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蒙古国内宣传的匈奴是蒙古祖先?

龙乔珍


说心里话,蒙古国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说,反倒替蒙古人认了个祖先。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我们来分析下。

匈奴这个话题很大,我会在其他文章里详细介绍匈奴,我们这里从匈奴消亡开始讨论。

北匈奴远遁。

匈奴人从战国起一直是我们北方的主要边患,经过西汉武帝的几次打击后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状态,分为南北两个匈奴,南匈奴依附于东汉王朝。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刘秀休养生息,他这样说:

“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慌,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北狄尚强,而屯田惊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因为“苟非其时”的原因,东汉帝国采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让南匈奴作为边防,与北匈奴作战。之后联合南匈奴并通过“稽落山之战”、“燕然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三大战役,将北匈奴彻底击垮。北匈奴败走西海(阿尔泰山东),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而后经“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从此灭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区,被迫西迁。

根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一记载,金微山之战后北单于下落不明。据一些学者研究,北单于突围之后,仍沿西迁的老路逃至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的康居一带。班超执掌西域后,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离开康居,绕过咸海,再向遥远的西方迁徙而去,在伏尔加河流域定居下来,成为四世纪前叶活动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许在那里继续去圆已经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国的梦想。

匈奴人是否远去欧洲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但至少有一点,北匈奴是向西走了。因为随后的历史舞台上已经没有了北匈奴的踪迹,至于北匈奴解体融进了西域各民族中还是去了欧洲都跟一千年后的蒙古人没有关系。

归附汉朝的南匈奴。

南匈奴依附汉朝以后,汉朝在南匈奴设置“中郎将”一职,后在其下设置二十人的“从事”。负责监督管理南匈奴,并对逐渐强大起来的乌桓和鲜卑进行防御。乌桓和鲜卑我们后面会谈到。东汉分三次将南匈奴进行迁徙。同时支持南匈奴与北匈奴的战争,南匈奴与北匈奴发生了十余次战争,其中东汉共同出兵四次。最终将北匈奴击溃远遁。南匈奴进入塞内以后和汉人的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儒家思想开始统治匈奴人,北匈奴远遁以后,塞北之地空了出来,后期部分南匈奴人想回到塞北地区,基本都被东汉和南匈奴单于镇压了,直至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将单于架空以后,南匈奴单于政权等于是灭亡了,匈奴人成了汉朝治下的臣民。一直到西晋王朝内乱,匈奴人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永嘉之乱后的匈奴人。

五胡乱华那段时期的历史很复杂,我们这里就简单说下,刘渊趁着西晋内乱,起兵造反,建立了国号为“汉”的政权,后其族子刘耀建立“赵”政权(前赵),匈奴人再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我们长话短说,“前赵”大将石勒反赵自立,建立了“后赵”政权,匈奴人建立的“前赵”灭亡,刘氏被灭族。其余前赵的匈奴民众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人的历史还没有彻底结束,曹操将匈奴分成五部后,有一支匈奴人在匈奴北部帅刘猛带领下叛逃出塞,与南下的拓跋鲜卑人融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匈奴势力“铁弗匈奴”。

按《魏书》卷95《铁弗刘虎传》:

“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为号。”

意思是父亲是匈奴人,母亲是鲜卑人,这个新的组织就是史上的“铁弗匈奴”。五胡时代各个民族开始纷纷登场,铁弗匈奴在拓跋鲜卑的代国、前秦、后秦中左右逢源,助前秦灭了代国,又臣服于后秦。由首领“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国,也自称夏后之苗裔也。最后被吐谷浑所灭。匈奴人从此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这个时间是公元431年。

小结:匈奴人是一个多部落的联盟,鼎盛时期融入了北方很多部族,事实上我们无法将匈奴人划定成某一个单一民族里,从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上也显示了匈奴人的复杂性,而从体质人类学同样也显示出匈奴是多人种组成的部落联盟,匈奴的贵族阶层应该是由黄种人组成,最后融进了汉族和北方各个民族中。所以单纯去把某个民族划分为匈奴的后代,是很无知的。

匈奴人退出历史至蒙古人的出现之间北方游牧民族的情况

先后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少数民族有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鲜卑人的祖源地在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在东汉末年鲜卑人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的史书中,后来经过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同样融入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在隋唐以后从中国历史中消失。柔然人通常认为是杂胡,也就是由多个部族组成,其中有匈奴人、鲜卑人还有高车等西部民族,后来在突厥的反抗下灭亡。部分西迁,其余融入中国各个民族中。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秘史》上的起源记载属于神话传说类,有苍狼白鹿说,也有感光而生,这些肯定是不足信的,大多民族记忆中的起源都比较神奇。我们从汉族文献中寻找下痕迹。

屠寄《蒙兀儿史记》上说:

“蒙兀儿者室韦之别种也,其先出于东胡。··一蒙兀先无文字。世系事迹口相传述。自朵本蔑儿干至成吉思汗,四百载而近或谓古时蒙兀与他族战。覆其军,仅遗男女各二人。遁入一山。斗绝险献。惟一径通出入。山中壤地宽平。水草甘美,乃携牲畜居之。名其山曰阿尔格乃衰。其二男一名腊忽。一名乞颜。……蒙兀出阿尔格乃衰也。其后人最著者日学儿帖赤那”

这里提到了东胡和室韦,我们做下简单的了解。

东胡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联盟,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后向东远遁,分为乌桓和鲜卑两族,于汉末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室韦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正式登上祖国的历史舞台,是在南北朝时期。而《魏书》则是正史中第一部为室韦作专传的文献,其《失韦传》曰:

“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

接下来,《北史·室韦传》又记载道:

“室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阳六千里。‘室’或为‘失’。”“室”与“失”同音通用。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室韦是鲜卑同音的不同汉译而已,也就是室韦就是鲜卑。

其实古代游牧民族开始都是出于原始部落时期,经常组成部落联盟,跟我们先夏时期类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没必要区分得过于精细,但蒙古人来源于东胡应该是确信的,至于乌桓鲜卑室韦这些不用去深究,我们可以看下《后唐书》中《北狄》卷,其中包含铁勒、契丹、奚、室韦、潮海靺鞨、靺鞨、?、乌罗浑八个民族。铁勒是后来的回鹘和突厥,靺鞨就是肃慎(女真)。蒙古人的前身是室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文献中说室韦分了九部唐会要.室韦传》中载“望建河经蒙兀室韦之北”,蒙古名称应该来自“蒙兀室韦”。

结语:蒙古来源于我国东北古族“东胡”下的“室韦”部落中的“蒙兀室韦”。自古属于我们中国的一个边疆民族,至于从我们国家分裂出去的蒙古国认匈奴人为祖先,或许就是为了与我们划清界限,事实上,匈奴人也是我们不折不扣的兄弟民族,只能说,蒙古人里或许有匈奴人的血脉,但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祖先纯属无稽之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