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有一部分媳婦,只承認只自己的小家,不認婆家的大家庭,回婆家以客人自居?

老李說事666


你說的這種情況很正常。我是深有體會的當事人,有時候我們這些當兒媳的,越對婆家奉獻得多,就越被婆家人當成傻子。我家的那兩個妯娌,從談戀愛時就不曾在大家庭裡動過一根手指,可我婆婆一點感覺都沒有,為什麼?有我這個大傻子在做唄!所以她沒覺得差人做。而我這個笨蛋呢?雖然在大家庭裡髒活累活搶著幹,卻因為生了女兒和沒有外出工作而讓婆婆瞧不上。可以說我就是在大家庭裡累死了,我婆婆也不會感謝我的,為什麼?輕易得到的她不珍惜唄!現在我從不露面,聽我女兒說,吃團年飯的時候,那兩個兒媳依然是巍然不動,我婆婆擺座椅碗筷累得暈頭轉向,吃完飯還得洗碗😬活該!


鳳146983974


說實話,剛結婚時,想做個好媳婦,每次回婆婆家,又買菜又燒飯的。這樣的模式大概進行了10多年吧。後來我發現,每次回婆婆家,他們二老幹脆什麼也不做,就等回去伺候。生孩子,做月子,婆婆連菜都捨不得買,那時候也沒多想,只覺得,自己有能力,所以毫無怨言。再後來,一轉眼自己也人到中年,發現我成了家裡最忙的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老公還有個哥哥住國外難得回來,婆婆拿10W,給老大。我聽了,想想從結婚到現在,買房買車,本人沒開口錢的事,婆婆就每次嘮說沒錢,一生病就找老二的公婆,就什麼都看開了。現在我就過好自己小家的生活,去看她們也是把自己當客人,老公願意幹就隨他。我麼就看看書,吃個晚飯就走。把自己當外人,這樣大家都輕鬆,也不會有怨言。再勸一句小媳婦們,別為了好名聲,累了自己。又忙工作又顧家的你,對自己好點🌹


雙子座不背花心的梗


首先,幾乎每個兒媳婦進婆家門,都是以跟婆家每個人好好相處,儘快溶入這個新家庭的心態進去的。但婆家人有沒有從心裡接納你這個家庭新成員,特別是婆婆,那真的很難說。

我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從準備跟老公結婚,就為之後溶入他的家庭作準備。老公是三兄弟,他是老二,我們是結婚最晚的,另兩個都是早婚,我們結婚的時候他們各自都是兩個小孩,小孩都幾歲了。我們是年底結婚的,一結完婚很快就懷上了大寶,就結婚的時候在婆家住了三四天,然後就各自回公司上班了,過年又回去住了四五天然後又去上班。我懷孕六個月左右,婆婆打電話讓我們回去分家,說她結婚一進門她的婆婆就給他們分家了,現在我們也可以分了。我跟老公說要分家讓他自己回去,我不回,我進他家門,沒吃他家飯十天,我還懷著孕,讓我回去分家,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怎麼了,幾十年不分,我剛進門幾個月就分家,後來沒分成。

生大寶(男孩),還沒生,婆婆就說她帶不了,知道婆婆是比較不著家的人,讓老公回去侍候月子,婆婆經常吃了飯就出去玩,玩到下午才回來,唯一幫我們忙的就是早上煮一下月子酒,晚上幫小孩洗一下澡,有時候跟公公出去親戚家玩,天亮出發,天黑才回來,有個侄子在家,都是老公照料。後來一出月子我就回孃家去帶孩子了。

生小寶(女孩),小寶是晚上發動的,半夜兩點出生,發動的時候公婆跟我們一起上醫院,小寶從產房抱出來,婆婆一看是女孩,立馬收拾東西叫公公回家了,一個病房的人都問我到底生了幾個女孩,婆婆才會這麼嫌棄,我說一男一女,個個都說這樣的婆婆也是少見。出院回家婆婆就什麼沒管了,後來是媽媽給我帶兩個小孩,我出來工作,婆婆一天沒帶過,倒過來嫌兩個小孩跟她不親。

從我結婚起,逢年過節、老人生日,我從沒斷過給錢和買禮物。每年怕他們不高興,多忙都回去給他們過生日,自己爸媽的忙了都沒回去。婆婆生病住院,每一個回都是我在旁照顧,有一次是摔斷手骨頭,住院幾天,都是我跟上跟下,同一個病房幾個老大爺,老太太全是傷筋動骨住院,有一天幾個在抱怨兒媳婦不好,因為住院沒有一個是兒媳婦照顧的,都是兒子、女兒照顧,人家跟她在那說了半天,後來有個老太太問她,說我是不是小女兒,天天都是我照顧,她才說我是兒媳婦。

今年過年,小叔子吵分宅基地(共兩塊地,他想自己佔一份,兩個哥哥共佔一份),和農村田地,小叔子是超生,他名下沒有田地,老公和大哥有田地,老公和大哥就說他們兄弟兩個加爸媽的合起來分三份,然後分一份給小叔,結果公公說小叔子想獨自佔一份宅基地就給他,田地他想要哪塊也給他,叫我們不要計較,不要吵,吵起來傷兄弟感情。婆婆就跟我和大嫂說小叔兩夫妻比較自私,以後肯定不肯養老,讓我和大嫂養老照顧,不跟小叔計較。

平時我們和哥嫂還有各自的小孩都不在家,小叔的小孩一出生就是公婆帶,出錢出力帶,小叔兩夫妻吃飽就去打麻將,去年開了個小店,一天到晚都是婆婆守得多,小叔兩夫妻打麻將打到三更半夜,第二天沒有中午是不起床的,起床吃了飯又繼續,有時候公婆做好給他們吃還要看他們臉色,後來就小叔一家在小店做飯吃,公公婆婆獨自回家做飯吃,家裡幾個小孩,從來殺雞鴨或者買回去的,雞腿鴨腿都是要留給小叔子兒子吃的,我們的小孩婆婆從沒問過,也沒給,反正就說那兩個要吃腿。我們回去婆婆也懶得搭理我們,老說要幫忙看店,不管我們是回去,還是出門工作了,婆婆都不見人,去年我們買了房子,過年回去說大家去吃餐飯,當暖房,婆婆說要守店,沒空不去。但現在就要求以後我和大嫂負責照顧他們養老。

這樣的婆家,不是我們不想當自己家,是人家不把我們當家人。


飛兒6957


我結婚二十幾年,在婆家做飯屈指可數,因為家裡一切家務都由婆婆獨攬,剛結婚時與婆婆一起住,每天早出晚歸,兩人的內衣婆婆都幫著洗,逢年過節人來客往都由婆婆出面我們出錢,一起生活了2年多,始終卻融不進去,婆家人始終把你當客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裡每個人生曰都要聚餐慶賀,唯獨沒人想起給媳婦過生日,而媳婦呢對每個人生日必要了記於心,準備禮物。慢慢離開單過後,回婆婆家更像客人,婆婆好吃好喝,廚房是不讓進的,更多的時候是姑子做飯收拾碗筷,婆家任何人情客往都是婆婆姑子老公商量後通知媳婦。既使是婆婆病重,家裡家務通知姑娘女婿回來做,兒子媳婦只能看,不讓幫忙!既使大家都知道媳婦比姑娘能幹,比姑娘會持家,但一致拒絕媳婦幫忙做事,只要坐等吃喝就行如客人一般!


霓裳6870


我相信所有小媳婦才結婚時都是那種孝順乖巧聽話的人,因為才結婚的二十出頭得小女孩有什麼心機,不知道人心險惡,以為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公婆就會把自己當女兒一般,我才結婚時就幻想能和婆婆處的比媽親,婆婆割完痔瘡下樓梯我扶著她人家不領情,把你扶著她的手往外推,她妹妹來了又趕上她又說過生日,給她買了兩隻雞一家人吃,人家給她妹妹說我玩洋相,既然這樣我不給買了不就完了嗎,妯娌給她買的衣服穿著小點,就不會好好說話,說買的這破玩意一看就小,氣的妯娌給衣服退了,從此我倆再沒給她買過一次東西。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你一心一意的對她,她卻從來沒把你當成一家人,說生的孩子也是他家的血脈,說媳婦你自己能生嫁人幹嘛,不自己在家生,就把媳婦當成給她家傳宗接代的工具了。所以我妯娌倆沒一個喜歡她得,甚至討厭她,不年不節的也不會去他那裡,把自己的小家過好了比什麼都強


愛上冬天的小女孩


我們結完婚第三天就回去自己工作的地方了,結婚三年來在婆家住的日子屈指可數。回去之後也會力所能及的幫著刷刷碗掃掃地,但是真的像客人一樣客客氣氣的,婆婆對我也是這樣。一直沒有太親近的行為,我幾乎沒有挽著婆婆的胳膊或者拉著婆婆的手,但是我們關係還是挺好的,互相尊重,每次回去婆婆都會給我們準備一大桌吃的,只要我回家了也不會再讓婆婆刷碗,每次都自己搶著刷,。其他的的事我就不管了,家裡的東西用完了我都會放回原處,即使我覺得不太合理我也不會去改變它的位置。在婆婆家女主人就是婆婆,我不會以自己為主。但是回到我們自己的小家我就是女主人了,財政大權和收拾家都是我的事了。我覺得這樣就挺好的,不用非得融入進去,有些時候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發現最後並不是那麼回事,那多尷尬。我覺得還是應該有點距離感的。


上官雨琪0406


既然說是家,那麼作為主人你有話語權嗎?

自己的小家,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東西用久了,看不慣可以隨心所欲扔,想往家裡添置什麼,只要有錢,隨時可以買。什麼東西放到哪裡,我說了算,只要我高興,我把鍋碗瓢盆放廁所都可以,當然我不會真的這麼做,只是打比方。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我的生活習慣我怎麼方便怎麼來。這才是家。

絕對不是,過年了,回去只讓打掃衛生,可是好多舊的東西你不能做主扔,想添置什麼也必須經過公公婆婆同意,好多東西用不順手,也只是想著將就吧,過幾天要回自己家了,甚至自己辛苦把好多髒東西擦很乾淨,結果用不了幾天,下次再回去發現又髒到不行了。不是不想把大家當成自己的家,實在無能為力,既然無能為力,那麼能幫忙的幫一點,不能幫的就算了。當自己是客人自己也落的清閒,挺好的。


大魚希希


看到這個問題,發現和我有同樣感受的媳婦還是挺多的,從我嫁給老公十多年了,在婆家一直都沒有歸屬感。在農村,房子是公公婆婆他們先起一層起來,在他們眼裡,房子是他們的,兒子是他們的,至於兒媳婦嘛,是外來的。不是說媳婦在婆家想以客人自居,而是婆家就從未承認我是個女主人,什麼大事小事都不跟我商量,什麼都是他們說的算,作為他們兒媳婦的我,十幾年了,到婆家就像個丫鬟,雜事要你做,但有什麼事情沒你說話的份。這樣持續幾年我亦是很無奈,索性就選擇出去打工,而老公見我出去也跟著來。在外面我們租的房屋我才真真感覺那才是屬於自己溫馨的家,屋裡自己想怎麼擺弄就怎麼擺弄,因為在婆家你做什麼事他們都愛指手畫腳的,總看你不順眼,那麼逃離他們我們自己過的輕鬆無壓力,自己的小屋自己做主。



yuzhongzhidie


鑑於我只剛訂婚還沒有結婚,和未來婆婆也沒有真正在一起住過,所以我只來說一說我媽媽和她婆婆(也就是我奶奶)快三十年來的恩恩怨怨。

我媽媽是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村人,一輩子辛苦操勞,但做事情很勤快也很能幹,我奶奶也更是典型的農村老太太,但年輕時在家說一不二,家裡經濟她掌控,只要有誰違揹她的意願就一哭二鬧三上吊地博同情。

我媽經常和我說,她嫁過來的時候,因為是家裡的老大,以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所以是一直和爺爺奶奶一大家住一起的,以前做農活,都是一起幹,賣的錢就我奶奶揣著,我二叔一直唸到大學畢業,我三叔很早出去做小工,我姑姑也一直唸書,家裡的洗衣服做飯家務都是我媽媽一個人幹,一直到我快五歲了,才分的家,(因為我小叔要結婚了,要建新房子,老房子給我們家住,在旁邊另房子)分家時家裡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奶奶也說沒錢了,基本上我們一家淨身出戶就有個舊房。

因為我是女孩子,我奶奶一直都不待見我,我小時候,經常發燒感冒,經常往醫院跑,我奶奶總說小孩子生點病還那麼嬌氣去什麼醫院,有一次我發燒快40度,意識都不清楚了,我爸媽要帶我去市裡大醫院看,我奶奶就是不給錢,最後還是我爸爸去我一個堂姑姑家借的錢,不然我不是燒死了就是燒傻了。

分家後,我弟弟出生了,我爸爸當時在外面做生意也失敗了,欠了不少錢,我媽媽更是沒日沒夜的幹活,經常夜裡去市區賣菜就把我們鎖家裡,早上九十點回來,我和弟弟在家裡餓得哭,大夏天下地幹活,怕我們在家玩水,沒人看著,就把我們都帶到田裡去,我們困了就在田頭找個陰涼地鋪個麻袋睡覺……我們真是就這樣慢慢長大,我奶奶就在我家旁邊,一牆之隔,基本上沒怎麼帶過我們。

而且我奶奶還不能受任何委屈,不能受半點氣,我媽只要說點什麼,隔天必會添油加醋的到我爸耳朵裡,然後我們的小家就開始無休止地吵。

久而久之,我們也長大了,我家也搬離老家換了新地方,我媽基本上也和我奶奶家不怎麼來往了,現在我媽常和我說,以後找男朋友,真要看看對方家庭是個什麼樣的人,有沒有錢不重要,只要你不好吃懶做勤奮點日子都能過,但一定要對方看得起你,尊重你,這樣才能過到一起去,不然你至少有十幾年的苦吃


豌了個小豌豆


因為兒媳婦本來就是客人啊。

婚姻本質上是一種法律關係,法律認可的家庭,就是夫妻二人包括未成年子女的“小家庭”,並以此為基礎來判斷繼承權、財產糾紛、人際關係等等。

以前有“大家庭”的概念,是因為農業生活中,靠天吃飯結餘太少,要想不因為一些小災小難就餓死,所有人就需要互通有無,你家沒糧吃我家,我家沒糧吃你家,萬一有個娃娃有天賦讀書,也是一群人勒緊褲腰帶攢錢供養學費,然後等娃娃混好了再帶著整個家族翻身,這種情況下,大家算的更多是交情而不是斤斤計較數字,因為隨便有個事兒恨不得都事關生死,沒法算細賬。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會兒大家都不離婚,都是要糾纏一輩子的人,所以直接影響就是:丈夫的弟弟的孩子,也是“自家人”,利益共享,風險均攤,都是一起捆著活下去。

城市生活不一樣啊,首先,餓不死了,其次,成敗節奏也快了,再次,行業不同互相理解也困難,所以大家親兄弟明算賬,反正也沒啥生死大事,都是經濟上的銀錢往來。那久而久之,別說侄子外甥之類,就算丈人借錢也得打欠條啊,要不以後離婚的時候,這錢怎麼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