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華爾街英語再易主,佈局中國又有哪些新動作

華爾街英語再易主,佈局中國又有哪些新動作

5月16日,華爾街英語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這是其被培生集團出售給霸菱亞洲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霸菱亞洲”)和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資本”)後舉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

會上,華爾街英語(全球)CEO David Kedwards宣佈在未來5年將在19個地區新建84個學習中心,而華爾街英語(中國)CEO Paul Black-stone則介紹,在未來的4年裡會在中國新開40箇中心。

經濟觀察報記者從華爾街英語高管處獲悉,華爾街英語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已經佔到全球總營收的50%,中國市場年營收的增長率為10%-15%。

華爾街英語——這家於1972年成立於意大利的成人英語培訓企業,至今已有46年的歷史,業務佈局達28個國家和地區,它的中國市場開始於2000年。18年過去,中國市場從零開始已經發展成公司的營收支柱,資源配置上也會向中國市場有所傾斜。

華爾街英語表示在新的股權架構下,未來除了新增學習中心外,也會加大產品和技術研發的投入,拓展業務產品線。

經濟觀察報記者從華爾街英語處獲悉,研發產品的團隊分佈在印度的金奈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和中國的上海。在應用新技術方面,華爾街高層也透露會優先在中國市場上線。

  換主背後的考量

在華爾街英語發展史上,其經歷過三次股東更換。2005年-2006年間,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先後成為華爾街英語母公司和華爾街英語中國的股東。2009年,全球教育與出版巨頭培生集團從凱雷集團手中接棒。2017年,培生集團的業績持續不理想,相繼將環球雅思和華爾街英語出售。

華爾街英語被霸菱亞洲和中信資本以3億美元收購的交易方案,在今年3月份獲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而在2017年傳出培生集團將出售華爾街英語時,中國的行業人士曾猜測,華爾街英語可能會被財團收購,也可能會被中國的教育培訓機構收購。其中在K12階段吸金能力強勁、壓過新東方成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中市值最大的企業——好未來,被認為較有可能出手。因為好未來從K12階段的奧數培訓起家,在成人英語領域力量薄弱,收購華爾街英語可形成業務上的互補。“我們過去探討有沒有其他的合作伙伴,現在有了與中信和霸菱的合作,我們覺得他們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華爾街英語(全球)CEO David Kedwards在發佈會上認可新股東的加入。對於華爾街英語來說,固然希望新股東除了能帶來資金上的支持,還能帶來業務上的助力,最好是熟悉且看好教育行業,特別是成人職場英語的發展前景。

霸菱亞洲成立於1997年,旗下管理的資金超過110億美元,目前在亞洲管理超過30家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在霸菱的投資史上,霸菱投資了多家教育機構,投資標的包括諾德安達、諾亞舟、民生教育等,註冊學生人數達12萬。

中信資本成立於2002年,管理資金220億美元,投資過順豐、阿里、新浪、傑士邦等知名企業,雖為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投資基金,但相當一部分的投資是收購海外企業股權。

中信資本在教育行業有不少投資,為何投資華爾街英語,中信資本董事總經理羅得軍解釋,主要是因為華爾街英語的資產相對優質,其在職場英語領域深耕多年,業務佈局廣泛,管理和員工團隊成熟;二是看好職場英語的市場。

“投資華爾街英語的過程當中,我們走訪了國外的跨國企業、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跟他們的首席人力資源官交流,問他們未來十年公司發展過程當中,英語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都認為只要公司走出去,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語言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員工的語言能力實際上是公司核心能力的一部分。”羅得軍稱。

中信資本認為自己能給華爾街英語的發展帶來資源。羅得軍介紹,中信集團和國內地產商巨頭,萬科、萬達、中海等都有長期的業務合作關係,基於中信集團的資源,中信資本可以幫助華爾街英語在學習中心的選址上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拿下更好的地點。

而由於騰訊是中信資本的股東,中信資本擁有營銷的網絡和渠道,可以實現更有效的數字化營銷,幫助華爾街英語更好地認識、理解和觸達客戶。

由於中信在金融行業的佈局,金融行業人士又是華爾街英語優質的目標客戶,中信銀行、中信信託和中信的保險公司都可以跟華爾街英語合作開發客戶。“有霸菱非常好的、深入的行業把握,加上中信資本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網絡,我覺得可以說是起到珠聯璧合的效果。”David Kedwards評價道。

經濟觀察報記者從中信資本董事總經理羅得軍處獲悉,目前中信資本和霸菱亞洲各佔華爾街英語50%的股權,新股東沒有跟培生集團簽訂業績對賭。“國際上的收購基本不會有業績對賭協議。”羅得軍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中國市場的探索

龐大的人口基數、“一帶一路”戰略號召企業走出去等因素,支撐起中國職場英語教育市場的想象空間。據華爾街高層觀察,以往中國市場的企業客戶數量多,企業將員工送到華爾街英語參加培訓,中國銀行、聯想、華為、華潤、深交所等都曾是華爾街英語的客戶。但現在企業在招聘之前往往就對相關員工提出英語要求,個人消費者變得活躍。

“中國人重視教育。中國的消費者不僅關注本國發展,也願意追隨全球發展大趨勢,他們可以說是非常成熟、要求相當高的消費者,包括他們使用的工具、社交需求、求知慾和全球視野,層次都很高。”華爾街英語(中國)CEO Paul Blackstone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道。

在Paul Blackstone看來,對比其他國家,中國零售市場的一個特點是被電商深刻改造,電子支付的便利性甚至趕超美國。因此,華爾街英語在中國的業務也注重線上平臺的滲透,在微信平臺上推送資訊、開設天貓旗艦店。中國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喜歡看推薦和評價,也是 Paul Blackstone觀察到的一個消費行為。

華爾街英語的高層認為,華爾街英語面對的是有強烈學習動機且有明確個性化需求的消費者,他們注重學習效果,6-9個月看不到效果就會棄課,購買課程後,希望老師能清楚告知學習方向和步驟。目前華爾街英語中國市場沒有大班教學,採用小班教學或一對一模式,線上線下結合。如果購買VVIP課程,老師可以到學員指定地點上課,無論是家裡還是餐廳,臨時性的英語工作要求,例如英語演講、商務談判等也可輔導。

國內的在線教育浪潮來勢洶洶,針對上班族的英語培訓,大多品牌宣傳的是足不出戶在線學習,滿足職場人對便利性的需求。華爾街英語的課程可以線上完成,但其相當重視線下。“線上教育有很多噪聲,甚至有退潮的跡象。”華爾街英語高層在發佈會上說道,其認為純在線教育沒辦法滿足成人學生的社交需求,這是一大短板,且職場英語相對在校生的英語學習,實際場景應用性更強。對線下的重視促使華爾街英語投入建設學習中心。據華爾街英語介紹,2016年開始,其投入的1.5億元的業務升級資金中,一部分為學習中心的改造,聘請了知名設計公司IDEO設計學習中心空間,增強溝通與社交功能。近兩年來華爾街英語在中國的學習中心由70個增加至今75個,新股東的加入讓華爾街英語加快在中國的擴張,預計在未來的4年內增加40個英語中心。“當學生到中心來,期待我們提供附加值”,華爾街高層在發佈會上介紹,而附加值包括支持、指導、鼓勵、結識他人。

在國內的職場英語領域,華爾街英語、美聯英語、韋博英語、英孚教育的實力均不弱,定價也較高。華爾街英語的定價並不透明,經濟觀察報記者撥打官網的聯繫電話諮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同學員的需求不同,需親自到學習中心經過老師的測試再做出課程計劃,確定購買後才進入報價階段,電話上無法估計具體個人的課程價格。

韋博英語的一名離職教助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韋博英語的收費按級別,每個級別通常為36節課,學員大多會一次報3個級別的課程,費用在將近4萬元,課程會安排在2年內修完。“華爾街英語的費用會比韋博更高一些。”該教助介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