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破壁者恆大:攜千億資本入場或將解開科研成果轉化魔咒

這一次,你也許更要叫許家印一聲"許教授"了。

4月9日,恆大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恆大將在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元與中科院共同打造三大科研基地,正式進軍高科技產業。

破壁者恆大:攜千億資本入場或將解開科研成果轉化魔咒

簽約儀式現場

事實上,在半個月前的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已經宣佈恆大將進軍高科技產業。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他的那句話,但這一切早已有跡可循。

恆大與高校的合作可追溯到2013年,恆大與清華大學建立"清華恆大研究院",開了中國校企合作先河。"對於提升中國學術水平,加快相關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許家印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接近許家印的業內人士表示。

長期以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非常低,與經濟發展極其不匹配。 過去十年裡,中國的經濟總量增長了2.5倍,一躍超過日本,居於世界第二,人民幣的規模總量增長了3倍,外匯儲備增加了1.5倍,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平均只有15%, 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平,產業化更是不足5%。

如同塞繆爾·亨廷頓所揭示的那樣,一個大國的崛起,意味著新的利益調整週期的開始。科技的時代已經來臨,高科技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科技強國也是兩會和十九大傳遞出的重要信號。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在出臺政策,鼓勵科研工作者把手裡的技術變成生產力;但到了執行層面,卻困難重重。

這一次,恆大以迅猛的姿態踏入了一條極具未來感的河流。和中國最頂級的科研機構牽手,恆大瞬間站上了科技時代的潮流。許家印說,這次合作是"恆大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對於中國的科技產業來說,有恆大這樣千億級別的大資本進入,全力支持中國創造,也是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

這次合作最大的看點在於,恆大將和中科院合作打造"三大基地",提供從科技研發、商業孵化、再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式服務。科技成果轉化難,一直是阻礙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大魔咒,攜強大的資本和社會資源入場的恆大,或許能破解這個魔咒。

10年1000億,恆大式"從0到1"

這兩天網上有一篇《獨角獸報告》很火,報告裡提出,從全球視角來看,美國和中國瓜分了超七成以上的企業,中國緊隨獨角獸發源國美國排名第二。

聽起來相當鼓舞人心,但和美國創新型為主的獨角獸公司相比,中國的獨角獸大都是追隨型而不是原創型——中國的獨角獸大部分分佈在大消費領域,得益於龐大的人口紅利以及消費升級,而真正原創技術、原創商業模式的極少。

硅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布萊克·馬斯特斯在《從0到1》中,指出,0到1的創新,是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但中國人更擅長的是"從1到N"。只有真正能把"從1到N"轉變為"從0到1"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才能保持持續的動力。

從 60 年代到今天,美國引領了從半導體、PC、互聯網幾乎所有的科技潮流。作為大國,美國憑藉科技對勞動力技能進行大規模地轉化,重新塑造了國家競爭力方向。

對中國來說,這正是這一輪專項必須完成的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但與最頂尖的創新強國相比,我國在科技領域仍存在以下差距:第一,我國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只佔R&D經費的5%,與國際上15%左右的水平還有一些差距。第二,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第三、頂尖的科研人才還有所欠缺。

一個特別令人沮喪的事實是,中國大量專利都停留在論文階段,無法實現從0到1的突破。這個問題已經引發廣泛的討論,而這次恆大也為這個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

據許家印現場介紹,未來十年,恆大將投資1000億元發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生命科學、人工智能、機器人、現代農業科技等重點領域。恆大與中科院共同創建引領前沿科技的"三大基地",即科學技術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為科學家團隊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條件、孵化服務以及後勤保障。此外,還通過靈活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科學家們的潛力與積極性,讓三大基地最終成為"全球頂級科學家集聚地"、"世界級科創中心"。

破壁者恆大:攜千億資本入場或將解開科研成果轉化魔咒

轉型做科技的地產公司不止恆大一家,但不同在於,恆大並非要進入某一個具體行業,而是要做一個科研創新及孵化的平臺。如果運作成功,在這個平臺上,將會長出一系列高科技公司。

1000億的投資,豪不掩飾的世界級雄心,這就是恆大式"從0到1"。對於從傳統地產行業脫身而出的恆大來說,與中科院聯手打造科技平臺也許是它跨入高科技行業最便捷的一條路:不需要一步一步做艱難的技術積累,而只需要做一個從資本、服務和社會資源的整合者。做技術顯然不是恆大的優勢,但恰恰是中科院的優勢,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最高自然科學學術機構,也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而地產行業的資本優勢、社會資源優勢,又豈是一般公司可以比擬的。

破壁者恆大:攜千億資本入場或將解開科研成果轉化魔咒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恆大這次合作引人遐想之處在於,如果有更多的大型財團參與到科研成果轉化的大潮中,用市場的力量改變封閉的科技界,中國的科技實力會怎樣?

恆大的新探索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我們堅信如果用十年的時間,從科研、到孵化、再到產業化,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前沿科技技術成果,高科技產業也將成為恆大的龍頭產業。"許家印表示。

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早在8年前,恆大已經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轉型之路。過去幾年,除文旅、健康外,恆大還曾在能源、快消、製造等領域進行了嘗試。這一次向科技的轉型,可能是許家印實現"實業情懷"最現實的一次。

"旅遊、健康、高科技產業都是千億甚至萬億級規模的朝陽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因此我們在產業佈局上才做出這樣的重大戰略部署。" 許家印說。

破壁者恆大:攜千億資本入場或將解開科研成果轉化魔咒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洗禮,很多公司都有了打造百年老店的情結。在經過多番嘗試之後,佈局高科技產業,也成為恆大打造"百年老店"的戰略決策。在新常態下,科技創新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可靠途徑和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資本密集型的房地產企業,房地產本身並不可持續,未來只有科技才能稱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地產行業的高利潤,讓恆大更有實力做一些事情。恆大轉型高科技契合國家戰略,也可以支撐企業長期可持續性,但這次轉型的跨度之大令人驚歎,其遠遠超過了之前涉足的文旅、健康等產業。

如果說之前恆大從事的都是傳統產業,那麼,這一次恆大真正跨入了一個前沿的領域。在這個領域,雖然有了中科院這樣的頂級智力機構加持,但脫身於傳統的恆大在新領域也面臨新的挑戰。

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科技體制、機制上的問題,導致很多成果無法轉化。恆大這次與中科院合作,能否用其強大的市場能力和創新能力,依靠市場之力突破一些歷史慣性,推動中國科技體制創新,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此外,科技創新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不確定性,企業在科研成果商業化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這也是恆大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但對於一家致力於做"百年老店"的公司來說,恆大從地產行業轉型是必然,在科技時代與高科技共舞也是必然,這一次恆大敢為天下先投入巨資與頂級科研機構合作,也體現了恆大轉型的決心與魄力。

無論如何,多了一個千億級規模的財團參與中國的科研成果轉化,對改善整個中國科研創新環境一定是好事,對於推動中國的科技進步也是一件好事。這個層面來說,要給許教授豎個大拇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