個大目標和小目標時的衡量指標,截止日期、通過什麼方式達到目標等。將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可以使得目標更明確,更可執行,讓整個任務感覺更可控,從而緩解焦慮。在各個小目標之間留些盈餘時間,為突發事件預留時間,要不當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你會變得慌亂,從而更加焦慮。在完成每個小的目標後,給自己一個獎勵,比如放個假,吃頓好吃的,和朋友聚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階段性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一個正向激勵。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情緒和狀態去迎接下一階段的工作。


馬澤中心理諮詢


 在治療上,建議首先自己要調整好自己心態,學會放鬆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情,當然,說起容易,做起難,但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這種病情是可以治療的,這點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不能調整好自己心態和心情,不能緩解,一定要進行藥物治療。  許多人害怕藥物治療,認為藥物會損害身體,或認為藥物治療時間長,可以產生藥物依賴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問題,是藥(包括中藥)有三分毒,但有病就必須治療,只要利大於弊,可以通過合理、系統、規範地用藥,就可以把藥物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或不產生不良反應。  一般來說,抗抑鬱和焦慮的藥物沒有藥物依賴性,但如果病情沒有穩定住或鞏固好,過早停藥會引起療效反彈,或再次陷入抑鬱焦慮症狀的狀態。抗抑鬱和焦慮的藥物起效都很慢,一般需要二週到四周才開始起效,需要服用的時間較長。  當症狀完全消失,還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再鞏固療效一段時間,然後逐漸、緩慢地減少藥無劑量,最後完全停藥,不要馬上停藥,以免療效反彈或復發,至於藥物的劑量大小,因人而異,最好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


宜興紫砂文化鑑賞


大多數時候抑鬱和焦慮是共存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得了抑鬱症那麼很大可能他也焦慮。問題中的種情況應該是抑鬱症常伴焦慮症狀,這種症狀以抑鬱為主,焦慮往往只是抑鬱症患者表現出來的一種情緒反映,同時還可能伴有其他情緒反映,如強迫、疑病、恐懼等。

抑鬱性焦慮症是指因長期抑鬱導致出現的焦慮症,一般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綜合表現,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危害較嚴重。

簡單說一下焦慮抑鬱的表現:

1、經常莫名的緊張、焦慮不安;

2、易激動,對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耿耿於懷;

3、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4、患者表情愁苦、不願與人交談、不願談自己的病;

5、有時候會有一些極端想法出現,比如:自責,自殘等;

6、軀體不良症狀,如:睡眠障礙,早醒、失眠、多夢、食慾差、噁心、頭暈、心悸等。

如果很不幸的是,已經被抑鬱焦慮纏身,影響到了工作和生活,那不能坐以待斃的我們該怎麼做吶?

1、轉移注意力:患了抑鬱焦慮症後,常常胡思亂想、坐立不安、一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如果總是注意自己的病狀,有害而無益。應當轉移注意力,如制定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計劃,並全力以赴去實現。當你沉浸在新的活動中時,就無暇顧及焦慮了。

2、增強自信心:自信是治癒抑鬱焦慮症的必要前提。因為抑鬱焦慮症患者對自己解決問題、適應環境的能力往往持懷疑態度,誇大自己的失敗。憂慮、緊張、盼望別人的支持,具有依賴性。所以,患者首先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減低自卑感。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抑鬱焦慮程度降低一分,同時也會使自己更自信。

3、自我反思:有的抑鬱焦慮症是把曾經歷過的情緒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識中去。但這些被壓抑的情緒體驗並未消失,而是潛伏下來,因此便產生了病症。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可以進行自我反思,把潛意識中痛苦的事情說出來。適當的情緒傾訴、發洩可以減輕或消除焦慮。傾訴、發洩的方式有向他人訴說、寫日記等。

4、多聽音樂:在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中,閉上眼睛來聆聽一段音樂。排除一切雜念,全身放鬆,將注意力集中於音樂,想象著音樂所展現的優美、柔和的意境。

5、服藥治療:目前用於抑鬱焦慮症治療的藥物有很多,主要包括西藥治療和中藥治療兩大類,西藥治療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緩解症狀,但是並不能從本質上治癒抑鬱焦慮症的病根,很容易形成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的症狀。並且還容易讓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中藥治療助攻調理,雖然能夠避免西藥的副作用,但也有見效慢的弊端,並且效果也難以確定。其實兩者各有千秋,小編認為在治療中還是遵醫屬比較合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本人並非健康方面的專業人員,分享內容部分取自網絡,僅供各位老大參考,希望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