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張藝謀和馮小剛,你覺得誰更有知名度且人品很好呢?為什麼?

為和平而唱


知名度這個,國內基本上兩人持平,家喻戶曉,不分伯仲。張藝謀大概會更強一些,老太太知道奧運會開幕式是誰搞的,未必知道《手機》《非誠勿擾》導演是誰。某種程度上,馮小剛乾不過現在的吳京。


國際層面,馮小剛目前在國際A類電影節,歐洲三大和奧斯卡掛零,而老謀子自己拿過影帝,多次在三大電影節折桂,還擔任過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這已經是妥妥的大師級導演,被廣泛認可的。基本上,張藝謀是早期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代言人,拿獎專業戶。


尤其是奧運會和apec會議兩次盛大開幕式後,張藝謀已經成為國師級人物,是中國導演行當的門面代言人,無法繞開的純在,這一層象徵意義,馮小剛是想都不敢想的。馮小剛在這個層面最高成就?某一年春晚導演吧?



人品好壞方面,這個不好比較,畢竟導演行當裡不是看人品賣片子的。但是張藝謀這些年傳出的負面新聞,大概只有超生這一條吧,在一個二胎逐漸放開的年代,這算不得什麼了不得的罪名。至於馮小剛嘛,多說一句都感覺像在黑。他出現問題被大家落井下石,也不是沒原因的。


導演和導演不一樣。


今天道


張藝謀和馮小剛是兩大知名導演,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張藝謀是近二十年中站在中國電影最前沿的人物之一。張藝謀曾是工人,他超齡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事蹟被法國《電影手冊》列為影響電影進程的一件大事,事實證明,他日後的確成為“78班”乃至“第五代”中的主將。作品多次在國際上獲獎:柏林金熊獎1次(《紅高粱》,1987年);威尼斯金獅獎2次(《秋菊打官司》1992年,《一個都不能少》1998年);戛納評委會大獎1次(《活著》,1994年)威尼斯銀獅獎1次(《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年) 柏林銀熊獎1次(《我的父親母親》,1999年),張藝謀前期作品風格樸實濃厚,藝術嚴謹,後期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開始走商業化道路,藝術貢獻大打折扣。

2008年張藝謀導演被授予“美國人文藝術榮譽一等獎”,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電影人,同年美國《時代》週刊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張藝謀憑藉成功執導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獲得提名(挺進五強),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負責撰寫了對張藝謀的提名評語。2010年,張藝謀在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中榮獲”亞洲電影傑出貢獻大獎”,是首位獲得此榮譽的內地電影人,代表作品《山楂樹之戀》。2011年:獲得第五屆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傑出成就獎”,這也是中國電影藝術家首次獲得此項榮譽,代表作品《金陵十三釵》。

馮小剛是中國著名電影編劇、導演,是中國大陸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2011年6月,憑藉《唐山大地震》獲得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2015年4月18日,馮小剛導演被法國授予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11月26日,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2017年9月16日晚,馮小剛憑藉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張藝謀在中國導演界的卓越地位馮小剛豈能撼動,馮小剛一味迎合商業市場,銅臭味很濃,況且,最近因《手機2》捲入“陰陽合同”醜聞,遭到崔永元這樣的民族正義人士的質疑,人品上如果有問題,哪還有什麼討論的價值?因此。張藝謀在人品和導演才華方面完爆馮小剛,不服來辯?


餘生聽禪


如果真的拿張藝謀和馮小剛比知名度,我肯定給會毫不猶豫地為張先生舉手。其一張先生和馮先生都拍過很多電影,早期張先生電影好像在國外拿過柏林金熊獎,記憶中沒好像馮先生電影作品在國外沒有拿過什麼獎,能獲國際獎的肯定是得到了國際好評,知名度肯定更高;其二張先生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等作品具有對當時社會進行了現實描寫,這也複合國際獲獎電影的一貫風格,而馮先生的作品尤其是賀歲系列都具有京腔調侃的詼諧幽默,這很符合國人的口味,在國內認可比較廣泛;其三張先生導演過國慶慶典、奧運會開幕式等大型文藝活動,看過的不少人都為其立意深遠、構思巧妙、活動場面氣勢恢宏壯觀而感動,在國際上也影響巨大,而馮先生好像只導演過一屆春晚,反響也是平平。以上僅僅是自己的感覺而已,不代表他人觀點,更沒有貶低兩位大導之意。


石頭5362730785050


現在再來回答這個問題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多年前,這兩個人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而如今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很多人的腳下,剛剛憑藉電影《影》榮獲金馬獎的張藝謀毫無疑問在天上,深陷輿論風波的馮小剛當然是在眾人的腳下。

倘若說知名度,目前來看當然是馮小剛知名度高一些,不過馮小剛的知名度並不是因為他拍的電影有多好,而是因為其拍的電影《手機》傷害了崔永元,隨後導致了一場時隔十幾年的“復仇”,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事件中,大家終於看清了馮小剛其人,“馮褲子”之名也盡人皆知。

而張藝謀呢,還是一如既往地以兩三年一部新作的節奏拍著他的電影,張藝謀的新電影《影》口碑還不錯,但是票房卻不盡如人意,從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張藝謀的努力,然而這種努力並沒有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張藝謀的名氣也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炙手可熱”,但是平心而論,在小編心裡,張藝謀在電影上的成就遠遠高於馮小剛的。

拋開“馮褲子”的人品不談,我們但從此二人的作品來評價,張藝謀儼然是比馮小剛優秀太多,張藝謀早期的很多作品都充滿了人文色彩,如《紅高粱》、《一個都不能少》、《活著》等,而馮小剛從一開始拍的就是一些為了抓人眼球的電影,雖有新意、但沒深度。


雖然張藝謀在一段時間內也拍了很多商業大片,但是偶爾也有《山揸樹之戀》、《歸來》、《影》這樣還算不錯的電影,而同一時期的馮小剛拍的多是《非常勿擾》、《私人訂製》這樣主題空洞的圈錢之作,也就去年的《芳華》還算可以。

所以從製作電影的水準上看,張藝謀的知名度和名氣毫無疑問強於馮小剛太多,至於人品,目前來看,“馮褲子”人品實在不敢恭維,虛偽、勢力、貪財、無德都可以形容馮小剛,而張藝謀在大是大非上並沒有什麼劣跡,對於他的人品我們也不好評價,至少表面上看比馮小剛強太多。



草根說電影


現在張藝謀和馮小剛都是中國有名的大導演,兩個人都不相上下的。馮小剛這些年來拍了好多電影,口碑都挺好的,電影賣座率也挺高。


張藝謀,情懷大氣,志向長遠,可開山立派,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作品影響長遠,意義深刻。有極度強迫症,對每個鏡頭、每個場景要求都精益求精,極度嚴苛。創意大開大合,氣勢磅礴,畫面唯美,國家大型外事演出御用總導演,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張藝謀這輩子註定要在中國文化史上青史留名,就算他什麼電影也不拍,光憑著08年奧運會總導演這個身份,就夠了。

張藝謀成名早,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才華能力顯然比馮小剛突出,在中國文藝界還是有很高的知名度,雖然早年成名後拋妻和鞏俐有過交集,最後重娶,但他並沒有更多的緋聞。張藝謀比馮小剛有涵養,人際關係做人做事都比較低調。

馮小剛,小家碧玉,因追逐利益故商業氣息嚴重,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好強勤學,勵志典範。心理學、厚黑學登峰造極,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手段頗豐。有領導潛質,可籠絡人心,善打悲情牌,悲天憫地俘獲人心,讓其為自己馬首是瞻。為電影的商業化及另類模式貢獻極大。才華不可小覷,有幾部良心作品。

馮小剛自從出名以後,就經常有亂七八糟的新聞上頭條,有他罵網友,還有記者拍到他的一些鏡頭,還有一些負面新聞。他為了拍電影賺錢,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惜一切代價拍《手機2》。馮小剛有一定的能力,不足的是妄自尊大,嚴格的說還是少了一點內斂的東西,缺少涵養!


青旋大海


張藝謀和馮小剛兩個人都是很有名的大導演,我個人覺得張藝謀更有知名度,人品更好一點。


現在張藝謀和馮小剛都是中國有名的大導演,兩個人都不相上下的。

馮小剛這些年來拍了好多電影,口碑都挺好的,電影賣座率也挺高。

再加上馮小剛是有名的老炮兒,一言不合就公開懟網友,性格比較直一點,經常罵人,因此經常有亂七八糟的新聞,所以馮小剛這些年也是挺有名氣的。


張藝謀最近幾年的電影產量很明顯沒有馮小剛的多,但是我感覺從知名度來上來說,還是張藝謀高一點。

因為張藝謀成名比較早,很早就已出名了,出名的時候,馮小剛好像還沒有什麼知名度。

張藝謀之前拍了好多有名氣的片子,讓廣大觀眾記住了他,後面張藝謀還導演過奧運會開幕式,這個是最厲害的一點,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了。

大眾很早以前就知道張藝謀是一個大導演,一直到現在也是,馮小剛是後面才聽說的,所以呢,知名度上來說,還是張藝謀有名一點。


從人品上來說,我覺得張藝謀比馮小剛強多了。

張藝謀出名這麼多年,都沒有和女明星那些亂七八糟的緋聞,唯一一個就是和鞏俐,不過和鞏俐是正兒八經談過戀愛的。

而且張藝謀生活很低調的,他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對於網上的一些惡意抹黑他的新聞從來不做任何回應。

只是很低調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好像也不炒作。

現在人家已經跟陳婷結婚生子,生了三個小孩,很低調的過自己的生活。

網上很少能看到張藝謀上新聞頭條,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

更沒有聽說張藝謀做那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完全沒有,張藝謀幾乎沒有負面新聞。

馮小剛自從出名以後,就經常有亂七八糟的新聞上頭條,有他罵網友,還有記者拍到他的一些鏡頭,還有一些負面新聞。

就最近馮小剛和崔永元的撕逼事件來看,馮小剛這個人的人品嚴重的有問題。

他為了拍電影賺錢,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惜一切代價拍《手機2》。

崔永元之前本來是把他當作好朋友的,才什麼都跟他說的,沒想到他卻把這當題材拍了《手機》,可以說是出賣了崔永元。

而且《手機》也確實給崔永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導致他得了抑鬱症。

崔永元也跟他說過,但是馮小剛沒有任何的回應,一點都沒有覺得自己做錯。

崔永元和他因此鬧掰了,他也沒有在意。

15年以後又開始大張旗鼓的拍《手機2》,又一次觸犯了崔永元底線,導致崔永元公開反擊他。

現在已經上升到揭露了整個娛樂圈的黑幕,反正馮小剛是要遭殃的。


從這點上來看,馮小剛做人真的有問題,太差勁了。

那麼多電影題材,非要拍手機,明知道崔永元已經受到傷害了,你還要繼續拍,完全不顧別人感受。

為了賺錢,真的是什麼底線都沒有了,可以說踐踏了別人的尊嚴,損人利己。

現在招來禍害了吧,這其實就是報應,所以說做人不要太過分了。

相比之下,張藝謀就好很多,從來不做這些事情,張藝謀拍電影只是為了自己的個人愛好,從沒有聽說過他的電影傷害到誰。

總之,馮小剛遠不如張藝謀。


R娛記


張藝謀和馮小剛都是國內頂級導演,只不過我們談論起兩人的知名度和人品,這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我們很難去量化,只能通過兩人對電影的看法, 從中取破解兩人為人處世的態度:

張藝謀:電影對我而言是神聖的

張藝謀說:“我很喜歡拍電影的過程,全力以赴做好每件事,儘量使自己拍攝期間保持最好的狀態,至於電影的好壞,票房的多寡,自己不回去干預,因為電影對於我而言,是神聖的!甚至大於生命!”

從《紅高粱》到《秋菊打官司》,從《英雄》、《十面埋伏》到《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從《山楂樹之戀》到《金陵十三釵》,這些電影中,有成功的商業片,也有揭露社會矛盾的現實片,張藝謀始終保持這一種對現實的批判精神,在上個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大行其道,商業倫理肆意橫行,文化被消費綁架,歷史只是文化消費的一個部分娛樂化、即時性、平面化、碎片化,這些都成為新的社會時尚和集體潛隱心裡模式,張藝謀對於藝術的執著,就好像《山楂樹之戀》中“史上最乾淨的愛情故事”,老謀子保持著這種文化價值觀,傳遞給大眾一種簡單而深刻的理念,這是老謀子的高招!作品可見人品與知名度。

馮小剛:電影如生活,看法沒有高低之分

馮小剛認為:電影就是一種非常大眾的藝術形式,每個人都能參與,每個人都有發言權,能夠代表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代表一種生活態度,核對生活的認知,所以沒有高低之分!

從《甲方乙方》到《不見不散》,從《一聲嘆息》到《手機》,從集結號到《一九四二》,從建國大業到《芳華》,馮小剛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樣,都在進步!

兩者區別

只不過馮小剛與張藝謀最大的不同在於馮小剛面對市場是妥協的,而張藝謀是不妥協的!

馮小剛就好比新媒體,善於從大眾角度去修改和調整作品,張藝謀就好比傳統媒體,喜歡精雕細琢,慢工出細活。至於人品,兩者都一般,誰都處在這個紛亂嘈雜的商業社會,沒有誰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蔣昊說經濟


張藝謀和馮小剛,兩位電影導演完全不是一個擋次,更不是一種風格,根本談不上有人所說的不相上下。

拋開近期馮小剛因電影《手機2》遭崔永元炮轟後極度沉寂的因素,馮小剛當紅時,從最初拍馮式喜劇,到拍攝《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華》,一直在喜劇啇業片和文藝片之間遊移。在國內雖有知名度,但藝術水準和國際大師張藝謀的經典大作相比,差的太多!馮小剛只有《集結號》《芳華》不錯,有點兒味道。

至於人品藝德,兩位同樣差異太大。正確的文藝批評,出現爭議太正常了。張藝謀從未在任何場合對公開批評自己作品的人和事,說三道四。這是修養。而馮小剛人紅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今天罵記者,明天撕觀眾。有一部戲,金馬獎上老婆徐帆沒得獎,馮小剛極為不滿,猛撕金馬獎評審不公。其實,那部戲徐帆表演失度,太戲劇化,用力過猛,落選是必然的。馮小剛過份了,牛逼牛得鬧出笑話。


陳思羽1943


不管是從知名度還是藝術成就,張藝謀都要強於馮小剛,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而人品來講,在張藝謀葫蘆娃之前我還是非常認可的,但葫蘆娃之後,我對張藝謀的人品也持保留意見,d是馮小剛,說白了就是個電影油子,娛樂圈的老炮兒而已。

從藝術成就來講,張藝謀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吊打馮小剛,雖然 從票房成就來講不如馮小剛,但就作品的藝術水平和國際影力,張藝謀是當之於愧的大咖,國內其它的導演,也很難望其項背,尤其擔負奧運開幕式總導演,G20,青島峰會等大型活動的總導演,一舉奠定了其江湖霸主的地位。而馮小剛,就是個機會主義者,他對資本的渴求甚於對電影藝術的追求。

從人品來講,如果沒有葫蘆娃事件,我會毫無疑問的選擇張藝謀,但葫蘆娃兒事件讓人所不恥,這方面他確實做的確實讓人大跌眼鏡。

而馮小剛,一個娛樂圈的江湖老炮兒,天天攻擊這個噴下那個,卻不知自己也是渣男一個。


元芳有看法


馮小剛和張藝謀完全沒法比啊。

人品這個事兒,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說這個容易挑口水。咱們就只說知名度。

張藝謀這輩子註定要在中國文化史上青史留名,就算他什麼電影也不拍,光憑著08年奧運會總導演這個身份,就夠了。

08年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0年。在北京之後又有倫敦奧運會和里約奧運會;北京之前是04年雅典奧運會。

咱們也不吹牛,最近20年世界上最好的奧運會就是咱們北京奧運會,尤其是這個開幕式被世界人民稱讚為史上最好的開幕式。這是國際公認。

奧運會過去了這麼久,關於比賽的細節可能很多人都記不清楚了。但是08年奧運會開幕式大家應該都能想起幾個鏡頭吧?

無論是最後的焰火,還是山水花捲,千人擊缶......這些經典畫面會永留史冊。

這些畫面會永遠留在奧運史上,永遠留在中國文化史上。創造這一切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值得我們尊敬,但提到08奧運會開幕式,會永遠和張藝謀這個名字聯繫在一起。

100年後,可能沒有幾個人還記得馮小剛,但一定還有人記得張藝謀。

就憑這個,馮小剛何德何能和張藝謀相提並論?

更不要說,張藝謀早在20多年前,就把馮小剛想要的東西全都拿完了。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中國人獲得的第一個歐洲三大獎。雖然現在這些電影節大獎大家已經見慣不怪了,但是當時張藝謀第一次,這種轟動效應現在人根本無法想象。

這就和奧運會一樣,現在咱們已經有點麻木了,但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李寧一塊金牌沒拿到,好多人想砂了他啊。

張藝謀電影大獎可不止這一個。

1992年《秋菊打官司》獲得威尼斯金獅獎。

1994年張藝謀導演電影《活著》又獲得戛納評審團大獎。

歐洲三大獎張藝謀全部都拿過。

馮小剛呢?他出道以後一直拍賀歲片商業片,雖然錢是賺了不少。但是骨子裡一直有點自卑,想拿點獎裝點一下門面。

所以現在這幾年他拍《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這種帶點文藝範兒的電影,就是衝著拿獎去的。《我不是潘金蓮》獲得了西班牙金貝殼獎,算是國際A類電影節獎了,但是比歐洲三大獎檔次還是低了點。

所以拍電影這方面,馮小剛完全沒法和張藝謀比啊。

就算是拍商業片,張藝謀這兩年是有點沉寂了,但是中國電影市場化浪潮開端,就是張藝謀的《英雄》啊。

後來馮小剛還跟風拍了《夜宴》

拍得不倫不類,東施效顰。

後來幾年張藝謀《黃金甲》這幾部,雖然口碑不怎麼樣,但都是當年國產片票房冠軍啊,商業片成績比馮小剛也好多了。

所以,無論是在電影藝術成就方面,還是電影商業票房方面,馮小剛面對張藝謀都是完敗。他的知名度完全無法和張藝謀比,這輩子也比不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