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年逾半百失聰 他們讓老人重新“聽見”

年逾半百失聰 他們讓老人重新“聽見”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耳朵是思維的大門,人沒有了視力世界將失去光彩,沒有了聽力生活則失去了靈動。近日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接診了一位來自遠方的特殊病人,在他的世界裡沒有了靈動,失去了本該擁有的歡聲笑語。

這位患者是一位51歲語後聾的大爺,他原本聽力很好,積極樂觀並善於交際,事業有成且家庭幸福,然而四年前他開始出現的聽力下降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狀態。起初他未曾就診,自行佩戴助聽器聽力有所改善,8月前雙耳聽力則完全喪失,佩戴助聽器也無任何幫助。此後他開始逐漸出現煩躁不安、焦慮和易怒等變化,並拒絕與朋友甚至家人交流,情緒越發低落,甚至出現封閉自我,性格偏執,幾乎遊走於崩潰的邊緣。耳聾讓他的世界不僅失去了原本的歡聲笑語,也讓他丟掉了原本的開朗與自信,痛苦不僅僅影響著患者本人的生活,患者家屬也是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家人經多方打聽,慕名來到北京兒童院順義婦兒醫院就診,準備接受鄭軍主任主刀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治療。

年逾半百失聰 他們讓老人重新“聽見”

患者直至住院當天,依然消極對待,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被家人硬拉到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但當患者走進病區,看到了同樣因耳聾而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的病友後,情緒逐漸好轉,特別是在得知語後聾成人也可以通過人工耳蝸手術重新獲得聽力並回歸正常世界,患者不再那麼焦慮抑鬱,緊蹙的眉頭逐漸舒展,惶恐的眼神中開始表露出了隱隱的期待。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如期進行,但患者曾經經歷兩次頸椎手術,術後頸部幾乎不能旋轉,左右轉頭在10度以內,不能仰頭及低頭,而人工耳蝸植入術卻需要患者轉頭才能達到手術所要求的體位,這極大地增加了手術的難度。鄭軍主任在四個小時的手術過程中,在患者保持安全舒適的體位下,自己堅持後仰狀態下進行手術操作。耳科手術操作要求極高,稍有閃失就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隨著手術的深入,鄭主任後仰的角度也在增加,手臂也越伸越直,直至成功安全地完成了這臺高難度的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年逾半百失聰 他們讓老人重新“聽見”

年逾半百失聰 他們讓老人重新“聽見”

患者術後清醒狀態下,在得知手術成功的消息後,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家人也跟著一起開心,聽力的重現,讓他繼續感知世界的靈動,恢復了往日多彩的人生。

患者送來的錦旗

年逾半百失聰 他們讓老人重新“聽見”

人類的聽覺感知有賴於耳蝸將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聽神經的突觸活動,在這個轉化過程中,耳蝸的毛細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銜接作用,而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患者通常是因為毛細胞的缺失或者功能不良而導致的聽力障礙。人工耳蝸又稱人工耳蝸贗復物,它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換電子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機械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將該電信號傳入耳蝸,刺激患耳殘存的聽神經,而使患者產生某種程度的聽覺。

供 稿:耳鼻喉科 吳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