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丘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为何却被民众赶下了台?

liyanpengjia


温斯顿·丘吉尔在1940年到1945年之间应该是英国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首相,在所有的民意调查中从来没有低于过78%,一般都在83%左右,在1945年大选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他将带领保守党获胜。

(丘吉尔在1945年总选举中)

但实际上丘吉尔带领保守党获得的是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丘吉尔本人对这次失败负有重大责任,因为他没有他认识到帮助他成为英国战时最伟大领袖的那部分资质并不一定能够在支持他成为和平时期的国内政治领袖上起作用。

政治家经常因为无能而被选民们否决,但是丘吉尔在1945年总选举中被否定一大原因却是因为他在1940年以后的战争中发挥的那种超人式的作用。

赢得战争是丘吉尔最主要的目的,他的胜利就只是军事上的胜利,而其他包括党派政治在内的所有都是第二位的东西。而在战争已经快结束,党派政治就要复活的时候,丘吉尔突然发现他没有了一个明显的目标,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

从保守党和丘吉尔的关系上,并不是保守党委托了他,而是丘吉尔为了在战时更像一个领导者而把保守党看成了中世纪骑士骑的一匹马,他骑着这匹马上了战场。

在国家有危机的时候,个人的作用可能会很重要,但丘吉尔完全忘记了保守党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其实在1944年的时候就有保守党议员在说:“从来没有一个党派像今天的保守党那样缺乏领导人”了。

而工党的选举宣传却非常有力,工党挖出来了许多保守党领袖在战前是很喜欢纳粹和希特勒的,保守党在战前的军备政策上也犯了很大错误,战前大萧条时候的贫困和失业也都是保守党政权的错误。是说赢的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保守党的错误政策而引导出来的,本来就是没有必要的战争。

有一个英国人叫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这个人是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之一,他在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要进行社会改革,要向国民提供一份新社会秩序的蓝图,提供更好的住房、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好的雇佣,当时还在战争中,顾不上,但现在战争快结束了,应该考虑社会改革了。

(福利国家的理论构建者贝弗里奇)

实际上在丘吉尔刚开始投身政治的时候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社会改革家。实际上贝弗里奇改革方案里面不少内容就是丘吉尔自己在1908年到1911年提倡过的,如果这时候丘吉尔同意贝弗里奇社会改革方案的话,毫无疑问他会赢得这场选举,但丘吉尔错过了这个机会。

丘吉尔对战争之外的一切议论都表示反感,而且还在私下评论贝弗里奇的时候说他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梦想家。

保守党的竞选活动完全围绕着丘吉尔一个人所展开,此时丘吉尔必须说明自己并不完全是一个指挥打仗的军阀,而且还是一个和平时期有建设性的政治家。

但丘吉尔在竞选运动中不像工党那样讲住房、讲就业、讲社会保险而是成天吓唬选民。说工党所主张的那些是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引入到英国会弄得盖世太保掌权的,选民当然不喜欢听这些。

而且丘吉尔在竞选中再三提到对日作战,这就加强了他只喜欢打仗的印象,英国人对对日作战并不感兴趣,然后就是到处都有谣言说他还正在准备一场对俄罗斯的作战。

英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虽然都是战胜国,但消耗尽了大英帝国数百年间积累的国富,正在从日不落帝国滑向二流国家,这是除了丘吉尔之外的英国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事实。

保守党可能失败在很早以前就能够看得出来,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每次的民意调查都是保守党领先,但是到1943年6月的时候工党已经领先保守党10个百分点,1945年2月工党领先了18个百分点。但虽然是这样,大家都相信丘吉尔是无敌的,但现在丘吉尔自己成了丘吉尔的敌人。

二战欧战战场的结束是1945年5月8日。5月23号英国战时联合内阁分裂。丘吉尔组织看守内阁在6月5日举行大选,因为还有大量海外选票,所以6月25日才出最后的结果。

结果是工党赢得了一次山崩一样的胜利,下院议席增加了239席而成为303席,而保守党只得到了197个席位,比选举前丧失了189个议席。

(赢得了选举的艾德里觐见国王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

但丘吉尔也吸收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在之后变得很乖,执政时再也不喊打喊杀了。他后来在1951年10月到1955年4月再次执政,那时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但丘吉尔坚决支持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谈判,对不愿谈判的李承晚恨之入骨,成天就想收兵回营,和以前判若二人。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英国首相是丘吉尔的侄女婿艾登,当时艾登冒冒失失地和法国一起策划和以色列出兵干涉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但是掉进了美国和苏联哇的陷阱了,弄得灰头土脸。当时丘吉尔也反对出兵。

(丘吉尔的接班人,侄女婿艾登)

至于什么丘吉尔对斯大林说什么“我打赢战争,就是要保卫他们赶我下台的权利”则和“在厕所里看到斯大林来了赶紧拉上拉链走人,口说‘因为你们看到比自己大的东西都要收归国有’”一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式民主鸡汤段子,根本没那么回事。


冰冷雨天


英国民众对邱吉尔不满主要是好战!

英国人民经历过一次世界大战,被美国超越,失去了日不落帝国地位,沦为老二。

英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又被德国苏联超越,成为老四。

英国人民是害怕与德国再战的,因为知道德军的历害,知道凡尔赛条约的不公,知道德国工业的强大,知道德国人民的愤怒,英国人民是有自知之明。

英国人想通过废除凡尔赛和约争取和平,而邱吉尔是死硬的强硬派,幻想恢复大英帝国的荣光,而不顾现实,一味好战。

二战开始后,面对德苏联合,德国的闪电战威力,不自量力提前对德宣战,让英国仓忙上阵,准备不足,民怨极深。

当德军对英法联军进攻时,又犯致命错误,被德军抄了后路,大败而逃,大失颜面。

在北非沙漠,强大的英军被隆美尔闪电战打的怀疑人生,海上被邓尼恣的狼群战术打的无粮可用,只能求助美国,割让海外领地获取援助,掏空国库黄金买入军火,让民众怒火中烧。

太平洋战争曝发后,英国远东舰队,远东驻军被山下奉文的自行车部队击溃,几十万英军成了俘虏,远东舰队被联合舰队打的落花流水,失去了马来亚,新加坡,缅旬,连印度也将不保,让民众自信心受损。

整个二战,英军胜少败多,让民众怀疑邱吉尔领导能力,非常反感。

二战后,邱吉尔又犯老毛病,自不量力发动对苏联的冷战,让英国民忍无可忍,将他赶下台。


心有远芳


丘吉尔打赢了二战,他是个不错的政治家。丘吉尔指挥失误数场战争,他是个失败的军事家。

在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英法对德宣战,时任首相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

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

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绝不投降!

这段演讲激励了无数英国民众为战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历史也证明,英国在二战中爆发出了非常顽强的战斗力和老牌帝国主义强国的民众精神。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英国在战争中表现的有多好。无论是被塑造为胜利的失败: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是在后来的北非战场,英国人表现都很一般。而弩炮行动更是让法国人恨英国人恨得牙根直痒痒。

丘吉尔这个人是个非常失败的军事家,曾经作为海军大臣的他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表现都非常失败。

他参与决定了一战的加里波利登陆战,14个师的澳新军团在海军的火炮支援下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摁在地上打,最后狼狈撤退。(撤退的时候悄无声息,十万人悄悄的撤退,土耳其人没有察觉)

二战的意大利战役中的萨勒诺登陆战役,同样是丘吉尔远程操控指挥,在无数将士的劝阻下丘吉尔一意孤行,在海滩上扔下了数以万计的尸体。

之后在意大利战线局势明朗的情况下,丘吉尔为了一雪前耻,想要再来一次登陆战一举结束战局。结果安齐奥战役惨败,原本想要通过登陆缓解古斯塔夫防线的压力,结果进攻防线的美军不得不反过头来快速进攻以解救在安齐奥的盟军。这次失败的登陆战被誉为二战的加里波利,而两次惨败均出自丘吉尔之手。

而且二战中英国掏出了兜里的最后一枚金币去换美国人的一条枪,战争打完了。皇家海军没钱维护了,印度独立了,日不落帝国日落了,女王连修园子的钱都没了。丘吉尔作为这一系列操作的背锅侠,不下台还留着过年?


军事观察员东旭


首先不是丘吉尔一个人输了, 而是丘吉尔所属的保守党输了。英国是内阁制,这一点跟日本有点像,就是议会多数席位党派拥有组阁权,那多数席位党派的大佬就是首相。

所以,英国没有像美国一样,主要推出一个人去竞选,然后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魄力去决定最终的结果。英国是选一堆人。

这就使得丘吉尔的形象在选举中得到了削弱。那为什么丘吉尔的保守党会失败呢?

这当然是英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英国二战是打得很辛苦的,士兵的牺牲很大,老百姓也过得苦,尤其是轰炸,很多地方炸烂了。那战争结束了,自然就需要战后重建。

而保守党是战时多数党,他们的思维还停在战时,而工党是在野党,他们当然有时间考虑的更多更远。

而且,工党是比较倾向于底层工人的,这些工人通过战争,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增强了,意识到原来我对国家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他们对国家的要求就更多了。他们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自然希望在后面得到更大的照顾。

但是,保守党对工人诉求这一块的考虑是不太足的。而且保守党也没有意识到英国百姓的思想转变,还在搞宏大叙事,竞选口号是“选择国民领袖,帮他完成历史使命”,这当然有主提丘吉尔的意思,但历史使命是什么?还是战争吗?这个显然不是英国百姓关心的了,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被炸的房子能不能修好,以后有没有工作,所以工党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面向未来”,提出了一系列重建的目标。这个正好切合了英国人的当下心理需求。

这样一来,丘吉尔自然就输了。

失败后,丘吉尔曾经说,我打赢战争,就是要保卫他们赶我下台的权利,这是在国际社会上说的,私底下,他还是有怨言的,吐嘈英国人是最忘恩负义的民族。

其实,这正是英国人的精神,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不要搞伟人那一套,就算你打赢战争了,拯救了国家。但只要国民不需要你,你就要退下去。因为,这是伟人的全部意义,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只能说,屠龙的勇士总有一天会变成恶龙。


脑洞历史观


1945年7月,纳粹德国已经投降2个月,作为带领英国赢得了二战的丘吉尔,作为三巨头之一前往波茨坦和罗斯福、斯大林会面商讨战后事宜和对日作战。而此时,英国下议院大选,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却输给了工党,因此波茨坦会议就出现了很劲爆的一幕:工党头目艾德礼代替了丘吉尔开始了下半场的讨论。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曾经在希特勒的威胁下,大英帝国的臣民们需要丘吉尔这样的人物,一个早早就开始让英国警惕希特勒的预言者,他的确是英国二战居功至伟的人物。但是当欧洲战场结束以后,英国人民需要的是尽快重建战争中满目疮痍的城市、道路等,重新回归安宁的生活秩序和追求更多的财富,这些恰恰是工党在竞选中承诺的。而丘吉尔此时在做啥,丘吉尔敏锐地预见到了共产主义的威胁和铁幕的降临,再次对民众发出了预警,同时将工党也视作共产主义毒瘤的一部分。而对于刚经历过二战苦痛的英国人,他们不需要这样的警告,就算是这些警告可能成为未来的事实。

虽然丘吉尔只能口头上安慰自己,这是人民自由的胜利,但是他心里应该是臭骂着忘恩负义的人们。希特勒没能放倒丘吉尔,但是坚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突破的,只能说这根冷箭不太冷。


陈皮果子


很简单的一点就是他的那一套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了,民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不支持他咯。

历史总是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但是在相似的背后,其实是一套很直接的规律。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打赢了二战,这是他的一个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并不仅仅是靠一个人的魅力就可以撑起来的。

一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国,秦始皇开辟了中华的第一个王朝。秦国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来成就了统一大业,但是却在短短的十五年就匆匆的结束了他的历史。

其实也不怪秦国,也不怪丘吉尔,只不过是需求不同而已,民众追求生活的目标不同,但是统治者却不加以改变,这样民众必然会起来反抗啦。

二战时期,英国人过的生活比较惨。战时体制下,一切为了保家卫国,打赢战争,赢得胜利,所以大家苦点累点也不在意。但是当战争结束了,国家依旧实行战时体制的话,那必然是极大的触犯了公众的利益和需求,所以大家肯定不同意了啊。

丘吉尔是个有魅力的男人,但是魅力不能当饭吃啊,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家没得选啊,所以他就没选上呗。


看点儿历史


1945年5月7日,就在二战欧洲战场胜利仅几周后,丘吉尔开始了另一场战争,即首相大选之战,他对大选颇有信心因为他带领英国百姓度过了最坚难时期,理所应当继续坐这个位置,但是在这次选举中丘吉尔受到了侮辱,他领导的保守党几乎被彻底击溃,英国人竟然对他伟大的战争领袖如此恶意相向。

当年二战突然爆发后,丘吉尔力挽狂澜临时组建战时内阁并得到英国国王授权,所以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必须解散,丘吉尔想继续当首相就必须通过大选当任。

究其核心原因就一个:丘吉尔是居功至伟的战争领袖,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做了很多错事,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最多只是个二流的政治家。1939年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破产,辞职的张伯伦建议好战的丘吉尔组阁,没有通过选举仅1个小时的时间丘吉尔就和艾德礼达成组阁,丘吉尔由国王授予出任战时首相。

图为左边艾德礼和右边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艾德礼对战后恢复有杰出贡献,但在外交方面非常软弱。

1945年经过战争洗礼的英国人如释重负,民众们都想忘掉战争的痛苦,向往着新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艾德礼所带领的工党立刻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大规模的福利事业、国民医疗制度等,而和艾德礼竞争的丘吉尔带领的保守党此时的口号依然是“战争领袖丘吉尔”,好像要把英国民众继续带到战争氛围中,丘吉尔对民众的判断严重错误,丘吉尔的这种理念在战争期间非常适合,但如果用于1945年结束战争后的选举会让民众非常反感,而他的对手艾德礼的口号则是“让我们展望未来”,这才是当时英国百姓所需要的。

所以丘吉尔是赢在了战争,败在了和平。

丘吉尔在出任战时内阁之前各种选举都没有获得过大成功,他也不了解英国百姓,没有坐过公共汽车,仅坐过一次地铁而已,而丘吉尔也一直以维多利亚贵族的眼光看待当时的英国工人阶级,他认为工人阶级和他家里的仆人没有区别,跟他仆人替他拿帽子、擦皮鞋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所以工人阶级要和他的仆人一样不要有想法和需求,所以丘吉尔代表的是富人和贵族的保守党,他希望百姓还是回到战前的样子即可,他要的是回归,而他的对手艾德礼代表着改变,工人们想要的是改变。

1951年大选保守党扳回一局,丘吉尔再次担任英国首相,但此时的丘吉尔快80岁了,已经力不从心,并在任上多次中风治疗。

英国人不想回到2.30年代鼠患猖獗的贫民窟和失业的日子,并且人们翻旧帐拿出1924年丘吉尔任财政大臣时执行过很多失败的经济政策,比如金本位制和镇压大罢工等,人民像恨希特勒一样恨丘吉尔代表的保守党,果然1945年大选,丘吉尔惨败,当他副手多年的工党领袖艾德礼当选为英国首相。


图文绘历史


要回答为何“丘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为何却被民众赶下了台?”,我们不如了解下当时英国老百姓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还有他们对战争怎么想?

有个BBC纪录片《穿越时光的饮食》找了英国布拉德福德的一家人穿越回历史上各个时期。

为观众展现过去一百年来英格兰北部的日常饮食以及工作生活,他们的家庭每隔一段时间就被重新装修成某个时代的样子,饮食和每日生活也必须按照那个时代的方式来生活。

在二战以前的1937年,好容易撑过大萧条的英国平民们感受到经济转好,将近2/3的家庭通了电,英国普通工人家庭终于感觉到跨入到20世纪,他们第一次有了无线电收音机,如果付不起全款,那么可以以每周数先令的价格租用。



同时烹调技术开始通过收音机节目普及,英国普通人终于不用再吃难吃的土豆了,他们开始做香肠。当时英国人最普及的娱乐是看电影,6便士一张的电影票让几乎每个人都买的起,他们甚至可以在电影院里买一块雀巢夹心巧克力。在家里,他们开始喝罐装啤酒,随着收音机播出的音乐翩翩起舞。


总的来说,在二战以前,英国人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好的,20世纪的各种新科技在改变生活,让普通人也开始享受到悠闲和奢侈,这和我们今天一样。



然后,1939年,战争开始了。英国普通人在客厅的收音机里听到战争开始的消息,当时的冷冰感受我们今天可以想象。


二战时期的英国, 食物严格被控制, 好吃的几乎吃不到。英国人大量在自家院子里种菜, 主食来自土豆,胡萝卜和根子类植物 (这些淀粉类的根子食物卡路里非常高)。 肉类吃的非常少。 糖,油, 巧克力, 酒精非常难弄到。

英国人的饮食变成以蔬菜为主。 糖,酒精,油脂都被严格控制。


这个和中国不一样,相对来说英国是个现代国家,能在战争中动用每个人的力量进行战争,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响。可在中国,哪怕是抗战最严苛的时候,重庆的某些官僚依然能吃香喝辣,甚至还能在退休后出版一本美食指南,描述自己在战争期间的口腹之欲。


所以战争结束后,仍然记挂着恢复大英帝国的保守党和丘吉尔不再受人民欢迎,而关注普通人利益的工党上了台。


闭家锁的红枫


丘吉尔在二战末期失去了领导权力,在1945年波茨坦会议最后时刻,美国总统换成了“杜鲁门”、英国首相变成了艾德礼。只有斯大林还是三巨头之一,斯大林对丘吉尔说:“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说:“我打仗就是保卫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这位带领英国人民走过战争年代的首相被“选举”罢免了,原因很简单:丘吉尔好战刚烈的性格不可能带领英国走向强盛,他的时代已经随着希特勒的自杀而终结。

丘吉尔并不适合和平时期的英国首相之位,因为他是一位战士却不是也个博士,它只会维护大英帝国的领地和权力却不会治理帝国土地上的人民。大英帝国是一个领土遍布全球、种族众多的综合统一体,丘吉尔带有种族主义的性格是不可能领导这个集体的。丘吉尔对印度人、黑人、黄种人甚至邻居爱尔兰人都视为二等公民,在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眼看既要进入印度时,丘吉尔残酷剥削当地印度人的同时还对印度孟加拉邦的大饥荒视若无睹,甚至有意阻挠救济灾民。他的这种政策就是出于内心的种族主义理念。

丘吉尔说:“印度人像兔子一样生一窝孩子”因此饥荒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但是印度的英国当局在饥荒之前强迫印度输出粮食,并大量囤积稻米谷物和销毁当地的牛马等运输工具,说是为了战争需要囤积粮食同时防止日军缴获利用当地的运输工具,却片面促成了饥荒的大爆发。毋庸置疑这是丘吉尔政策的责任。英国官员艾默里对丘吉尔种族歧视非常失望,他说:“看不出他(丘吉尔)的观点同希特勒有多大区别”;丘吉尔对非中黑人更加残暴,英国殖民地肯尼亚爆发黑人和白人对肥沃土地的争夺,丘吉尔下清理当地黑人,将15万起义黑人关进集中营其中就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祖父。

担任战争大臣兼任殖民地大臣期间,丘吉尔启用臭名昭著的爱尔兰王室“警吏团”镇压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起义活动,爱尔兰本是英国的本土这种镇压直接导致其独立出去,对待遥远的土著如此残酷。对待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人同样如此,可见丘吉尔的种族主义是多么狭隘。从1900年进入议会开始丘吉尔就以纳粹相同的口号鼓吹殖民战争,口号为“雅利安血统必将获得胜利”,这和纳粹根本没有区别。这些战争就包括对中国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可见丘吉尔就是英国的“希特勒”,这样一个战争狂人是不会被选来承担建设英国经济的重任的。


利刃号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二战结束时是丘吉尔在英国威望的最顶峰,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与其说是被民众赶下了台,倒不如说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代议制的选举制度。

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包括英国在内,选举时都不是选人而是选党,如果党派议席过半,党魁就为首相。

当时丘吉尔是代表贵族阶级的保守党,而名不见经传的艾德礼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工党。

大家想一下,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之前大家为了民族为了统一,不管你是贵族爵士,还是农民铁匠,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坚定地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然而战争结束了,绝大多数荣誉满满的士兵,脱下军装回到田间、回到工厂的时候,不想再受贵族阶级当权者的压迫和剥削了,他们也要拥有平等的医疗及教育。所以前线的士兵都投了工党。

在这种背景下,工党以超过保守党一倍以上的席位夺得了执政党,党魁艾德礼成为了英国首相。

就连丘吉尔都自嘲道,他理解英国人民,其实他们最想选的是一个拥有丘吉尔的工党。

一位带领着大英帝国战胜了法西斯的丘吉尔,就此黯然下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