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警三代”的从警路

“警三代”的从警路

近日,在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罗仁检查站,迪庆州德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羊拉中队中队长扎史品初带着2名辅警正在执行查缉任务,高原炽烈的阳光把他们晒得黝黑。

“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掉、冰雪线上跑。”这是羊拉交警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这里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扎史品初风趣地说。


“警三代”的从警路

初到羊拉

德钦县羊拉乡位于云南最北端,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是云南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地方。

1991年出生的扎史品初是一位藏族汉子,他2012年参加工作,2016年至今任羊拉交警中队中队长。

2017年1月,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罗仁检查卡点成立后,那两顶侧立于悬崖边的帐篷,便成了扎史品初固定的工作地点。无论风吹日晒,还是雨雪交加,每天早上8点,他都能准时到岗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时候,他会找个有信号的地方,给父亲打个电话,向他“取经”。

扎史品初的爷爷是一名离休干部,曾在羊拉剿过匪,后来参加了公安工作。扎史品初的父亲阿柱1988年至1990年期间,任德钦县公安局羊拉派出所所长。对于儿子扎史品初的选择,阿柱表示很支持,他希望儿子能在羊拉得到锻炼,用坚守与奉献去实现新时代警察的梦想。

“三四月份的时候,峡谷的风特别大,坐在帐篷里就像坐在船上,摇摇晃晃的,感觉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风吹走。”扎史品初讲述了晚上住在帐篷里的感受。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和交警队伍建设工作6年来,扎史品初圆满完成了各项公安交通管理任务,实现了从学生向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转变。


“警三代”的从警路

苦中有乐不负青春

扎史品初虽然是德钦人,但在没分配到羊拉派出所之前,他从未踏足过这里。第一天来到这里的场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怀:“我一边开车一边想,开了半天了,怎么还没到。”

“作为一名90后,刚来到这个卡点时特别不习惯,只能坐着发呆。冬天又不能在帐篷里烧火,所以取暖很不方便。”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如今,扎史品初早已习惯披星戴月的工作状态。

在扎史品初看来,老天爷不下雨、不下雪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天气。每年3月至4月,这里都会有大风呼啸而过,等到六七月雨季来临时,塌方和泥石流就像“老朋友”一样,会不经意间出来打个照面。但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冬季,一旦道路结冰就会封路,封路就意味着外面的任何物资都进不来,他们的主食就会变成泡面。“超市里各种方便面的味道我几乎尝遍了。”

“大山里的黑夜,出奇的寂静,有时候会让人心里感到莫名发慌。”休息时,扎史品初会和同事一起对着大山放声歌唱,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山谷间回荡着的悠扬歌声,亦是驻扎在羊拉乡公安民警们奉献青春的一种见证。

交警工作让扎史品初领悟到做人与从警、爱民与爱岗的深刻内涵,这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志向。


“警三代”的从警路

交警的岗位就该在路上

罗仁检查站的帐篷格外简陋,共有两间,一间摆着一张床,另一间用来办公。帐篷外是一个生了锈的炉子。

扎史品初在卡点的主要工作是对进出人员进行排查、查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在一级勤务期间,他们每天24小时都要坚守在卡点上,风雨无阻。而这段时间,扎史品初和同事们吃住都在卡点的帐篷里。

在这片平均海拔3160米的雪域高原上,发生交通事故大都可以称之为“空难”,这里的交通事故,车要么是掉入湍急的金沙江中,要么是翻到几百米深的悬崖下,或者是被陡峭山壁上的落石砸中……车毁人亡是熟悉羊拉公路的人的第一反应。

“警三代”的从警路

为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扎史品初常常与同事们一起走村入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通过以案说法,向村民们讲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微信群发布路况提示。在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下,很多以前不习惯戴头盔骑摩托车的群众都改了这个陋习,有时走出近1公里忘戴头盔都会返回去取。他们对扎史品初说:“现在不戴头盔都不习惯了,总觉得戴着才安全。”

在扎史品初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辖区的交通事故数量大幅降低,伤亡人数也逐年降低。不仅如此,通过常态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老百姓的出行安全意识显著提高了。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路上,不是在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就是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或是在处理交通事故,扎史品初说,交警的岗位就应该在路上。

“警三代”的从警路

深夜,罗仁检查卡点帐篷外一团火正在升腾。扎史品初和同事们围拢在火堆旁,烤去一天的疲惫。火在呼啸的大风中越烧越旺,他们的斗志也在炽烈的火光中越燃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