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在冠县,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嘛

冠宜春路上的医院门口常常堵车,它们堵在医院门口,排队等待进入停车场,里面车位几乎都是满的,有时候要等上很久才能把车停进去。

门口拥挤,进了医院,就更是拥挤,面对医院大楼,我们想到的是医生、患者,很少人想到另一种存在,那便是护士,在医院里、在社会中,人们对护士好像有某种误解,或者说某种轻视。

她们不就是会打打针吗?

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吗?


在冠县,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嘛

通往病房的其中一间电梯门坏了,它总是很快就关上,电梯管理员挡在门前,但还是一不注意,就有人跳进电梯。另一间电梯前挤满人,我等了一趟,才上去到5楼的病房。

医生在办公室忙,护士已经到达病房的走廊各处了,8:15,是护士的集体交班时间,然后再去每个病房,挨个交班。

一名护士,推着小车,一个病房一个病房的进去,把粗布制成的布袋套进扫床苕帚上,打扫病床。

病房里,一个床前围绕着几个家属。另一个床上,只一个老人家,手受了伤,床单与头上的白发一起散乱,她歪歪地躺在那里,那个年轻的护士,进了门,啥也没说,自顾自的帮她把被子叠起来摆在床尾,问:“吃饭了吗?大娘。”

收拾完,进了另一个病房,病人回了家,她问:“晚上回家啦?不能私自回家哈。你回家跟大夫说一声。”

一个简单的护士,面对这一病区的病人,各种事儿都要照顾到。

有人提着牛奶来到护士站打听人,护士帮他查一下在哪个病房。

病床的床挡坏了,后勤来修床挡,得在床上打个眼儿。那个病床住着个孩子,太晃了,孩子妈妈跑来护士站,跟护士长说:“要不咱别安了行不?”护士长就一路小跑过去看看情况。


在冠县,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嘛

一人拄着拐杖,伤脚包着纱布,拖着拖鞋往前挪。另外一个人,活动着肩膀,正在康复,医生路过,帮她纠正姿势:“动作不要过大,不利于恢复。”

病人对大夫客客气气,对护士就不一样了,“你不就是一个打针的吗?”一个护士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质问。虽然护士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但医院服务员的认知还没得到普遍的改善。

可只要看看护士站墙上那写满药品的冗杂图表,就知道护士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需要特别细致、特别专业技能的工作,细致就需要专业的配合。


在冠县,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嘛

责任护士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护士负责换药室、治疗室,值班护士负责处理文书、医嘱、写交接班,各司其职,统筹安排,减少失误与错误。

两个护士核对完液体,推着小车,一个病房一个病房的去给病人输液,刚走完一趟,甚至还没走完一趟,就有病人的第一瓶就输完了,喊着护士去换液体。


在冠县,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嘛



护士不仅要专业,还需要体力。

一个科室,一共有11位护士,需要照顾35张病床上的病人,这是正常情况。更平常的情况是,11位护士,就我所见,就有一位怀有身孕行动不便,还有1位在家休产假,正常的产假是3个月,科室里护士安排紧凑,护士长带头把产假减为2个月,好在其他同事都很配合。

护士少,可是病人多啊。

35张正常病床,有时候加床到50张,护士没有体力怎么行。


在冠县,护士不就是个服务员嘛

工作安排异常紧凑,一会儿也不得歇,这还是医疗条件极大改善之后,即使更新了双头输液器,让输液工作变得便利,护士们也还是忙的不停歇。

可想而知,以前的护士工作得有多么繁重。

以前和现在的病人,也有极大的不同。

就骨科而言,以前的车祸患者比较多,尤其是过年时候,开着三马拉着一车人去串亲家,那几年好喝酒,一串亲家就得喝酒,头一天的酒劲还没过去,第二天还得喝,尤其是初二回娘家,那一天车祸尤其多。

有一个晚上,来了9个车祸病人。

现在,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酒驾现象减少了,因为车祸而住院的人越来越少,意识的提升确实能带来一些事情的改变,这是事实。

另外一个事实是,“护士,还是一如既往的被大家当成服务员,这现象,在冠县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护士长说。

护士长一边说,一边伏案准备材料,突然,走廊里热闹起来,一大群人在喧嚣,一个生意在喊:“五官科给哪儿嘞呀?”

护士长在准备材料,听到这声音,一个激灵抬头看过去,赶紧站起来,跑过去接待。

我为什么要写护士?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她们。为什么要了解她们?了解一个并不熟悉的行业,并改变自己的一贯认知,让自己的认知更全面,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无限接近真相、无限消除偏见,这对我以及关注“临时的”的朋友们来说,一定是理所应当的。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言,“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成为一种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