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儀徵武狀元楊謙和兄弟楊凱

在儀徵縣學的泮池兩側,曾經建有文狀元橋、武狀元橋各一座,文狀元是陳倓,武狀元是楊謙。現在舊址(今儀徵實驗中學)內,還保存著文狀元橋,武狀元橋已經不在了。估計形制應該與文狀元橋差不多。


儀徵武狀元楊謙和兄弟楊凱【儀徵縣學學宮圖】

儀徵武狀元楊謙和兄弟楊凱【儀徵實驗中學內的文狀元橋】

在《道光重修儀徵縣誌》卷三十二《人物誌》“宦績下”條目中,有楊謙的傳。楊謙,字先豫,儀徵人。他父親叫楊揆,善醫術。順治己亥(十六年,1659),儀徵發生了一起大案,有很多人被冤枉牽連,楊揆用自己的醫術幫助破了案子,解救了他們。

楊謙在縣學時“儀觀甚偉”,是個大帥哥。康熙壬午(四十一年,1702)中武舉人,解元(第一名),康熙南巡時參與接駕,奉旨入都。四年後的丙戌(四十五年,1706)中了進士,廷試第一名,被賜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武狀元,授職頭等侍衛,官至天津總兵。

楊謙是解元、狀元“兩元及第”,非常榮耀,儀徵縣學裡的武狀元橋,就是為表彰他而建的。他與兄弟楊凱並稱為儒將。

《道光重修儀徵縣誌》卷三十二《人物誌》“宦績下”條目中也有楊凱的傳。楊凱,字庚起,號江亭。小時候與夥伴們玩遊戲時,就像個將軍往高處一坐,左右指揮。上私塾時文章寫得很好,老師很驚奇一個準備考武舉的學生文科也不凡。後以武經成績好考入縣學。有一次夜裡路過儀徵城裡的單家橋,聽到有鬼叫“楊四將軍來啦”。

康熙己丑(四十八年,1709)楊凱中了武進士,負責守衛乾清門。康熙皇帝發現他寫的詩很好,就讓他與汪灝等人同入武英殿做纂修。後來升任鎮筸前營遊擊,生擒“兇苗”龍老四並正法。五年中三攻苗寨,提拔為辰州協副將,再以改土歸流成效顯著,升為總兵。抓獲抗拒改土歸流的容美土司田旻如,田旻如畏罪自盡,其下轄忠、建、散、毛等十九土司悉數歸化。乾隆初年升任湖廣提督,因事被免官。

乾隆辛未(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他參與護衛接駕有功,賜給蟒緞和鮮魚,復官河南河北鎮總兵。在任期間,河內、武陟(zhì)兩縣河水暴漲沖決堤岸,楊凱率領眾官兵搶險築堤,一日合攏。後來又犯規矩被罷官。辛巳(1761),慈寧萬壽,楊凱復出但降兩級使用。楊凱有個兒子叫楊文淵,庚辰(1760)進士,任延平知縣。

根據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導馬明達《清初回族名將楊謙楊凱》一文援引吳振棫(1790-1870,字仲雲,號毅甫,晚年自號再翁,錢塘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官至雲貴總督)《養吉齋叢錄》餘錄卷九的記載,儀徵楊謙、楊凱是“回回人”。

根據儀徵檔案館《清宮儀徵御檔》記載,乾隆五年(1740)六月十九日,楊凱、楊謙以革職之身在家仍戴紅頂花翎出入衙門,被兩淮鹽政武備院卿三保舉報。乾隆皇帝御批:“著將楊凱、楊謙交與該省督撫,照例擬罪奏聞請旨。並通行各省督撫,遇有革職人員違例,濫用章服及妄戴頂帽花翎、藍翎者,即據實題參,毋得徇隱以滋僭越。”

儀徵武狀元楊謙和兄弟楊凱【儀徵檔案館藏 清宮儀徵御檔】

《道光重修儀徵縣誌》卷九《輿地志》記載,天津總兵、狀元楊謙墓,在石碑山。湖廣提督楊凱墓,在石碑山。

《嘉慶揚州府志》卷二十七《墓冢志》記載,元珊竹介(1245-1309,字仲清,官至江東宣慰使)墓,在(儀徵)縣西北城裡。集賢院學士姚燧撰《神道碑》,趙孟頫書,俗名為石碑山。

儀徵博物館展示的在真州鎮石碑村出土的元代墓碑,經考證,墓主人系珊竹介之子珊竹帶,頭銜是“揚州通泰等處屯田打捕提舉司達魯花赤”,足見史書不虛。

今天的石碑山已經是萬年大道萬博小區,尚有“石碑路”地名留存。

儀徵武狀元楊謙和兄弟楊凱【儀徵博物館藏 珊竹帶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