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整體淨利潤增速持續改善 資本充足率達標但仍“吃緊”

截至8月30日,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中場答卷”已全部亮相。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外部環境呈現出經濟新常態、金融新常態、監管新常態、科技新常態疊加等特點,在轉型變革的關鍵期,上市銀行整體表現不俗,尤其是大型銀行,淨利潤增速持續改善,主要經營指標穩中向好。

正如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該行中期業績發佈會上所說:“這次中期業績是近幾年來最為亮麗的一份成績單。”

在盈利能力回升的同時,上市銀行面臨的資本壓力不減。儘管資本充足率均滿足監管要求,但多家上市銀行6月末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吃緊”。為了提高資本充足率,不少銀行相繼開啟了“補血”之路。

淨利潤增速回暖 主要經營指標穩中向好

2018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保持韌性,供求總體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為銀行業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金融業經營秩序愈加規範,銀行業加快回歸本源,去槓桿取得階段性成果,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今年上半年共計實現淨利潤5731.17億元,淨利潤增速均超4.5%。

具體來看,工行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1604.42億元,同比增長4.87%,仍是“最賺錢銀行”;農行實現淨利潤1157.89億元,同比增長 6.63%;中行實現淨利潤1090.88億元,同比增長5.2%;建行實現淨利潤1470.27億元,同比增長6.28%;交行實現淨利潤407.71億元,同比增長4.61%。

好成績從何而來?易會滿表示,來之不易的經營成果,主要得益於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主動對標對錶高質量發展,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聚力發力。同時,努力降低普惠融資成本,發揮大銀行帶動融資利率下行的“頭雁”效應。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確保各類風險“看得清、管得好、控得住”,強健經營體質。

“良好的經營業績得益於有力的戰略推進、改革創新、精細化管理和風險把控。”建行董事會秘書黃志凌介紹,上半年,在零售方面,建行持續推進開放共享、價值共贏、數據互聯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新零售體系建設,零售優先發展成效顯著,零售貸款快速增長;在對公方面,該行注重培育對公交易性業務優勢,交易性業務收入快速增長。

此外,股份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依舊錶現亮眼。其中,招商銀行實現淨利潤447.56億元,同比增長14.00%;興業銀行實現淨利潤336.57 億元,同比增長6.51%;中信銀行實現淨利潤257.21億元,增長7.12%,均可圈可點。

淨息差改善 盈利結構持續優化

面對息差收窄,各家上市銀行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強化定價管理水平,提升資金運營效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息淨收入下滑,保障了盈利穩定。從2018年半年報數據來看,淨息差企穩趨勢明顯。

今年上半年,工行淨利息差和淨利息收益率分別為2.16%和2.30%,同比分別上升13個基點和14個基點。農行淨息差為2.35%,同比上升11個基點。中行淨息差為1.88%,比上年同期上升4個基點,比一季度上升3個基點。

“息差改善主要得益於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中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一是受益於美聯儲加息,境外資產收益率持續走高,推動中行境外機構淨息差上升。二是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境內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佔比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境內人民幣活期存款平均餘額佔比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三是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境內人民幣存放央行平均餘額在生息資產中的佔比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展望2018年全年,銀行業人士認為,淨息差將繼續穩中向好。

“下半年,淨息差仍面臨一些有利的因素,在當前強監管的環境下,對於存款基礎相對較好、項目儲備相對充足的大型銀行而言,市場競爭力將逐步提升,這將更有利於淨息差水平的改善。同時,在當前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對客戶存款的爭搶日趨激烈,需要加強對存款成本的控制。”張青松認為。

對於未來如何保持息差穩定,工行行長谷澍表示,首先是做好負債端,鞏固客戶基礎,持續優化負債結構,控制好付息成本。其次是在資產端,將進一步推動和優化資產結構,努力提升收益水平。最後是不斷完善內部市場化定價機制,提升精細化定價水平。

資本充足率承壓 “補血”需求強烈

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強監管的環境下,銀行相關資產加速“回表”,部分銀行資本消耗也在明顯加快。這一趨勢在上市銀行半年報中有所體現,多家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三大指標出現下降。

工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去年末的12.77%下降至12.33%,下降了0.4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從13.27%下降至12.81%,下降了0.46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從15.14%下降至14.73%,下降了0.41個百分點。

中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去年末的11.15%下降至10.99%;一級資本充足率從12.02%下降至11.82%;資本充足率從14.19%下降至13.78%。

建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去年末的13.09%下降至13.08%;一級資本充足率從13.71%下降至13.68%。

銀保監會公佈的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的資本充足率出現下滑“苗頭”,二季度末下滑幅度加大。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資本承壓與嚴監管不無關係。“當前處於金融強監管、資管新規環境下,新增社會融資整體規模儘管大幅收縮,但由於社會融資由表外轉向表內,使得表內貸款的增速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表內資產總規模的增長,必然會使得銀行資本充足率出現下降。”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

為了提高資本充足率,多家上市銀行相繼開啟“補血”之路。8月28日,中行在中國貨幣網披露的發債計劃顯示,該行將於9月3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總額不超過400億元的2018年第一期二級資本債券,用於充實二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

“未來需要進一步豐富資本工具種類,給予商業銀行更靈活的資本補充機制,此外,擴大投資主體範圍,降低風險集中度,最後優化資本創新工具發行流程,提高資本補充效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表示。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